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录》是卢梭在晚年写成的自传体小说。全书分为上下两卷,通过卢梭自己的坎坷一生反映社会对人的残害和压迫。它是卢梭晚年处于悲惨地时的悲愤自省、呕心沥血之作,记载了卢梭从出生到1766年被迫离开圣皮埃尔岛,共五十多年的生活经历。卢梭通过举世无双的自我忏悔,把他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情感都展现在世人眼前,并引导读者去认识、去思考关于人和社会的深层次问题。
苏格拉底身处西方哲学发生重大转折的时刻,以及古希腊自然哲学、伦理学与形而上学的交点;他的观点、立场、言辞和思想充满张力与魅力,对它们的刻画与定位也历来困扰着后学。弗拉斯托穷数十年研究之力,从柏拉图、色诺芬、亚里士多德及一众苏格拉底派记录者交叠繁复的文本中勾勒苏格拉底的真实形象:一位坚持采用辩证方法追索何为良好生活之问题,同时矢志探求知识、德性与幸福相统一之真理的哲人 一位反讽家与道德哲学家。 本书的写作融合 经史 与 义理 、论证与诠释,是二战后英语世界分析哲学在古代文本研究上实现范式突破的经典之作。
马克思的朋友圈,不仅是记录马克思生活的小天地,也是展现他世界观的大舞台;不仅是友谊小船的避风港,也是思想碰撞的辩论场。《马克思的朋友圈》以权威史实为基础,用通俗有趣的语言,讲述了马克思和朋友之间跌宕起伏的动人故事。这些朋友中,既有马克思的 第二个 我 和 置顶好友 恩格斯、 星标好友 海涅、沃尔弗、威斯特华伦、费尔巴哈等重要思想伙伴,还有李卜克内西、倍倍尔等战友和学生,以及蒲鲁东、鲍威尔、拉萨尔、巴枯宁等理论对手。书中配有100余幅图片,这些图片以微信朋友圈的形式,展现马克思及其好友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使读者能够真正读懂马克思、走进马克思、追随马克思,学习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共产主义的 学者和战士 的交友之道,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底蕴和思想价值,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和信念。
国内wei一毕达哥拉斯传记全译本。 没有毕达哥拉斯,就没有后来的西方文明 了解西方文明源头、古希腊文化的bi读书 本书为关于西方哲学与几何学的奠基人毕达哥拉斯的权威传记。本书从毕达哥拉斯的出生开始记叙,详述了其青年时期和在全希腊闻名的过程,尤其是他师从阿那克西曼德和泰勒斯,以及在埃及从事长达20年的教学工作,之后,作者还记叙了毕达哥拉斯的晚年生活,并且翔实地勾勒出了他的思想精髓,并为其创办的名闻遐迩的学术共同体留下了独特的记叙。本书还包括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其他相关著述,为读者了解其思想提供了更多的资料。 本书作者杨布里科斯与毕达哥拉斯年代相去不远,故可以获得大量一手资料和口述史料,所以本书是了解和研究毕达哥拉斯无法绕开的经典,是研究西方思想内核和背景,洞悉西方哲学与科学起源的读物。
罗素是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他不仅在哲学方面有划时代的贡献,其思想对公共领域也有深远影响。蒙克的《罗素传》(两卷本)是迄今为止*全面、*好读的罗素传记,甫一出版就好评如潮。本书是**卷,讲述其1872 1921年的成长、学习及研究历程。 该书不仅描述了思想家罗素的个人生活和内心世界,还交织叙述了罗素的哲学著作、政治担当和错综复杂的感情生活 蒙克不是去评价,而是用脉络清晰、无所不包的故事来说话,与作者同负盛名的《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相比,这本传记无疑更加激动人心。
《帕帕吉传》通过帕帕吉这一传奇式的人物的生平故事,描写印度文化、思想和修为等,借由他与众多的欧美人士的接触、多次访问欧美各国的经历,在丰富的细节上使读者身临其境,切实体会印度智慧的独到之处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和启发。其中,《一切从未分离 帕帕吉传》(中)主要记述了帕帕吉1966年退休后游历印度及出访欧美的经历,描绘出一幅广阔的跨文化画卷,主要内容包括哈德瓦、瑞诗凯诗,海外旅行(1971 1974)等章节。
一直以来,路德维希 维特根斯坦都被人们想象成现代的苏格拉底、 精通高深逻辑学的大师、极富魅力的现代主义代表人物。在《维特根斯坦》这本书中,我们遇见的是一个奇怪的人:这是一位严格的逻辑学家,却认为诗歌优于哲学 ;他继承了一大笔财产,却又全部捐出 ;他自愿参加 一战 、在前线阵地直面死亡 ;他是一位出色的教师,却建议学生放弃哲学 ;他的内心饱尝痛苦、备受折磨,却对笑 话和犯罪小说极为热衷 ;他是一个孤独的人,却和很多人保持了终生的友谊。 作者还为我们提供了清晰好读的指南,帮助我们理解维特根斯坦的核心著作《逻辑哲学论》(这是一部逻辑学巨著)及其后期作品《哲学研究》(这本稍微好读一点)。
《帕帕吉传》通过帕帕吉这一传奇式的人物的生平故事,描写印度文化、思想和修为等,借由他与众多的欧美人士的接触、多次访问欧美各国的经历,在丰富的细节上使读者身临其境,切实体会印度智慧的独到之处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和启发。《一切从未发生 帕帕吉传》(上)主要讲述帕帕吉从出生到五十六岁退休的经历,记载了印度文化、思想及生活的珍贵细节,具体内容包括早年生活、拉玛那 马哈希、担任矿场经理,以及退休后的经历等。
汉娜 阿伦特,站在舆论风口浪尖的政治思想家。她批判极权主义,反观现代社会,思考反犹主义。她关于 平庸的恶 的概念引发长达半个世纪的争论。时至今日,人们对阿伦特的误解要多于真知。 本书汇集了阿伦特本人认为尤其重要的数次电视访谈、她写给雅斯贝尔斯夫妇的书信节选等。这些文本真实呈现了阿伦特的人生与思想图景。我们在此听到一位女性的真诚谈话与有力自辩,关于爱、激情与惶惑,关于疾病、车祸与衰老,关于政治与自由,关于20世纪历史中的暴行与恐怖。在这里,阿伦特是可以直面恶意与抨击、坦然谈论死亡的智者。今时今日,她的声音穿越时空,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共鸣。
将拉康的思想重新放入它所萌发的场域,追溯他如何让弗洛伊德的精华摆脱奥斯维辛之后被压抑、模糊和稀释的命运 并*终构建出一个晦涩又透彻的思想体系。 本书详述了法国20世纪的精神分析大师、哲学家、思想家的雅克 拉康混乱、固执而传奇的一生,作者以史为线呈现拉康非正统的、错综复杂的学术理念和思想的形成、发展与影响历程,描绘出法国20世纪*重要的有群知识分子互动和私人生活。 拉康渴望进入巴黎精神分析协会却被 逐出教门 、创办了自己的精神分析学派又亲手终结了它;拉康渴望得到祖父和父亲的赏识,渴望得到弟弟和子女的归属,渴望可控的爱情又不禁走向不可能;他对弗洛伊德像对父亲般的爱与恨 他渴望得到弗洛伊德的认同,但却多次与之擦肩而过;与梅洛-庞蒂、列维-斯特劳斯的友谊与争论,他与巴塔耶妻子西尔维娅之间的爱恋,对科
正是为了追忆,为了诗化追忆的缘故,我的作品呈现为现在的样子,将来会有一天,当一位诗人讲述我完整的生活故事时,会让年轻姑娘兴奋得满脸通红。 克尔凯郭尔曾在一八四六年的一段札记中这样预言。然而,他的一生研究起来很困难,真实的事件和著作中的虚构错综交织在一起难以厘清。也正因为如此,尤金姆 加尔夫撰写的《克尔凯郭尔传》可谓是一项标志性成果,他用充满活力的小说笔法将传主的生平、创作、思想和情感天衣无缝地糅合在一起,在所有已经付诸笔墨的关于这位高深莫测的丹麦哲人的作品中,这部传记是全面而通透的克尔凯郭尔生平描述。这部书于2000年在丹麦一问世就被称为重要的文化事件,获得众多好评。
本书是印度教大师、印度著名学者斯瓦米 尼基拉南达(Swami Nikhilananda)撰写的近代印度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辨喜的生平与思想传记。从早期岁月,到行脚四方的生涯,辨喜的一生虽然不长,但其思想对当时和后世都影响颇大。本书将辨喜的思想与人生历程结合起来,展现了其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并加入了许多人对他的回忆,是一部可读性较强的人物传记。
本书是英国伟大的文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大卫 休谟的shou部思想传记。本书英文版初版于 2015 年,比欧内斯特 C. 莫斯纳的《大卫 休谟传》晚了大半个世纪。 詹姆斯 A. 哈里斯描述了休谟一生的主要事件,将休谟的所有著作置于历史语境中,分析了休谟多种文学风格的差异,揭示了休谟思想发展所受到的主要影响。哈里斯关注休谟作为哲学分析家的旨趣,细致梳理了休谟与其同时代人的思想关联。哈里斯笔下的休谟,热衷于在启蒙运动所有重大问题上实现其开放、客观、缜密、冷静对话的理想
这是关于马基雅维利这位至关重要的意大利哲学家和《君主论》作者的图画通识读本。 马基雅维利是背叛和机会主义的流行代名词。他关于治国的经典著作《君主论》出版于近五百年前,至今仍有争议,因为它作为权力的实用指南,具有惊人的坦率性。它是一本独裁者的操作手册,是一种 目的决定手段 的愤世嫉俗的哲学,还是对成功政府的复杂和微妙的分析? 马基雅维利是佛罗伦萨共和国的忠实仆人,他反对美第奇家族的专制主义,招致酷刑和流放。但是,他后来却选择最臭名昭著的暴君切萨雷 博尔贾作为理想君主的模型。《马基雅维利》追溯了这位矛盾的现实主义者多姿多彩的生活,他清醒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成为第一位真正的现代政治学家,同时,马基雅维利的思想也是后现代公民社会辩论的核心。本书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创造性动荡带入文本,并
当萨特谈论 他人即地狱 时,他在谈论什么。存在先于本质,萨特的这句名言人人耳熟能详,但他究竟是什么意思?萨特和波伏瓦的爱情为什么被无数现代人推崇?《图画通识丛书 萨特》简约地回答了以上所有的问题。 从1945年 二战 结束到1980年萨特逝世,他一直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也是当时在世的著名的哲学家之一。这个小册子阐述了组成萨特世界观的基本脉络,特别是他关于自由、文学、马克思主义和不平等等方面的思想。
在米歇尔 福柯离世之际,他的著述被认为是20 世纪重要的思想事件。作为一名历史学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在他身后自然留下了一系列持久并有影响的著作,但这样的赞誉是公正的吗? 《福柯》将福柯的写作置于一个动荡的哲学和政治环境下,批评性地审视了他旨在揭示的人文科学中知识与权力的关联,以及他对话语与制度所做的研究。作者解释了福柯是如何颠覆我们对于疯癫、性、犯罪的假定的,以及关于禁闭、忏悔和规训等方面的那些常常是残酷暴虐的社会认知。同时,还描述了福柯在精神病学和临床医学方面的研究、他的政治活动,以及在其写作中所体现的那种快感与欲望层面的超越性。
弗里德里希 冯 哈耶克和路德维希 维特根斯坦是远房表亲,两人同样来自奥地利,同样在英国生活并开启他们的学术之路。维特根斯坦比哈耶克年长十岁,以其古怪和天才著称。1951年维特根斯坦去世不久,哈耶克就开始为他写传记。由于维特根斯坦家族成员的反对,这部传记终没能完成和出版。但哈耶克的这个文本依然获得了它的 地下 读者群,后来的维特根斯坦传记作者也广泛使用了这份隐秘的文本。 时过境迁,这部沉寂多年 秘传 终于可以公开呈现于公众面前。哈耶克以研究者的严谨,搜集了当时力所能及的书信、日记等手资料,不动声色地构建起了维特根斯坦的肖像,传达出一种独一无二的人格和思想魅力。本书尽可能接近原貌地完整呈现了哈耶克的传记文本,同时收入编者克里斯蒂安 艾尔巴赫所写的详尽导读和学者艾伦 贾尼克的评论文字,为研究哈耶克
本雅明是现代哲学和现代艺术批评的关键人物,也是较难捉摸的几位思想家之一。 这本小书追溯了本雅明对现代美学和文化史的影响,强调他致力于艺术的政治转型,以此作为实现社会变革的手段。本雅明亲历了现代欧洲历史上许多大灾难,他对马克思主义、犹太复国主义和技术主义等主流意识形态采取了批判的立场。1940年本雅明试图逃离纳粹欧洲,这一事件导致了他自杀身亡,书中对此也有独到评述。 本书图文并茂,是了解思想家本雅明的理想读物。
索伦 克尔恺郭尔,以第一个现代神学家的身份而著称,也是丹麦 黄 金时代 的一位著述等身的作家。他既是哲学家,也是诗人和社会批评家,他的许多关键概念,例如恐惧、绝望和个体的重要性,影响了许多 20 世纪的哲学家和其后全欧洲的思想与文学。 《图画通识 克尔恺郭尔》解释了这位哲学家使用的 反哲学 一词的含义,讲述了他本人堪称奇特的一生中富于启发性的许多故事,也介绍了他的各种观念。作者还以同情理解的态度,描述了克尔恺郭尔如何因为想要改变西方思想的各项重点而备受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