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 当代心理学的形象与声音 、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 津巴多代表作的版,作为经典的心理学教材,本书包含了14个心理学入门需要学习的主题,包括心智、生物心理学、感觉与知觉、学习、记忆、思维与智力、毕生发展、意识状态、动机与情绪、人格、社会心理学、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的治疗,以及从应激到健康和幸福等内容。 本书每章内容均由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引出,并围绕该问题提出相关心理学领域中的核心概念,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习者建立起对该领域的认知。同时,本书还通过 心理学很有用 试一试 写一写 批判性思维的应用 等版块加强了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对心理学知识的应用与深度思考。另外,与之前的版本相比,本书对各个心理学细分领域的新研究都做了大量更新,便于学习者和研究者对自身知识体系更新换代。 本书适合高校
《心理学与生活》是心理学导论类教材的典范之作,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全世界心理学界一直享有盛誉。1937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弗洛伊德 鲁赫(Floyd L. Ruch)博士撰写了本书的第1 版,大获成功,并独自修订至第7 版。从第8版起,被誉为 当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 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 津巴多(Philip G. Zimbardo)开始加入本书的作者团队,并自第9版起成为第一作者。进入21 世纪,认知心理学硕果累累,日益成为心理学的主流方向。为了使这部经典之作永立时代的潮头,自第14版始,津巴多教授盛情邀请耶鲁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大家理查德 格里格(Richard J. Gerrig)加入,作为本书的第二作者。自第16版始,格里格任第一作者,主持本书的修订工作,并在最新的第20版成为唯一作者。 我国心理学界许多教师多年来一直将本书作为教材或主要教学参考书,北京大学自199
《内在的探索》中,阿玛斯解析了何谓本体,本体的不同品质和面向,以及我们如何借由发现本体来解决许多的内在议题。 《解脱之道》探讨了开悟的七大元素:能量、决心、喜悦、仁慈、祥和、融入和觉醒。这些元素*后会结合成所谓的钻石意识,使我们的心灵散发出闪亮剔透的光彩! 《自我的真相》解析了自我及身份认同,从个人性及宇宙性的面向来探讨自我了悟,使人经历*根本的自我改变。 《无可摧毁的纯真》提出个人本体性当在剥除防卫、脱离表相、消除疆界后,进入合一之境,回归处子的纯真状态,让知觉常保焕然一新,在光辉熠熠的实相中,看见鲜活美好的世界。
这本书是“当代心理学的形象与声音”、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代表作的近期新版,作为经典的心理学教材,本书包含了14个心理学入门需要学习的主题,包括心智、生物心理学、感觉与知觉、学习、记忆、思维与智力、毕生发展、意识状态、动机与情绪、人格、社会心理学、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的治疗,以及从应激到健康和幸福等内容。本书每章内容均由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引出,并围绕该问题提出相关心理学领域中的核心概念,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习者建立起对该领域的认知。同时,本书还通过“心理学很有用”“试一试”“写一写”“批判性思维的应用”等版块加强了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对心理学知识的应用与深度思考。另外,与之前的版本相比,本书对各个心理学细分领域的新研究都做了大量更新,便于学习者和研究者对自身知识体系更新换
不同的文化在语言、习俗、文化心理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差异。《吾心可鉴:跨文化沟通》从文化和心理学的双重视角,分全球视野下的文化观、跨文化沟通障碍的突破与克服、跨文化沟通影响力与说服力以及跨文化沟通创与实践四个分进行详述,开篇导入跨文化沟通的界定、特点、应用场景、要性、能力要求,继而阐释语言障碍、沟通风格障碍、认同感障碍和文化心理障碍的突破与克服,解析跨文化过程中的影响、说服、对话、沟通、冲突等,*后延伸到如何推广中国文化。
《心理学与生活》是心理学导论类教材的典范之作,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全世界心理学界一直享有盛誉。1937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弗洛伊德 鲁赫(Floyd L. Ruch)博士撰写了本书的第1 版,大获成功,并独自修订至第7 版。从第8版起,被誉为 当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 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 津巴多(Philip G. Zimbardo)开始加入本书的作者团队,并自第9版起成为第一作者。进入21 世纪,认知心理学硕果累累,日益成为心理学的主流方向。为了使这部经典之作永立时代的潮头,自第14版始,津巴多教授盛情邀请耶鲁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大家理查德 格里格(Richard J. Gerrig)加入,作为本书的第二作者。自第16版始,格里格任第一作者,主持本书的修订工作,并在最新的第20版成为唯一作者。 我国心理学界许多教师多年来一直将本书作为教材或主要教学参考书,北京大学自199
或许您正经受着生活中的困难;或许您总体感觉良好,但期望进一步开发自身潜能;或许您的职业生涯发展要求提高人际处理技巧; 那么,格式塔疗法定能助您一臂之力! 格式塔疗法是继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疗法之后的第三大治疗流派。本书展现了在格式塔框架下对人际接触的理解,强调关系圈子的影响,重视情绪、身体等以往被理智压抑的力量,并系统阐述了如何丰富人际圈子的主要技巧,是该领域内不容错过的入门书籍。
极想象是荣格发明出来的最重要的心理分析方法;荣格对梦的分析也别具一格。本书作者罗伯特约翰逊作为荣格的弟子,对两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对释梦来说,首先主要对梦中的意象进行联想。梦是用象征来说话的,这个意象就是我们心灵的密码,当我们这个象征让我们联想到某个事物、某种感受,有恍然大悟之感,那就意味着找到了梦的密码。等我们逐一解开了梦的密码,这个梦的完整意义就会呈现。通常,梦会告诉我们内在的真相。 在积极想象中,自我——意识有深度的参与。对我们的心灵而言,一些想法、某种情绪背后往往只是冰山上的一角。只要我们肯下功夫,就可以窥见冰山下的部分。当某种恼人的情绪出现时,问它“请问你是谁?你是我内在的哪个部分?你想对我说什么?“通过这种方式,你会慢慢进入那个神奇的内在世界。 无论是运
本书采用纵向研究法,按照历史顺序就某位思想家或某本著作加以剖析。如此编写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部分的好处是:使读者对心理学思想的发展有明确的历史线索,对某一思想家或某一著作的心理学思想有比较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在剖析某一思想家或某一著作的心理学思想时,以其普通心理思想为主,也论及其教育心理思想,而对其他的心理学思想则以篇幅所限而割爱。编写的体例一般是:心理学的基本观点,知虑心理思想,情欲心理思想,志意心理思想,智能心理思想,性习心理思想,教育心理思想。当然,并非每一位思想家或每一本著作的心理学思想都是如此全面而系统的。
本书是庆祝商务印书馆创立120年出版的哲学类珍藏本中的一部。
本书的一大优势就是作者。津巴多教授的名字会出现在任何一本普通心理学教科书中,他对于心理学研究贡献是巨大的。而且津巴多还讲述了自己在斯坦福读研究生时的一些有趣研究经历。并且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这对于跃跃欲试的年轻人无疑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本书的另一大优势就是参与性强。你可以看到,厚厚的一本书可以浓缩为几十个问答,即“关键问题”和“核心概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章末尾的“书籍和视频资料”这部分,虽然书中列出的书籍学生不太容易读到,但是列出的大部分影片还是能够找到的。所以,在阅读这本教材的一大乐趣就是按图索骥,观看作者的一些电影。这些电影不但精彩,而且与相关章节的主题丝丝入扣。看电影学心理学一定是一种快乐的学习方式。
张积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其主要研究领域是心理语言学与民族心理学。他擅长用实验法研究语言心理、文化心理与民族心理,对心理学理论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一贯主张用心理学理论来指导实验研究,然后在实验研究基础上发展心理学理论。本书是他在心理学理论研究方面的文章荟萃,包括四编:第一编是心理学史篇,汇集了他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中国心理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第二编是认知篇,汇集了部分关于认知的理论文章;第三编是语言篇,汇集了2016年以来心理语言学方面的理论文章;第四编是民族文化篇,汇集了他关于民族心理学方面的理论文章。阅读本书,既可以掌握广泛的心理学知识,也可以领略先生的宽阔的学术视野和扎实的理论功力,还可以体会先生做学问的独到思路。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原书第7版)》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心理学与生活》作者之一菲利普·津巴多扛鼎之作。全书分为14个专题,涵盖了当代心理学的各个领域,每个专题都由一个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引起,然后围绕这个问题提出一系列的关键问题和核心概念,读者进行深入剖析。第7版还在每章末尾新增了批判性思维版块,指导读者对14个遭到广泛误解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培养读者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原书第7版)》由心理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津巴多主笔,其余两位作者罗伯特·约翰逊与薇薇安·麦卡恩教授均从事了多年的普通心理学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经验。 作为心理学学习的导论教材,《津巴多普通心理学(原书第7版)》能够由浅入深地带领学生走入心理学的殿堂,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全貌,既可以作为心理学初学者的入门教材,
从1946年到1949年,维特根斯坦开始研究心理学哲学,《同文馆·涂纪亮哲学译著选:心理学哲学评论》主要涵盖了他在这一时期的研究。在本书中,维特根斯坦考察了心理学中的许多概念,如期望、感觉、想象、知道如何遵守规则、对其他人的感觉知识等等,对现象学中所强调的“意识向度”等内容作出了回应。
《人可能进化的心理学》探讨的重点是人类进化的问题,但作者所谈的并非生理功能层面的进化,而是心理,乃至意识层面的进化。其实书中所谈及的内容在实质上与各类正宗的修行体系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只不过所用的语言是“现代的”和“科学的”,更加容易被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人所理解。其实很多的体系都是一种向内看,去研究内在的心理学,它们实修的方法也都是一种心理层面的训练。尽管我们只有一个身体,但是基于时代、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每个体系所用的专门语言,即进行自我观察时独有的标识系统和自我发展的路线图都是不同的。《
《心理学与生活》是心理学导论类教材的典范之作,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全世界心理学界一直享有盛誉。1937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弗洛伊德 鲁赫(Floyd L. Ruch)博士撰写了本书的第1 版,大获成功,并独自修订至第7 版。从第8版起,被誉为 当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 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 津巴多(Philip G. Zimbardo)开始加入本书的作者团队,并自第9版起成为第一作者。进入21 世纪,认知心理学硕果累累,日益成为心理学的主流方向。为了使这部经典之作永立时代的潮头,自第14版始,津巴多教授盛情邀请耶鲁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大家理查德 格里格(Richard J. Gerrig)加入,作为本书的第二作者。自第16版始,格里格任第一作者,主持本书的修订工作,并在最新的第20版成为唯一作者。 我国心理学界许多教师多年来一直将本书作为教材或主要教学参考书,北京大学
本书一直被奉为普通心理学教科书的典范之作,其主要作者西尔格德自1928年便在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开设非常受欢迎的心理学导论课程,他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于1953年独自编写了本书第1版。由于内容丰富、观点全面、着重启发学生思维,特别适合作为初学者的授课或自学教材。本书自出版后就一直普受赞誉,到1962年第3版时,销量高达40万册。其后陆续被翻译成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汉语等多种语言,是全世界大学广泛使用的普通心理学教材。 为适应心理学领域的不断进步,本书自1967年修订时开始增加新作者,以期融入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新出现的分支领域。50多年间本书已出至14版,内容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始终代表心理学教材中的黄金标准。虽然新作者都是各领域的专家,但为了纪念西尔格德对本书和心理学教育的贡献,本书始终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