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美国当代杰出的艺术史家和艺术批评家迈克尔·弗雷德的艺术评论文集。他的艺术批评构成了晚期现代主义的核心文本,包括为“三位美国画家展”所写的雄心勃勃的导论,初步反思极简主义的《形状之为形式》,代表其批评的《莫里斯·路易斯》,以及划时代的《艺术与物性》。这些论文不仅确立了理解盛期和晚期现代主义的基本术语,而且也开启了批判美国极简主义艺术的大门,直到今天它们仍在激发人们关于视觉艺术中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论战。
本书以Lowenfeld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为基础,结合其他发展学理论,从艺术治疗的观点来阐释各阶段儿童绘画的一般图像表征、生理特质、可能的行为动机及心理意义,以作为判断当事人是否适龄/不适龄、健康/不健康的参考。基于要了解特殊儿童及成人的绘画表现,必得先掌握一般正常儿童绘画表现的原则。本书可作为从美术进入孩子或当事人心灵世界的参考书籍,适合所有关心儿童/个体心智成跃的家长、老师及心理卫生工作者阅读,也是学习艺术治疗的基础工具书。
本书系“艺术学林”之一。论述了艺术创造者对艺术主体、思想主体、言说主体等在表达中体现出的心灵状态所进行的审视,是对这批思想和文化精英考察后写出的文化研究与文化批评的论文集。本书主要内容分为三辑:影像叙事与价值、思想者的精神状况、语言叙事的表情。
具象表现绘画方法融合了现象学的方法理论,揭示了绘画艺术的基本涵义,在哲学沉思和视觉追问的两个界面上,展现了作为一种绘画的方法体系的指导性意义。 我们希望:通过艺术现象学的研究,思索着的同代人从各个学科的角度,从哲学和艺术学的角度,展开积极地对话。 艺术现象学研究的任务并不在于形成某种狭义的固定学派,而在于为中国学术界建立一条多学科领域互相渗透、随时倾听思之召唤的学术道途。 这种对话所提供的整体文化的视野,将使我们洞察流变不居的事物,开启一代人思想的力量,并由此来构筑一个对于当代思想界和艺术界都具有意义的学术疆域。 毕竟画家的实践是一个独特的界域,这一界域所提供的独特的感悟,使得画家在画的自明之外,偶尔以话说画时,有可能开启某些不同这处。 作为现象学的思想与作为现象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