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心理科学的助推下,西方心理学近年来突飞猛进地发展了起来。市面上太多优秀西方心理学著作和通俗读物,读者们阅读的时候一定有这样的疑问:那些基于西方人群的令人震撼的心理学实验,和我们中国人有什么关系?看似充满了逻辑和科学,可是真的适用于5000年来思维体系完全不同的生活和工作吗? 根植于传统中国的阳明心学,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人人津津乐道。可是,斗转星移,世事变迁,那些经典阳谋真的可以穿越时空,永远奏效吗? 作为读者,我们多么渴望这两类让我们醍醐灌顶的真理,到了我们的手里,能真正从知道变为做到。 是否有这样一个对两类心理学都烂熟于心,东西真实融会贯通的学者?有没有对上述两方面比较全面了解之后,提出了国际领先的创造性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学者? 如果有这样的学者,他能否用中西无缝兼容的方
事情压不垮人,但面对事情的态度可以。 我们常常因为一些小事,陷入被来回拉扯的情绪中。从而停步不前,思想反复斗争,精神不停地在内耗。每天被自己折磨得筋疲力尽。 哈佛心理学学者、哈佛大学心理学学士刘轩总结了 与自己相处 的心理学行动方法:降低内心的负面声音、克服惰性、多一些自信、不要再骂自己了、与完美主义共存 不拖延、不等待、不逃避,先完成,再完美!帮助你快速脱离内耗!
内容取自李玫瑾在电视节目中的对话,涉及人性、教育、法治、爱、性、婚姻、家庭等等,话题广泛,都是今日中国社会、家庭和个人热切关注的,作者以浅显易懂的 大白话 剖析,直抵人心。 本书同时收录了作者的一些学术文章作为对话内容的补充,希望读者可以借此知其所以然。 作为国内犯罪心理学领域的专家,李玫瑾把自己归为 乌龟赛跑 那样的: 人家干不下去都走了,我还在这儿泡着,泡了三十多年,慢慢地,我的同行接受我了 我在这个滚动的过程当中获得了很多非常动态的东西。 作者一直强调: 我们发现人格问题都源于早年,所以我们在早年要把人教育好。 从犯罪心理学跨越到幼儿及青少年心理,则属于作者 无心插柳柳成荫 ,因为研究心理就是研究人性,而人性天然具有幽微的一面,需要我们去养 健康的人生需要养生,更需要养心。
《荣格心理学》将带领你结识20世纪伟大的治疗师荣格。从被弗洛伊德看做精神分析的"王储"到另创分析心理学派,从探寻自己的梦境到探察人类的无意识构成,从游历文明古国到将多种思想融入心理治疗,从对发妻埃玛的深情到与身边的红颜的厚谊,本书呈现了分析心理学之父--荣格光影交织的一生,以及分析心理学的思想菁华。此外,本书采取了图解的编辑手法和"左文右图"的版式,将荣格晦涩、神秘的理论以富有亲和力的形式呈现给读者。相信这种方式可以给你带来快乐、高效的阅读的体验。
本书是一本研究法国学者、精神分析学家雅克 拉康的临床思想及其实践应用的作品,拉康被誉为自笛卡尔以来法国为重要的哲人,在欧洲也被称为自尼采和弗洛伊德以来有创意和影响力的思想家。本书从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欲望经济学的角度,详细论述了三种精神结构 强迫、倒错、癔症,以及三者的诊断和区分问题,不论是对于理论研究,还是临床指导,都有极高的价值。本书适合对精神分析感兴趣想要入门的读者、精神分析学习者、精神分析临床工作者阅读。
客体关系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发展,被誉为现代精神分析的 圣经 。 在这本具有开创性的权威著作中,作者以回答读者问题的形式提纲挈领地阐述了这一领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将客体关系原本纷繁复杂的概念娓娓道来。本书的特色是作者在讲述自己治疗经验的过程中穿插了许多案例,使读者可以身临其境地体会这些治疗过程,将各种概念融会贯通。 本书不仅是客体关系治疗师的入门教材和综合性指导用书,也是一本趣味盎然的介绍客体关系的读物。
人类的先祖生活在山洪、龙卷风、雪崩与野兽袭击频发的凶险环境里,为了活下去,对世界进行非黑即白的划分至关重要,自然选择将我们的大脑设定为原始的二元制。几百万年过去了,随着文化与科学的不断进步,今天的世界变得纷繁复杂、模棱两可。生存游戏已经改变,但我们的思维定式并未跟上这种变化,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现实,我们的大脑往往强制退出,将所见所闻简单地纳入既有认知框架,形成刻板印象。 凯文 达顿对人类的二元思维模式进行了全新的反思。他利用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领域的进展,阐释应该如何对思考进行优化,既避免认知商铺过早打烊,也要对运转不休的大脑适时叫停。我们记忆的可塑性强,我们的大脑很容易被误导。只有打破思维惯性,才能避免走上主义或虚无主义的歧途。同人生中所有其他事情一样,我们可能
从呱呱坠地到耄耋之年,爱始终贯穿我们的一生。儿童对父母强烈而无法言喻的依恋,年轻情侣之间轰轰烈烈的激情,母亲坚定不移的奉献,这些现象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然而却始终无法对其做出精确的解释。多年来,我们都在关注爱对生活、情感所产生的外在影响,却忽略了爱的本质与起源。 三位精神病医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和神经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知识,试图揭开生命中爱的神秘面纱:大脑结构与爱如何相互作用?人际关系如何渗透到人类的身体、心灵和灵魂?爱如何改变我们的现在以及未来?
本书立足于福克斯学派基本的团体理论和实践模式。两位作者以此为基石,构建了当代团体分析实践的画卷,引领读者认识在此领域中快速发展的新思想。我认为本书是迄今为止zui全面、完整的临床团体分析教科书。 本书主要讲述了分析性团体治疗实践中会遇到的多种议题和任务。两位作者以在团体治疗的教学和督导中善于列举临床案例而著称,读者会在书中阅读到大量临床案例。我特别欣赏他们在讲述 评估 为团体治疗准备患者 以及 新团体的早期阶段 这些重要内容的技术问题时生动的对话。 行动中的团体 这一部分戏剧性地重现了这个领域内两位资深巧匠的工艺,提醒我们在仔细维持必要设置的情况下关注福克斯学派模式的价值、优点和治疗效果,以启迪心灵。
对一个观点展开批判性思考的关键,在于评判证据,证据的证明力强弱决定着一个观点的可信度。作为一套评估证据的方法,批判性思维是一项可以通过练习熟能生巧的技能。 本书聚焦社会学领域,从批判性思维论证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论开始,着重阐释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观点进行思考和判断。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缺陷的论证、因对世界的理解不同而造成的认知偏差、由于语言的模糊性导致的理解偏差、由于证据的无效性导致的推理谬误,以及由观点发表者个人偏见造成的认知局限等主题的论述,帮助读者掌握对观点展开批判性思考的规则、方法和技巧。
如果说 二战 之后的一段时期是 焦虑的年代 ,那么今天我们则生活在 躁郁的时代 。躁郁症,这个曾经仅适用于1%人口的诊断,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总体诊断数已经增加了4000%。今天的问题已不是 你有躁郁症吗? ,而是 你的躁郁症如何了? 。 要如何解释躁郁症的爆发性增长?它究竟是来自合理的医学诊断还是制药业的营销推广?躁郁症又与当今的消费主义有着怎样的联系?英国著名精神分析师达里安 利德对这些问题展开了自己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挑战了过往医学史对躁郁症的定义和阐释,而且对躁郁症本身进行了重新的思考。他告诉我们,只有以新的方式看待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帮助躁郁症患者。
本书是 心理学新视野丛书 的第三种(丛书已出版的两种是《读心:从扶手椅到实验室的循环》《理论心理学:历史与反思》),探讨环境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前沿动向。环境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行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包括旨在促进人工环境设计人性化,改善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各类理论与实践研究。 本着优化人与环境互动关系的宗旨,环境心理学家采用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进,从个体到组织再到社会层面开展多层次的分析,并运用这些成果改善人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从学科性质上讲,环境心理学属于应用社会心理学范畴,与工业心理学等学科渊源很深。环境心理学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性,不仅涉及建筑学、环境科学,而且与人类学、社会学、地理学等有密切联系,因此本书可作为教材,适合心理学及环
职场霸凌、道德绑架、社交媒体上的冲突、假新闻、舆论引导 现代社会中,当否定他人、欺骗他人、贬低他人的言论出现时,很难不让人血压升高。 谬论=语言暴力 ,我们必须识破那些或巧妙或拙劣的诡计,才不会再被那些谬论伤害和欺骗。 本书从逻辑思考的基础讲起,举例介绍了稻草人谬误、假两难推理、诉诸权威等16种谬论的具体表现,并给出了识别方法和破解之道,帮助我们跳出逻辑陷阱,在充满攻击性的语言中保护自己,同时也能让语言暴力的实施者明白自身的问题,让彼此的言论和交流变得更具意义。
本书是日本心理学大师、畅销书作家和田秀树撰写的关于自我意识过剩以及如何摆脱自我意识过剩的心理学通俗普及读本。过于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容易被他人的评价束缚,这种心理被称为 自我意识过剩 。我们为什么总是陷入自我意识过剩?我们又应如何摆脱自我意识过剩?只有深入思考这些问题才能活得更加从容,心情变得更加愉悦,思维方式变得更加灵活。本书围绕8种自我意识过剩的表现,从专业的心理学角度深入剖析人们的心理,阐释自我意识过剩的概念,告诉读者如何摆脱自我意识过剩,如何从容、快乐地活着。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容易让人们内心感到孤寂、忙碌、抑郁、焦虑和自我迷失等。人们普遍需要协助、支持、疗伤、解惑,也强烈地需要一个精神体现来支撑脆弱的自己。那么,幸福是什么?怎样才能创造幸福、感知幸福、放大幸福?在作者看来,幸福是一种福流,是一种有意义的快乐;幸福要我们自己去创造,要顺应积极天性。当我们顺应所有积极天性的时候,我们就会进入一种特别酣畅快乐的状态,这个状态就是澎湃的福流。那么,如何创造幸福?本书分情感、福流、正心、跨界、开拓五个部分,分别从爱情、感觉、道德与正义、跨界思维、开拓文化等五方面为读者展现生命(福流)到底是什么,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清楚地觉察内心蕴藏着的无限潜能,转烦恼为智慧,体验生命的福流,突破各种瓶颈,找到生命的力量。
为什么东西方的民间故事都存在残酷、暴力的凶杀情节?这类主题的故事在东西方又有怎样的不同?在本书河合隼雄以荣格心理学解读日本民间传说里的杀戮、异类通婚、变身、梦,并把它们与西方的格林童话进行比较,寻找日本人心理的样貌和特质,探究现代人各种心理问题的根源。书中还收入了河合隼雄解读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的专文,他谈论 边界体验 ,探讨现代小说的意象,不仅令读者获得对小说象征意义的理解,领略小说家高深的智慧,同时也给人以心理疗愈的启发。
正念提供了一条道路,通向健康的道路;正念也提供了一个工具,帮你应对生活中无法避免的苦难的工具。 深受信赖的心理治疗师和正念专家Siegel博士,在这本激动人心的著作中,向人们指出了如何获得这些收益。你每天只需花上20分钟来练习正念方法,就可以帮助你在日常生活中更能集中注意力,更有效率,更能应对各种痛苦感受,更能控制不健康的习惯,更容易从焦虑和抑郁中解脱,消除和压力有关的疼痛、失眠和其他躯体问题。 所以开始更加平衡的生活吧,通过正念,从今天开始!
心理学有个漫长的过去,却只有短暂的历史。心理学看似令人望而却步,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社交有心理学,恋爱有心理学,教育有心理学,管理有心理学,消费有心理学,连犯罪自杀都牵扯到心理学。心理学是关于人的学问,是关于生活和社会的科学与技巧。《心理学是什么》用通俗的语言从心理学的各个流派、心理学家对个体心理过程的研究与解释、心理学家对社会人的研究、认知心理学等四个方面深入浅出的论述了心理学的相关原理。
“NLP”是神经语言程式的首字母缩写。这种听起来颇有技术色彩的名字是纯粹写实性的。“神经”代指我们的神经系统,实现我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五种感官的神经通道。“语言”形容我们语言能力,利用具体的词汇、词组映射我们精神的世界。“语言”同样也代指我们“无声的言语”,姿势、手势及体现我们思维模式的习惯和信念等。“程式”这个词是从计算机科学借来的,寓意为我们的思维、情绪和行动其实就是习惯性程序,可以通过升级“精神软件”加以改变。史蒂夫·安德鲁斯、查尔斯·福克纳主编的这本《NLP圣经:美国NLP学院专业教程》的重点在于用NLP技巧去改善及提升一个人的内心力量,是一本对自信的建立、消解内心困扰等很有效的心态调整手册。读者可以用这本书,在短短数月时间里完成一次自我教练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