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独特的案例教学法,通过丰富的真实研究案例,向读者生动形象地呈现了如何才能做好心理学实验。全书分为两大部分:di一部分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基本原则,通过穿插其中的70多个短小案例,让较为难懂的心理学实验设计原则变得不再抽象、艰涩;第二部分呈现15篇完整的研究论文,并通过引领读者学会分析与思考,进一步培养读者的批判思维能力,为今后设计并实施自己的心理学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本书还介绍心理学实验伦理、如何发表研究论文、如何获得研究经费等问题,与实际的研究工作结合紧密,也让本书的内容更加完备。
本书系统介绍了心理统计学的理论基础、逻辑思路,以及各种常用的统计方法。书中对每种技术的适用情况、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做了认真说明,而且将统计思想化繁为简,时时渗透在其中,让原本艰深的学习变得得心应手、自然而然。本书论述精炼,语言活泼,深入浅出,实例丰富,再也不让学生们望 统计 而生畏。
怕死是人类内心 深处的恐惧,也是我们这个高智商物种 的恐惧。 3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在世界各地开展了长达30年、超过500次的实验研究,提出了 的“恐惧管理理论”,揭示了应对各种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死亡念头对我们生活的深刻影响。 积极影响是,对于死亡的恐惧引导着艺术、语言、经济、科学的发展。消极影响则是,对死亡的恐惧会在我们身上触发一系列不幸的心理现象和防御行为。 认识到死亡终至,使我们刷爆信用卡,钟爱 品和昂贵的轿车,往脸上涂抹化妆品或整形,像疯子一样飙车,渴望青史留名……但是,我们不必任由这种藏在意识深处的恐惧影响我们的生活。在清楚地看见它对我们的影响之后,我们可以 好地向死而生,对自己所做的选择和采取的行动变得 加自信。
诚实之所以具有普世价值,正是在于谎言是普世现象。谎言无处不在,成为生活中的潜在主线。人们每天都在说谎,从政坛精英到市井小民,从商业巨贾到谍海特工,谎言无处不在。你想知道人们如何说谎、为何说谎,说谎时有何表现吗?你想知道如何识破谎言吗?那么请翻开这本书,跟随保罗·埃克曼从观察人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开始。 热播美剧《别对我说谎》(Lie to Me,又译《千谎百计》)聘请埃克曼教授担任顾问,一经在黄金时段播出,即大受追捧,共3季48集。剧情大多根据真实案例改编,以说谎理论为核心,主角的经历也与埃克曼教授颇为相似。编剧塞缪尔·比姆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和埃克曼教授待在一起,并将他的研究成果融入这部剧中。
《明清小说与民俗文化研究》对明清时期的小说名著《水浒传》《金瓶梅》《醒世姻缘传》《聊斋志异》中的山东民俗文化,以及《红楼梦》中的满族民俗文化,分别作了认真细致的整理研究。对于认识把握民俗文化的特点,拓宽明清小说的研究视野,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诊断学包括物理诊断和实验诊断两大部分。体格检查是物理诊断的核心部分,也是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体格检查的操作有很强的艺术性,一个训练有素的医生,在进行体格检查时,手法正确,动作协调、轻柔,既不会使病人感到不适,又能获得正确的检查结果,有利于疾病的诊断。目前尚未见规范化的体格检查手法图解,为适应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特编著此书作为医学专业在校学生及临床医生参考用书。本书以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为依据,以卫生部高等医学院校诊断学教学咨询委员会推荐的体格检查手法为基础,将体格检查手法拍摄成图,并加以文字解释。全书按系统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进行体格检查的内容及规范操作的手法,并附有临床全身体格检查提纲及检查要点。体格检查图解可直观地帮助在校医学生学习诊断学时相互体格检查及反复训练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旋法研究》主要内容:陆仲任文选,五度协和是民歌旋律的基础,谈“主题旋律”的构思,广东音乐琵琶曲《雨打芭蕉》探析,广东音乐旋法探讨,广东音乐音阶调式探讨,粤乐和声与多声部探索,粤乐旋法研究,中国古代五声音阶形成与发展的探索,陆仲任创作思想和方法。
改革开放以后,自《美国文学简史》(1986)出版以来,我国学者相继有不少关于美国文学的史作问世。属通史类的有常耀信先生的《美国文学史》(上),杨仁敬先生的《20世纪美国文学史》;以某种体裁作史的,有毛信德先生的《美国小说史纲》和张子清先生的《20世纪美国诗歌发展史》。这些著作都为评介美国文学及其发展作出了学术贡献。黄铁池先生这部《当代美国小说研究》是专门探索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美国小说创作的,是填补我国美国文学研究空白的一部专著。
《当代名家学术思想文库·王水照卷》以自选集的体例形式推出,所选作品兼具学术性与文学性,收录的是当代著名学者关于国学或传统文化的论文、随笔、专著节选等,此次出版的十种包括田余庆、戴逸、袁行霈、王尧、徐季子、乐黛云、罗宗强、李学勤、傅璇琮、王水照诸位名家的著作。这些享誉海内外的学者呕心沥血的求索,潜心研究的成果,处处展现了当代“大家”的风范,无不是当代学术思想的精华。
《岭南医学史(中)》是记述岭南地区从晚清至民国时期医学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以及历史成就的专业性书籍,它不仅仅是一部地域性医学史的书籍,同时也是延绵数千年的中国医学史组成部分。本书编写更注重其学术性,它的延伸可拓展为岭南中医理论学术源流、岭南中医临床各学科特点、岭南中草药及名医验方运用等,因此它的意义又不仅仅限于一部地域性医学史的书籍。本书全方位记述岭南地区医学史事,岭南历代医学著作、医案、医话、医论以及医事将成为史书永恒的主题,将相关的学术产品支撑中医药学科的建设,并使之成为社会其他学科受益的著述。《岭南医学史(中)》主编者在中医医史文献领域有较深造诣,同时有坚实中医临床基础。全书史料翔实,可读性强,内容观点正确,足以启迪后学。本书可供科学研究机构、医药行政管理人员、临床工作
本书为这本名著的新版。作者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教授不同背景的学生掌握咨询的基本技能。从迅速地学会倾听技巧,从而能够圆满地完成一次会谈过程;到接下来学习面质等影响技巧以有意向地引导会谈、咨询方向;到最后的技巧整合,形成咨询人员自己的独特的有效助人风格,本书的技巧介绍层层推进,形成金字塔形的结构——会谈微技巧层次。书中每一种咨询技巧的介绍,都配有具体的真实的咨询案例,并进行讲解点评。在各章末尾,还有大量的针对个人和团体的实践练习,以帮助读者掌握每章介绍的具体技巧和概念。到学习结束时,学生们就能初步学会从几个不同的理论视角来组织会谈和咨询:来访者中心、决策会谈、自信训练、简短决策咨询,等等。本书鼓励咨询人员在实践中,根据自身禀赋和自然风格,形成自己的独特有效的会谈咨询方式。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策略(第3版)》是由美国著名的心脏介入专家STEPHEN G.ELLIS和DAVID R.HOLMES,JR.教授主编,来自13个国家的数十位专家教授共同参加了这部思路清晰、颇具特色、富含启迪的冠心病介入治疗学著作的撰写。全书共设七篇51章,内容涉及再血管化的风险与获益的总论、成像技术和病变评估、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技术,同时包括了外周血管、结构性心脏病及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技术、冠状动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问题以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辅助治疗和介入心脏病学的未来等。
转捩点的研究,对文学史的深入探讨有不同寻常的意义。“重写文学史”,当今摆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面前的重大课题,便是在新的材料和新的眼光之下,寻找各种文学现象之间合纵连横的联系,以确立我们的起点,确立由古代文学折向现代文学的转捩点。
本书收录论文十八篇,主要探讨有关寒山诗、苏轼诗、《五灯会元》等的种种问题,目录如下:《〈敦煌歌辞总编〉佛教歌辞匡补举例》、《王梵志诗中的他人作品》、《令章大师李稍云》、《敦煌变文新校》、《〈庐山远公话〉新校》、《寒山诗籀读札记》、《流浪者的悲歌——寒山“弟兄同五郡”诗诠解》、《寒山拾得佚诗考》、《卢仝诗论》、《游侠诗人刘叉》、《读〈纪评苏诗〉》、《说东坡柯丘海棠诗》、《苏轼诗中的行业语》、《〈文心雕龙札记〉的审美倾向》、《读〈管锥编〉札记》、《〈老子化胡经 玄歌〉考校》、《〈五灯会元〉点校献疑三百例》、《〈五灯会元〉点校献疑续补一百例》。
生态女性主义兴盛于2-世纪70年代的西方,在中国直至目前才刚刚起步。《生态女性主义文学研究》借鉴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和观点,分析了中西生态女性主义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态、发展特征、精神内涵及其内容和主张方面的不同。生态化特质首先表现在当代文学的“自然性”,自然被“返魅”、重新获得灵性,那种将自然视为资源与获利工具的观念受到了批判;物种间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遵从自然规律与保持自然节制等生态主义的核心信念也渗入当代文学中。其次是人的自然性/感性与社会性/理性的关系得到了重整。作者认为,生态文学的主张与中国传统精神相一致,中国文学有可能发展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女性主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新诗的声音问题一直是诗学的热议话题。声音很初指的是诗歌的音乐属性,但由于音乐本身并不是诗歌,而音乐性也不能囊括当下汉语新诗的美学特征。因此,采用声音一词更具有效性。此外,音与声存在着差异,指向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层面。音在诗歌中主要指的是与音乐相关的规律,以书面的语言文字为主,声偏重于通过音乐伴奏形式或者其他口头方式产生的综合效果。本书以1980年代以来的汉语新诗为研究对象,从多维度对汉语新诗的声音问题展开研究。本书共分五章,立足于1980年代以来汉语新诗的文本细读,综合文学史、文化史和语言学等研究,在展现1980年代以来汉语新诗中声音的丰富性同时,也尝试为汉语新诗的声音研究开拓新的研究路径。
林纾是近代文学翻译史上的先驱人物,开创了文学翻译的局面,使外国文学的翻译成为自觉。本研究从费尔克拉夫话语分析框架的视角,对林译小说做一个以接受语境和译者文化取向为导向的研究。研究从费氏所构建的三个向度,即文本向度、话语实践向度和社会实践向度,描述林纾翻译的独特文体形态,解析林纾与合作者翻译过程中的是是非非,理清译入语社会文化对译者的种种制约,展示林译对译入语社会的贡献,以此来获得对林译话语各层面的认识。林译所以能受到晚清读者的青睐,从而对中国文学现代转型产生巨大影响,从话语系统的角度来看,主要原因在于译者对翻译文体的周密考虑,口译笔述合译方式的灵活运用,拟译文本的用心选择,以及在翻译过程中对翻译规范的自觉遵循。这些因素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下的共同作用,促进了林译的顺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