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夫:斯大林的将军》全景式地记述了二战中有才干的将领、苏联红军传奇人物朱可夫元帅的一生。作者认为,作为一个有着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的人,朱可夫高超的谋略,只有他追逐自己战场目标的冷酷无情可与之相比。 作者根据朱可夫本人未经删节的回忆录以及近年来公开的苏联档案,对朱可夫从一名农家子弟到成长为传奇人物的波澜起伏的一生进行了精彩记述,如对朱可夫的出生及家庭情况、他的青少年时期、早期的红军指挥员生涯、1939年在哈拉哈河的成名之战、在基辅为苏德战争的爆发进行的准备、苏德战争的爆发及苏军早期的溃败、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力挽狂澜、苏军大反攻、进军柏林征服德国,以及二战结束后在苏联领导层中地位沉浮、担任国防部部长、撰写回忆录在历史中为自己正名直至后去世等等。 《朱可夫:斯大林的将军》
这是一本囊括张学良一生风云际会的经典之作,这是一个揭示中国现代历史真谛的动人故事,这是一部赞美东方“哈姆雷特”的英雄史诗,这是一曲道不尽的感人悲歌…… 这本传记文学运用客观、公正、生动的笔触,陪伴您去游览百年的历史长廊,全面地去认识这位百年少帅——张学良。
史习基编写的《德军将帅狐狼榜》曼施坦因、邓尼茨、隆美尔、古德里安、伦德施泰特、戈林、博克、凯特尔、利斯特他们是希特勒麾下的得力悍将,指挥德军这支虎狼之师横扫欧洲大陆,将他们的战功刻在了历史的耻辱碑上。《德军将帅狐狼榜》是一本二战时代的将帅书籍。
麦克阿瑟是最具个性的美国五星上将,嘴叼玉米芯烟斗,握着曲柄手杖,身着咔叽布军服,头戴战斗软帽,眼卡黑色墨镜,神气活现,傲气十足且个性无常,时而彬彬有礼,时而趾高气扬;时而宽宏大度,时而小肚鸡肠;时而热情洋溢,忽儿冷若冰霜;时而平易谦逊,时而自负狂妄……他思维敏捷、胆略过人、统兵有方、意志坚强,身经三次大的战争,他凭借卓越的领导才能和非凡的军事指挥能力,赢得了美国历史上军人的崇高荣誉。《二战风云人物传记丛书:麦克阿瑟全传》对麦克阿瑟的军旅生涯和破灭的总统梦想进行了翔实、客观的记述,从多个角度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复杂的性格和金戈铁马的,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到一位军事天才的雄才伟略和卓越功绩,而且还为读者还原了许多尘封已久的历史真相。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硝烟弥漫的前线,英国官兵时常看见一个戴着一顶饰有将军和装甲兵两个帽徽军帽的将军,他就是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蒙哥马利为什么要戴这样的帽子,人们对此有种种揣测,其实,他是出于一种具有实际价值的动机。他认为,一个统帅人物要在部队中具有威信和感召力,就必须使下级官兵经常能够在前线看到他。他是英国军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武装部队杰出的领导人之一。 一个半世纪以来,英国军队中没有一个人能像蒙哥马利那样精通军事,战功卓著。尽管他有不少弱点和不足,人们完全有理由承认。他不愧为20世纪世界上杰出的军事领导人之一。
本书既是一部关于英国秘密情报局(军情六处)的创始人及首任负责人曼斯菲尔德·卡明(Mansfield Cumming,1859-1923)爵士的传记作品,还是一部讲述英国秘密情报局(军情六处)建立初期(1910-1923)鲜为人知的历史作品。卡明为英国秘密情报局(军情六处)留下的不仅仅是流传至今的传统,而且他的继任者还在使用着绿色墨水和 的“C”签名。本书生动地展现了英国秘密情报局(军情六处)创始人以及这个神秘组织的风貌。
英国 政治家温斯顿·丘吉尔是世界舞台上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某种程度上,丘吉尔晚年的辉煌遮蔽了他早年的奋斗历程,而这一阶段恰恰是他政治生涯中 多姿多彩和刻骨铭心的一段时光,他的个性与人格魅力也在此阶段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当时举世瞩目的政坛新星,年轻的温斯顿怀揣着成功的梦想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然而在接近权力 之时却以戏剧化的失败告终,令人震惊的陨落一如他的横空出世。 迈克尔·谢尔顿编著的这本《野心浪漫(丘吉尔的奋斗与浮沉)》是温斯顿·丘吉尔人生前半部分的传记。作者对丘吉尔研究多年,以详实的细节和珍贵的史料揭示了丘吉尔跌宕起伏的早年岁月,包括政治与阴谋、信仰与 、爱情与人生。
英国 政治家温斯顿·丘吉尔是世界舞台上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某种程度上,丘吉尔晚年的辉煌遮蔽了他早年的奋斗历程,而这一阶段恰恰是他政治生涯中 多姿多彩和刻骨铭心的一段时光,他的个性与人格魅力也在此阶段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当时举世瞩目的政坛新星,年轻的温斯顿怀揣着成功的梦想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然而在接近权力 之时却以戏剧化的失败告终,令人震惊的陨落一如他的横空出世。 迈克尔·谢尔顿编著的这本《野心浪漫(丘吉尔的奋斗与浮沉)》是温斯顿·丘吉尔人生前半部分的传记。作者对丘吉尔研究多年,以详实的细节和珍贵的史料揭示了丘吉尔跌宕起伏的早年岁月,包括政治与阴谋、信仰与 、爱情与人生。
左太北编著的《左权家书》主要以图片和文字形式反映了左权同志在抗日战争年代的十几封家书,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同时还有左权的简传、领导人的题字照片、家人及后代的回忆纪念文章、左权陵墓及纪念建筑照片。左权,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1905年3月15日生于湖南省醴陵县黄茅岭一个农民家庭。中学时代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24年3月入孙中山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11月转入黄埔军校第1期,后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赴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后,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1分校教育长、新12军军长、第15军军长兼政治委员、第1军团参谋长和代理军团长等职。
鸿儒文轩编著的《海上骑士(尼米兹1885-1966)(精)》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目前规模优选、战斗很为惨烈、影响很为深远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参战双方涌现出了许多风云人物。他们或为人类自由而战,成为流芳千古的英雄;或为法西斯卖命,成为遗臭万年的战争罪犯。 切斯特·威廉·尼米兹是美国海军将领,优选军阶为五星上将。尼米兹早期以研究潜艇为主,而后成为美军中柴油引擎技术的专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尼米兹担任了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太平洋战区盟军总司令等职务,对日作战。战后,尼米兹担任海军作战部长,一直至1947年退役为止。
《走进大帅府走近张作霖》以张氏父子为主线,但又不囿于此,其内容涵盖广泛,既涉及大帅府的建筑与生活在这里的张氏家族成员,又涉及众多与张氏父子同时代的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既涉及张氏父子在政治、军事、外交上的运筹帷幄,又涉及他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重大举措。以期从不同的侧面将张氏父子的形象丰富、丰满、立体起来,让读者从中领略和了解张氏父子曲折多变、荣辱沉浮的多彩人生。
1945年,备受争议的巴顿将军在德国的一场车祸中丧生,究竟是意外还是暗杀? 福克斯新闻主播O'Reilly与合著者凭借他们的历史写作找到了他们的制胜法则——以“杀害”为题夺人眼球:《杀害林肯》、《杀害肯尼迪》和《杀害》。这次他们将目光投向了二战中美国著名的陆军上将——巴顿将军。 在将搭乘艾森豪威尔将军的专机回国前一天,巴顿和他的参谋长霍巴特?盖伊少将最后一次去打猎,巴顿坐在右后座,另一个军士开着一辆吉普随行。一辆卡车从对面开来,离他们车不到6米时突然转弯撞过来。巴顿被惯性向前甩去,头部重重地撞在司机座后面降得很低的隔板玻璃上,前额的头皮掀起,创口在眉骨上方大约3英寸处,颈椎断裂。 车祸后人们给两辆车和两位司机都拍下了照片,但唯独没有人给巴顿将军拍下照片,以致人们至今都无法对证。车祸现场清理得很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