本书为法国著名思想家、实验主义电影艺术大师、诗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字母主义国际与情境主义国际的创始人之一居伊 德波的代表作。除序言外,全书共九章221条。围绕 景观 这一概念,德波指出当代社会正处于从马克思所面对的资本主义物化时代向社会景观之王国的过渡之中,在这种新的历史断代里,整个社会生活显示为一种巨大的景观的积累,景观关系中纯客观性的拜物教式表象,掩盖了人与人、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 现代思想史系列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自2000年以来,已译介百余部域外学术佳作。复合光通过 棱镜 便分解成光谱,丛书以 棱镜 为名,意在通过所选篇什,折射出国外知识界的历史面貌和当代进展。丛书下设25个子系列,涉及哲学、社会学、文学理论、艺术理论、媒介研究等诸领域,囊括了众多域外著名学者的
《单向度的人》是马尔库塞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在英美出版后,又陆续译成多国文字发行,被称为西方大学生造反运动的教科书。作者通过对政治、生活、思想、文化、语言等领域的分析、批判,指出发达工业社会是如何成功地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的向度,使这个社会成为单向度的社会,而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这种人丧失了自由和创造力,不再想象或追求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本书对当代工业社会作了较为深刻的揭露和探索,对研究兰克福学派和马尔库塞理论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社会科学方法论》以严谨的逻辑结构探讨以下内容:理想与价值判断之科学批判的意义;经验知识与价值判断的原则区分。文化科学认识兴趣的根本意义;文化科学中理论考察方式与历史考察方式的关系;理想典型概念形成的逻辑结构:经验社会认识的 客观性 的意义;文化价值理念和文化科学兴趣的易变性,以及历史因果考察中的客观可能性与恰当的因果关系;社会学与经济学的 价值阙如 的意义; 目的 与 手段 之批判; 伦理学 的界限;价值讨论和价值诠释; 发展趋势 与 适应 : 进步 的概念;理性的进步;规范性因素在经验学科中的地位;关于经济的科学学说的任务。
在这个以 写作 命名的副刊平台上,因了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参与,因而所发出的 思想声音 也格外铿锵有力。正是这种力量,使得公众的精神向前进步,向上生长。 在《不沉默的少数》里,呈示的是敏锐、深沉而智慧的思想面孔,它是一种积淀、累进与渗透。关注以人文精神为中心的反物欲主义,关注思想的进步、历史的追问与现实的责任,关注人的命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公民权利与公共道德的予取等问题 基于公民社会的理想和使命,这块《南方周末》的 写作版 因此有了更多的思想含量和智慧启示。 《不沉默的少数》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
冷战时期,美国多位科学家、制药公司及美国军方秘密达成协议,他们计划将医学机构推向令人担忧的伦理境地。为了应对来自苏联的潜在威胁,医生与科学家们被迫研究医疗方面的先进技术。在《违童之愿:冷战时期美国儿童医学实验秘史》作者艾伦 霍恩布鲁姆、朱迪思 纽曼及格雷戈里 杜柏解开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美国曾非常不道德地对儿童进行十分危险的医学实验。 通过对数位著名医学研究人士的采访及对他们信件内容的收集,作者证实并记录了那些儿童的悲剧:无论是健全儿童还是被称为 低智 的孩子,从婴儿到十几岁的青少年,都成为了人类恐怖实验的对象。这些儿童以 志愿者 的名义被挑选出来,接受疫苗测试,他们身上到处是皮癣,还时常要经受电击,甚至被切除前脑叶白质 不仅如此,一些儿童还被要求服用放射性药物,深受化学武器药剂损害
《新社会学大纲》作者李达系统阐释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当代科学看的历史唯物论、社会的经济构造、社会的政治建筑、社会的意识形态四部分内容。全书思想深刻、说理透彻、结构严谨而明晰,对当今读者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本书是 社会建构论译丛 之一,该译丛是一套反映社会建构论领域*、*有价值、*代表性的经典学术著作,涉及社会建构论的理论基础,叙事分析、话语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及人际交往、社会工作、组织管理、心理咨询等实践领域。本书简明而全面地介绍了欣赏型探究的理念和实践方法。欣赏型探究是与问题解决模式截然不同的一种分析和探究模式,为提升组织成员合作能力、促进组织变革提出了全新的思路。受思维惯性的影响,我们在推动组织变革的时候往往专注于寻找问题、解决问题,但效果不如人意;而欣赏型探究旨在发动所有组织成员,一起分享积极故事,畅想理想的组织状态,从而形成积极的问题和愿景,并推动组织向这一方向变革。全书结合案例,分十章介绍欣赏型探究的理念、操作流程和关键原则,内容可读性强,富有实践意义,适合管理界以及教育
《再生产》由两部分组成,探讨了教育行动的双重专断性、教育权威、教育工作和系统、文化资本与教育交流等方面内容。 本书是 文化资本传递论 的奠基著作,它以作者的另一部重要著作《继承人》的定量研究为基础,提出了系统的 文化资本传递 理论。作者指出,教育是统治阶级的工具,所有教育行动客观上都是一种符号暴力,是统治阶级维护社会等级,并使之长久延续的重要手段。
本书以全新的论述方法为支撑,系统介绍了领导科学的发展历程,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同时结合领导工作实际,探讨有效领导的方法和艺术,以帮助读者获得对领导科学的系统认识,提升领导素质和能力。全书共分5篇,各篇深入浅出,层递渐进,从领导活动的基本规律出发,系统介绍国内外领导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努力将现代领导理论、知识、体制、方法和艺术进行有效综合,最大限度地体现理论和实践的相辅相承,全面展示领导科学发展的全貌。本次修订新增了学习卡片,拓展了领导科学的前沿研究成果,丰富了课程思政元素,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创新领导理论引入教材。
1798年,拿破仑大举挥兵入侵埃及。这场军事行动虽以失败收场,却挖掘出刻有三种文体的罗赛塔石碑与大量考古资料,刺激了无数学者争相投入破解象形文字的研究。当石碑出土,每位学者都相信解读古埃及文的日子必定不远,然而这个千古之谜却拖到二十年后才由商博良解开。 莱斯利、罗伊 亚京斯*的这本《破解古埃及(一场激烈的智力竞争)》根据商博良的信件与日记,仔细重建他破解古埃及文的奋斗历程。在有如侦探小说般的叙述中,你不只可以发现学者为夺得头彩的互相倾轧、了解大革命后法国政局的诡谲不安,*可看到商博良如何在不断的挫败与竞争者的攻击中,成为 **位看懂古埃及文的现代人。 正因得到了这把开启古埃及文明的钥匙,埃及学的发展得以突飞猛进,人类*能在茫然一千五百年后,重新认识这个古老的文明。 讲述一个失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把社会组织管理与公益传播相结合的书籍,该书具有应用性和实操性,面向公共部门、社会组织、企业的工作人员、公益人士、高校学生,受众广泛,针对性强,案例丰富,具有实训内容,具有鲜明的应用价值和特色优势。 本书介绍了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新时代,AI为社会组织管理和公益传播带来的全新变化。通过学习了解社会组织的含义、功能和作用,理解社会组织的法人治理、党建工作、财务管理、人才管理等内容。在全媒体时代,用传播的视角掌握社会组织公益传播、新闻发布、舆情管理、品牌建设、社会责任等内容,提升公共管理专业学习者和社会组织人才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是一本描述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的书,是根据对中国东部,太湖东南岸开弦弓村的实地考察写成的。它旨在说明这一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与这个社区的社会结构的关系。同大多数中国农村一样,这个村庄正经历着一个巨大的变迁过程。因此,《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将说明这个正在变化着的乡村经济的动力和问题。
本书作者博学多闻,悉心钻研,集几十年儿童与成人之精神分析经验,带着坚实的弗洛伊德和拉康传统的专业训练的背景,清晰而准确地阐明了温尼科特理论中的若干重要概念 (例如过渡客体、自身、假自身、环境的重要性、解离),勾勒出温尼科特作为一位伟大的先驱,迄今仍然在许多领域指导着我们的临床工作。作者阐幽发微,探索至精,是我们学习、理解温尼科特思想的不可或缺的案头工具。
这是一本讨论国民性问题的专著,是日本近代以来关于 国民性 讨论占有重要地位的一本书,历来评价很高,至今仍有深远影响。近年日本畅销书《国家的品格》在内容上就留有该书的痕迹。本书从 国民教育 的立场出发,面向日本普通人来讲述本国 国民性 之来龙去脉。全书分为十章:1、忠君爱国;2、崇祖先,尊家名;3.讲现实,重实际;4、爱草木,喜自然;5.乐天洒脱;6、淡泊潇洒;7.纤丽纤巧;8、清净洁白;9、重礼节,讲礼法;10.温和宽恕。书中虽然不回避国民 美德 中 隐藏的缺点 ,但主要是讨论优点,具有明显的从积极肯定方面对日本国民性加以 塑造性 叙述的倾向。
《C.S.路易斯作品系列:切今之事》收录了C.S.路易斯散见于报刊上的时评文字,其中论及文学、教育、人性以及现代思想中的诸多痼疾。路易斯终生警惕报刊,认为知识分子容易上报刊之当。故而此书之意义至少有二:其一,有助于更全面理解C.S.路易斯;其二,所谈问题虽现于上世纪中叶,然而这些问题依然存在,于当下仍有意义。作者C.S.路易斯一生著述横跨神学、哲学、文学(包括研究与创作)三个领域。其著作在国内的翻译尚存很大空白,《C.S.路易斯作品系列:切今之事》的出版,有助于读者更全面了解这位 伟大的牛津人 ,且填补这一空白。
叫响做实“大国工匠”品牌是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本书以“大国工匠”品牌发展史为主,以时间顺序为主线,介绍品牌工作的缘起、沿革,梳理品牌工作发展变化,加以真实生动的案例故事体现品牌发展节点的背景、作用和意义,追溯严格、汇集制度、选取经典,突出权威性、实用性、系统性、可读性和启发性,符合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本书全面考察了城市外交的主要趋势和特点。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城市外交发展的全球政治背景;第二部分从国际主义和比较主义的角度分析了城市外交的主要特征;第三部分以国家系统的角度反思了综合方式下的建设。
从未有过性经验的男性数量在这20年间的日本持续增长,30岁以上未婚男性的四人中就有一人是处男:32岁蛰居在宅男合租公寓里将理想女性画成漫画;36岁因对自己外貌不自信而选择了同性伴侣;如愿成为AV男优却遭女优嫌弃并在33岁以处男身自杀;44岁在老年护理机构工作,因自视过高却能力有限而大闹职场……自尊心过强、缺乏沟通能力以及近似洁癖的女性观是他们的共同点。处男身份阻碍了他们的社会性独立,人到中年却不能完成身心独立的他们也阻碍着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