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帝国》是一部经典中亚通史著作,由著名的东方史学家勒内?格鲁塞所著。《草原帝国》描绘了三千年来大草原上上演的一幕幕气势恢宏的历史剧:斯基泰、匈奴、突厥、蒙古这些马背上的民族建立的草原帝国风起云散;阿提拉、成吉思汗、帖木儿这些 上帝之鞭 掀起横贯欧亚的历史狂飙。 《草原帝国》以开阔的历史观为读者梳理出这些赫赫有名的游牧民族背后共通的历史脉络,并书写了草原帝国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历史画卷。
作为南亚大国以及重要的穆斯林国家,巴基斯坦自独立以来就在南亚地区乃至穆斯林世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中国而言,巴基斯坦不仅是西南方向的重要邻国,更是*的 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 ,在中国外交全局中占据重要和特殊的位置。特别是随着中巴两国领导人共同决定建设作为 一带一路 倡议旗舰项目和标杆工程的中巴经济走廊,巴基斯坦重要性更为凸显,研究价值持续抬升。 坐于室而见四海,处于今而论久远。本书首先梳理了今日巴基斯坦所在区域的文明演变脉络,从遥远的印度河古文明开始回溯,经过次大陆的分分合合,再到英国殖民者统治次大陆,*后巴基斯坦实现独立建国。考察了印度次大陆,特别是巴基斯坦所在地的诸多情况,如王权更迭、宗教信仰及风土人情等等。在此基础上,本书得出了两大结论,即着眼过去把脉巴基斯坦的几对关系以及
16世纪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萨法维王朝,与奥斯曼帝国分庭抗礼.标志着伊朗逐渐走上复兴的道路;殖民主义时代,西方的冲击瓦解着伊朗传统社会的基础;20世纪的宪政革命、白色革命和伊斯兰革命,构成伊朗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历史坐标。 《伊朗史(610-2000)/中东国家史》由哈全安* 。
英国作家亚当 尼科尔森给新一代人重新诠释了荷马,详尽地记叙了荷马的生平,以及他的两部史诗诞生的过程,从《伊利亚特》的粗犷雄奇到《奥德赛》的温谨绵密。 从尼科尔森诗一般的文字中,你可以看到《荷马史诗》对诗人 雪莱和济慈的影响;对哲学家 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的影响,对城市、对草原的影响。简而言之,荷马存在于欧洲的每一处海滩。 尼科尔森说:就某种角度而言,荷马检视了人生糟糕的层面,尤其是《伊里亚德》,这会让人严肃起来。而且他不提供任何抚慰。战士大部分都死得凄惨,而他们死后也没有天堂,他们全都下了冥府。 但荷马想表达的重点是:在这充满困境与磨难的世界,真正美丽的东西是爱 尽管暴力很真实,人们还是有爱人的可能。
读《耶路撒冷三千年》,了解耶路撒冷的历史,就会明白世界为何演变成今天的模样。 耶路撒冷曾被视为世界的中心,是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宗教的圣地,是文明冲突的战略要冲,是让世人魂牵梦绕的去处,是惑人的阴谋、虚构的网络传说和二十四小时新闻发生的地方。 西蒙·蒙蒂菲奥里以客观、中立的角度,依年代顺序,生动讲述了耶路撒冷的故事。透过士兵与先知、诗人与国王、农民与音乐家的生活,以及创造耶路撒冷的家族来呈现这座城市的三千年瑰丽历史,还原真实的耶路撒冷……
在欧、亚、非三大洲的接合处,有一块人类文明早发展的土地,那就是中东。在这里,有着优美的地中海岸、风光旖旎的尼罗河、沙漠中流水潺潺的绿洲、类似月球景色的茫茫荒漠、千姿百态的岩石洞窟,还有数不清的古城遗址和瑰丽的艺术建筑。无论是其人文历史,还是自然风光,它都具有无比的吸引力。本书即将带领你穿越的,就是这一神秘领域。 中东,神秘的地域。这里充满了古老的文化、美丽的风光和动人的传说。您可以走近金字塔,拥抱大地神奇的造化,继续前人的猜想;畅游尼罗河,轻抚她的旖旎风光和曼妙多姿;找寻古城佩特拉,这个“玫瑰色的城市” 会给您一个玫瑰色的梦;驱车拉姆山谷沙漠,她是一个有着月球景色的地方 ……安宁的国度:埃及、土耳其、伊朗、叙利亚、约旦,正以她们的热忱欢迎您的到来。啊拉丁的神灯已经擦亮,未知的梦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古都西安就像一部活的史书,一幕幕、一页页记录下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古都西安见证了“文景之治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鼎盛辉煌,然而,往日这个帝王们希冀长治久安、长久平安的长安城也几度衰落,数遭兵燹,令人扼腕地一度衰落了。 本书为“古都西安”大型丛书之一,论述了长安与南海诸国的关系,立体全景地展现西安历史,使史学走向大众,更具有严谨的科学性、渊博的知识性和艺术感召力。 《古都西安》这套大型丛书,是想让人们对西安有更深刻的了解。能够触摸到西安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特征,感受到它的灵魂,让西安走向世界,再架起一座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丛书按照从古至今、全面系统的原则分篇编排。每篇或按时序,或分类论述,但总的体例大致划一,以求系统、准确、全面
近代以来,上海社会急剧转型,各类社会问题层出不穷。面对这些迥异于过去的新的社会问题,仅仅依靠以济贫救灾等善举惠行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社会保障,已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时代呼唤一种新的社会安全机制。现代社会保障便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 《慈惠与规控(近代上海的社会保障与官民互动1927-1937)》把社会保障放在民国大历史的背景下进行考察,认为与西方社会保障发端于资本主义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一背景不同,近代上海社会保障在实践层面上,并非完全体现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更多的是出于国家为维护其政权合法性而对社会进行控制与安抚的主观建构,尤其在社会保障中,国民党政府与共产党争夺劳工群众的企图尤为明显。 原本应该体现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国民收入转移性支付、并借此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之
《蒙古纪事本末》全四卷,清末韩善征编辑。韩善征字止仙,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市)人,生平事迹不甚详。然清末医学名篇《疟疾论》三卷、《痢疾论》四卷、《阳痿论》二卷、《金匮杂病辨》三卷、《时病撮要》一卷、《醒世琐言》一卷,似俱为止仙氏之著作。 《前蒙古纪事本末》(上、下卷)、《后蒙古纪事本末》(上、下卷)各自成篇,并未合称《蒙古纪事本末》。今从丹阳张素之序文,题名《蒙古纪事本末》。 《蒙古纪事本末》张素序所署日期为丙午年(一九〇六年)孟夏。《前蒙古纪事本末》自序所署日期为清光绪三十年(一九〇四年)正月望日,《后蒙古纪事本末》自序所署日期为清光绪三十年(一九〇四年)九月上浣。
《日本论日本人》是 百年经典学术丛刊 系列之一。《日本论》和《日本人》是戴季陶和蒋百里在长期身日观察了解日本的基础上,全面深入剖析日本社会、文化的作品,被认为是中国人研究日本的*代表性的著作。内容包括了日本的历史、文化渊源、社会习俗、民族精神、政治人物等。
《早期中国研究丛书·展望永恒的帝国:战国时代的中国政治思想》致力于追寻中华帝国存在长达2000年之久的原因,尤锐从战国时代思想家的活动入手,因为他们对解决社会政治危机提出的理想、价值观和理念在后来的帝国政体中变得至关重要。作者认为中华帝国的长存不仅是一个军事和行政建制的结果,而且是一种智识的建构,是意识形态上的诉求允许帝国的长存并得以一次次从混乱中重生。
《不可不知的朝韩史》由杨益、郑嘉伟编著。《不可不知的朝韩史》讲述了:韩国国王活了1900岁?半岛上也有三国演义?朝韩如何分家?……你可以不关心政治,你可以不出国旅游,你可以不喜欢泡菜,但你不可以不知道一衣带水的邻邦朝韩的历史。
丛书简介 本丛书共九卷,精心选取了九个对世界历史进程影响较大的国家,编写者试图跳出严肃刻板的正统历史写作框架,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呈现真实有趣的历史情节,以通俗轻松的笔调还原清晰丰润的历史细节,将历史像故事一样娓娓道来,带读者进入当今世界大国历史中那些曾经或辉煌或暗淡或荣耀或耻辱的岁月,去领略波澜壮阔的历史运动、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和生动传奇的历史人物。 本卷推介语 印度是一座神秘的宫殿,每一处细节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 印度是一首歌,*个出场的歌手是中国去印度取经的和尚玄奘,曲目是《ONLYYOU》;大学:那烂陀佛学院;性质:类哈佛。他考过了 雅思托福 留学去了印度,他偷渡过,被通缉过,没有白龙马,没有孙悟空,也一样传承了印度悠久绵长的佛学文化。 印度是一幅画,画的扉页是一座宏伟
《日本思想文化丛书:日本思想史入门》涵盖了日本思想史的诸问题、研究方法,由浅入深,通俗易懂。 《日本思想文化丛书:日本思想史入门》旨在拉近普通读者与思想史前沿研究之间的距离,引领更多人进入前近代、近代各种思想交融的丰富多彩的世界之中。我希望那些在面对问题时希望参照日本思想而非西方或印度思想来思考的人们,以及对过去的日本有哪些思想曾经开花结果等此类历史感兴趣的人们,或者被孩子或外国人问及日本文化却不知该如何回答的人们,都能来读一读《日本思想文化丛书:日本思想史入门》。
本书是彭树智主编的13卷本《中东国家通史》中的一卷。作者采用历史叙述的方式,系统地介绍了自公元前14世纪起至20世纪90年代也门历史变迁的过程、特征和规律。其内容涉及广泛,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教育、宗教、文化、传统习俗等。
《日本在华的间谍活动(1932-1936)》是一本记录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罪恶行径的著作,1938年首次出版时曾得到当时英国《曼彻斯特卫报》驻中国记者H.J.田伯烈及《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的高度赞誉。作者万斯白在书中详细讲述了他在中国东北的日本特务机关工作期间的种种经历及见闻,通过他亲身参与的诸多具体事件及大量的细节,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在华的种种野蛮行径,表达了作者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反人类本质的义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