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梦华录》是宋代有名的历史笔记,详细记录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风貌、风土人情和民生百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本书是一部解读《东京梦华录》的大众读本,作者的讲解有趣而亲切。大到中央政府各机构的分布、宫廷阁楼的坐落、城市街坊的规模与分布,小至市民的饮食生活、歌院茶楼的盛况,甚至娶妻生子的民风礼俗、饭店、夜市所贩卖的各种饮食和杂物,都尽在眼底,展现了北宋东京的繁华盛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
《那彦成青海奏议》在编纂过程中,依那彦成任职的先后,将收入《那文毅公奏议》中的文献资料,按三编重新编次:*编《西宁办事大臣奏议》,共三卷46篇;第二编《二任陕甘总督奏议》,共一卷18篇;第三编《三任陕甘总督奏议》,共五卷81篇。并收入插图多幅。
豫师为咸丰二年(1852年)进士,历任内阁中书、国史馆校对等职。咸丰九年(1859年)出任山东道监察御史,改陕西道监察御史。同治元年(1861年)以代理兰州府知府。同治三年(1864年)任平涼府知府。同治五年(1866年)简放肃州道,又调兰州道。同治九年(1870年),升任西宁办事大臣,协助左宗棠镇压河湟回族反清运动。所著《豫师青海奏稿》12卷,对于研究同治年间青海历史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大通县志稿》是大通历史上由官方主持编纂的、现存*的、较为全面记载大通地区的志书。全书起于雍正三年,终于民国八年,简明扼要和较为真实地反映了近二百年来大通的自然山川地理形势,历代尤其是清朝与民国时期的行政沿革和职官建置,动植物和矿产资源;列举了人物活动如文吏的政治建树、武官的尽职尽责和立功受奖,本地举人、各类生员与文教事业的发展,孝子、孝妇尽孝的典型事例;简要记述了汉族、藏族、土族和回族的来源、衣食住行与宗教信仰;而 艺文志 中李淳《咏古镜》五言绝句据赵宗福先生考证是青海历史上由本土人文创作的*首诗歌,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本书特点: 一、方志是官方文献,其隆替显晦,与历代统治阶级关系至为密切。故本书仍以朝代更替为序,并以方志之主体模式或发展大势为标目,以向读者交待清晰的历史脉络。 二、方志领域是否仅限于通常所谓的地方志,或称方域志,全国总志是否包括在内?当前方志界似乎没有明确,有关方志学论著也大都不述及总志。我们对总志进行研究并参考前贤有关论述,认为:总志采撷于方域志,是方域志的高度浓缩和升华;方域志是总志得以深层挖掘的宝藏,又从总志中得到借鉴和提高,二者互为依存,相得益彰。作为方志史研究来说,理应包括总志。 三、既然明代以前方志传世者不及什一,方志史就应该将前人对佚志的辑佚、考录和补苴罅漏所得予以反映,使这些藏于他处的零圭碎璧得以重现。 四、宏观论述要与微观剖析相结合,因此每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