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其实是九本书的合称,按照产生的年代来说,先有的是“五经”。“五经”的内容量大、涉及面广,用今天的观念来看,差不多涵盖了中国当时人文科学的各个方面。这里是作为让青少年全面了解“四书五经”的一个阶梯。“四书五经”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等,本书精选了可读性强、有代表性的段落,也适当选入一些相对枯燥或难懂但是又属该书重要组成部分的段落,书中每段之后都有一个导读部分,给读者提供一个就该段落进行思索、体会的角度,或提供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以期能使读者更为全面地了解全书的概貌。
本书由《大学》《中庸》两书合集而成。《大学》《中庸》是朱熹选定的“四书”之二,儒家重要经典。
《民国双语译丛》包括由辜鸿铭翻译的《论语》《大学 中庸》两种,辜鸿铭的儒学英译语言精练,词意精达,并纵贯中西,援引歌德、卡莱尔、阿诺德、莎士比亚等西方作家和思想家的话来注释某些经文,将注释中将书中出现的中国人物、中国朝代与西方历史上具有相似特点的人物和时间段作横向比较,帮助那些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的西方人更好地把握儒家经典的内容。辜鸿铭对儒学的翻译较之以前西方传教士和汉学家的儒经译本有了质的飞跃,可以说是近代讲解儒学的经典。这个版本也成为欧美、通行世界的儒学英译读本。
《怀素狂草四十二章经真迹》在这种时风下,诱发起怀素对书法的爱好,自述『经禅之暇,颇好笔翰』。因贫无纸可书,尝于故里广植芭蕉万,其临池挥洒,因名所居日『绿天庵』。又曾制漆盘、漆板而练之,日久天长盘板磨穿。由于勤奋,毛笔秃废很多,他将成堆的弃笔埋于,由此可见刻苦勤学之一斑。最初他从张旭的学生邬彤学字,草书学二王、张芝,后学张旭。怀素善豪饮,喜鱼肉,时人称其为『醉僧』并广交名流骚客。为求书法真谛曾赴广州拜谒徐浩。后在洛阳经颜真卿所传授始得张旭笔法精髓。在『西游上国』(西安)后使之受到,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又有了自己的创造和发展,终以学而有成,为识者器重。怀素的狂草,不仅腾声唐中而且享誉后世,历代书评家皆多称赞,怀素狂草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
《论语》是孔子弟子对尊师言论分散的记录,孔子去世半个多世纪后才由他的再传弟子们编纂成书。由于没有先例可循,编纂时只是将记录的简牍收到一批即编成一篇,接近没有考虑这些言谈的先后,因而极为混乱。由于古代注
当前各地兴起的“国学热”“书院热”,无不说明以国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已然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中华传统文化无疑也有精华与糟粕之分,本套丛书定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前市场上的国学类书籍众多,要想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