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嫉羡和感恩》中,克莱因引入了新的观念:嫉妒在儿童生命初期即已表现出来,也是死之本能的最初表现;嫉羡与感恩是相冲突的,在偏执-类分裂心理位置运作的嫉羡,是精神病理的强力因素。在精神分析著作中一向都强调嫉妒的重要性,例如弗洛伊德发现的阴茎嫉妒;然而,克莱恩对于嫉羡的概念接近是革命性的。 当今,大部分的精神分析师都非常熟悉克莱因所述的早期客体关系,许多分析师甚至使用她的发现与概念而不明就里。她的许多思想已经被纳入主流精神分析的思维当中,且仍在世界各地流传和发展;其著作的启发性与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对于喜欢精神分析的读者来说,克莱因的这本著作值得学习与收藏。
本书由一批长期从事高校政治学教学工作的中青年专家所撰。作者们深入浅出地描述了政治学学科的全部理论结构,涉及了政治学形成的哲学本体论意义,突出了它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除了简明的政治学说史,本书着力于描述社会中的政治主体、政治实践、政治运作及调控、人类政治活动的价值意义。本书的特点在于其对政治科学体系表述的深入、全面、明晰、准确而又不失于对中国政治现实的联系。这是一部非常实用的政治学教材。
《心理学研究方法》以心理科学研究的过程为线索,结合大量实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包括选题与设计、资料收集与分析以及理论建构与论文写作等各个环节。研究不仅要“做”,还要“想”。为此,《心理学研究方法》侧重介绍思维方法,教授如何用脑思考研究。每章的典型“案例”和“延伸阅读”,让学习者既容易上手又能不断深入与拓展。插图及幽默的图解使内容易懂易用,将阅读和学习变成乐事。贯穿全书的思考题、练习题、综合实践任务旨在将方法学知识尽快转化为动手做研究的实际操作能力。 《心理学研究方法》适用于心理学以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研究者和爱好者,可作为教材或考研用书,亦可作为研究指南。
《储能技术概论/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围绕热能和电能的储存,主要介绍了相变储能、热化学储能、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和电磁储能等几种储能技术的主要概念、原理以及一些应用实例。针对电化学储能,介绍了几种不同类型的电池;针对机械储能,介绍了抽水、压缩空气和飞轮几种类型;针对电磁储能,介绍了电感、超导和超级电容器几种类型。 《储能技术概论/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可作为能源与动力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电力、汽车、建筑、化工等领域从事储能相关工作和研究的人员阅读和参考。
我们对世界的观察、感知以及对自己的认知,都来自一扇独特的窗口——注意。注意是记忆与思考的必经之路。然而,人们不断追求的注意力,却从未摆脱分心和走神的困扰。为什么集中精力那么难?吸引注意的事物为何“魅力无穷”?跳来跳去的注意真的没有好处吗?是什么让我们不断地分心、走神,又是什么让我们专心致志?《注意力:专注的科学与训练》详细剖析了注意的脑科学和心理学秘密,描述了注意在生活和学习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全面解读了大脑中关于“注意”的一切谜题,并针对注意力的训练提出了可行的策略。
内容简介
罗杰·霍克著的《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第7版)》独到之处在于填补了心理学导论性书籍和心理学研究类著作之间的沟壑,从历史的角度深入阐述了心理学目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40项研究,并介绍了这些研究的后续进展和相关研究。全书分为十个专题,分别为: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意识和知觉,条件作用和学习,认知、记忆和智力,毕生发展,动机和情绪,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以及人类互动和社会行为。自1992年首版以来,《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一直是备受推崇的心理学书,成为世界各地许多大学和中学的参考教材,且已被译为6种语言。作者罗杰?霍克不仅是一位心理学家,同时也是很好的教育家和作家,他用自己简练的思维和生动的语言,将“枯燥的”心理学经典研究,变成了一个又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阅读此书,会让你感到心理学将不再“枯燥”
内容简介
《透视心灵:绘画心理分析技术》作者以其近20年绘画心理分析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实践经验,将读者引进绘画心理分析世界,带领读者通过绘画来透视心灵,探索自己和他者内心世界。本书从心理学领域为什么要研究绘画到怎样分析绘画,再到如何运用绘画分析,作了全方位的解析,使得读者能够系统的学习到绘画心理分析技术。
本教材是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测量学课程特色教材,不仅深入浅出地介绍经典测量理论知识,还将现代心理测量的新理论、新方法融入教材体系。全书由导言、十五章内容组成。既有心理测量技术的介绍, 有心理测量思想方法的培养;同时结合当前心理测量学教学的实际,体现出心理测量学的应用性。本教材具有三大特色:⑴内容 新颖,体系 全面;⑵图文并茂,可读性 强;⑶ 全面系统介绍现有的心理测验量表。既适合作为心理测量学的教材,又可作为相关研究人员的参考书籍。
朱熹“四书学”是以儒家典籍为文本对“人”的一种解读,目的在于探究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必然之故以及人之所当然之则。可以说,朱熹“四书学”实际就是人学(就人自身而言)、政治学(就人与社会而言)、伦理学(就人与人而言)的结合体。朱熹对哲学的涉足源于幼年时期潜移默化地理学熏陶,对哲学的探究则是源于对儒学精神血脉之所在的“为己之学”的探求。而“为己之学”显透着的道德动机又关系着天下之安危,于是,在宋代特殊的社会历史时期,逐渐形成了一种以道德动机和道德理性作为治国安邦、家国长治久安的救世之道。所以,在家学和时代思潮的影响下,朱熹致力于对多元儒学思想的汲取,始终以求内圣开外王为思想目标。那么,如何找出通往“圣”学之径?如何获得儒家修养工夫的恰当进路?又如何通过内圣开出治世功业?就成了其思
科学研究是人类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人类通过科学研究探索未知、认识自然、发明创造、改造自然。在科学研究的实践活动中,科研工作者表现出与在其他实践活动中不同的心理和行为。迄今为止,心理学还缺乏对科学研究的实践活动中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它们的规律的专门研究。鉴于这一情况,我们尝试在现有实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一门新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即科研心理学。在科学研究实践活动中,不仅要开展科学研究实践活动中心理学的研究,而且要扩充科研心理学的研究范围,进一步研究的科学研究心理现象的脑机制,建立关于科学研究实践活动的脑与心智科学的学科。本书包括以下四部分:一、科研心理学概述;二、个体的科研心理学;三、团队和组织的科研心理学;四、社会的科研心理学。
本教材是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测量学课程特色教材,不仅深入浅出地介绍经典测量理论知识,还将现代心理测量的新理论、新方法融入教材体系。全书由导言、十五章内容组成。既有心理测量技术的介绍, 有心理测量思想方法的培养;同时结合当前心理测量学教学的实际,体现出心理测量学的应用性。本教材具有三大特色:⑴内容 新颖,体系 全面;⑵图文并茂,可读性 强;⑶ 全面系统介绍现有的心理测验量表。既适合作为心理测量学的教材,又可作为相关研究人员的参考书籍。
《透视心灵:绘画心理分析技术》作者以其近20年绘画心理分析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实践经验,将读者引进绘画心理分析世界,带领读者通过绘画来透视心灵,探索自己和他者内心世界。本书从心理学领域为什么要研究绘画到怎样分析绘画,再到如何运用绘画分析,作了全方位的解析,使得读者能够系统的学习到绘画心理分析技术。
《心理学研究方法》以心理科学研究的过程为线索,结合大量实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包括选题与设计、资料收集与分析以及理论建构与论文写作等各个环节。研究不仅要“做”,还要“想”。为此,《心理学研究方法》侧重介绍思维方法,教授如何用脑思考研究。每章的典型“案例”和“延伸阅读”,让学习者既容易上手又能不断深入与拓展。插图及幽默的图解使内容易懂易用,将阅读和学习变成乐事。贯穿全书的思考题、练习题、综合实践任务旨在将方法学知识尽快转化为动手做研究的实际操作能力。 《心理学研究方法》适用于心理学以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研究者和爱好者,可作为教材或考研用书,亦可作为研究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