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诗歌总集,收录了自商末(或说周初)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存目311篇,其中6篇有目无辞。共分风、雅、颂三部。我们以十三经注疏本《诗经》为底本,约请专家注释疑难词句及典故名物,并进行了全诗翻译。评析部分从文学、历史、哲学、民俗、语言、文化学等多个角度对诗篇文本进行解读。在校对文字、注释及作品辨伪、评析方面尽可能汲取先贤时彦的*研究成果。
所谓 礼记 ,就是关于 礼经 的 记 ,即对 经 的诠释讲解,是礼学家对礼经的解释以及他们所采择的各种意见的辑录。《大戴礼记》《小戴礼记》就是这类的书。《大戴礼记》,相传是由西汉时期的礼学家戴德编纂;《小戴礼记》,相传是由西汉礼学家戴德之从兄子戴圣编纂。《小戴礼记》,也称为《礼记》,凡四十九篇。本书是对《小戴礼记》四十九篇全文注译。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出题解,扼要概括通篇内容旨意。其次出正文,正文的分节参考了北大标点本《十三经注疏 礼记正义》及各家译注本的分节,文字也参考各种版本进行了勘校,有调整者在注释中加以说明。再次出注释,注释兼及章句训诂与名物制度介绍,在引述各家说法时,为求简明,常见的郑玄注、孔颖达疏,简称 郑注 孔疏 ,其他注家或相关著作则引作者与书名,如朱彬《礼记训纂》、孙希旦
《周礼》是一部讲建国与设官的著作,保存了大量的先秦史料。本书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一向号称难读的《周礼》加以译注,化艰深为平易,注释翔实,译文畅达。
本书是“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之一种。《诗经》作为中国文学目前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商末(或说周初)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共分风、雅、颂三部。我们以十三经注疏本《诗经》为底本,约请专家注释疑难词句及典故名物,并进行了全诗翻译。评析部分从文学、历史、哲学、民俗、语言、文化学等多个角度对诗篇文本进行解读。在校对文字、注释及作品辨伪、评析方面尽可能汲取先贤时彦的近期新研究成果。
《故宫珍本丛刊 精选整理本丛书:日讲易经解义》为《整理本丛书 经部》中之一种,原书系清康熙内府刻本,藏北京故宫。本套书体例严谨,均先照录一段经文,然后是日讲官的解义。解义部分则先用一两句话概括该段经文的意思,然后是解释这一段经文中日讲官认为须要解释的字词的意义,最后是详细串讲该段经文的蕴义。本套书的 解义 极有特色,总结了汉宋以来诸位大儒的 注疏传义 ,对经文进行了准确、深刻的解说,还常常联系历史事实,进行形象生动的说明,确实是 词近而旨远,语约而道宏 。现在市场上五经四书的注本甚多,但本套书的整理者和编辑还未见过有本书日讲官如此精彩的解说。传统上认为《易经》是我国儒家经典之一,并居五经之首;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 ,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源头。此次出版的整理本,除将繁体竖排改成简化字横
《诗经》是我国*早的诗歌总集。高亨先生研究先秦文学卓有成就,其治诸子,遵循乾嘉考据遗风,往往胜解精义,发前人所未发;其治《周易》,一改前人 以经解传,以传解经,经传互解 的旧习,首次经传分解,开创了中国现代《周易》 义理派 的研究新方法,为学界所推崇;其治《诗经》,以传统文字训诂学为根基,在校勘训诂上创发新义。砥砺基础,夯实根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对《诗经》各篇加以说明注释,有许多地方别具识见。 此次《中国古典文学丛书》推出 简体版 ,在保持繁体版的各项笺注释读内容、专名线标点等基础上,寄望于以较易进入阅读的简体横排形式,使更多的读者接触到传统文化的正统解读,领略其中的优质精髓所在。
中国古典诗有很多传世佳作,名句 是广为传诵、影响深远,对这些名句作深入细致的解读是普及古典诗的一种快捷有效的方式。此次将《古典文学知识》\\名句掇英\\专栏文章结集,对已见刊的文章进行了系统整理,并补充了一些新的篇目,使全书 加系统全面,成为一个学习欣赏古诗名。
本书分两册,册总论中国经学的产生、发展及其流变过程,从先秦至两汉经学,直至宋、元、明经学及传授。第二册为《易》学专论,论述《易》之名称、作用、阅读方法、卦名释义等,以及《易》与文字、数学、科学、史学、政治学、伦理学、哲学、礼典之间的关系,并论述了其文词与音韵。
孙氏研治《春秋》,强调明诸侯大夫之功罪,以考时世之盛衰,而推见帝王之治乱,这一思想,贯穿是编之始终。其所论述,前祖唐人陆淳,而下开胡安国,谓《春秋》有贬无褒,大抵以深刻为主。本次整理以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为底本,此底本在夷狄等内容上无删减,基本保留了《春秋尊王发微》的原貌。 孙氏研治《春秋》,强调明诸侯大夫之功罪,以考时世之盛衰,而推见帝王之治乱,这一思想,贯穿是编之始终。其所论述,前祖唐人陆淳,而下开胡安国,谓《春秋》有贬无褒,大抵以深刻为主。本次整理以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为底本,此底本在夷狄等内容上无删减,基本保留了《春秋尊王发微》的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