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具特色的大学,春光秋色,樱开枫谢;一位全中国曾经最年轻的校长,风流云散,潮起水落。八十章精彩文字,八十年传奇人生,石琢成玉,玉化作石,为理想的教育垫基,为精彩的学子铺路。他眼里的学生没有身份之别,只有青春、学子、人才;他的心中没有高官、大权、重利,只有百年武大、学者风骨、教育改革。誉之者称其为中国的罗素、当代的陶行知、武大的蔡元培……在百年武大的历史上,他成就一段传奇岁月。在魂系母校的学子记忆中,他永远是“我们的刘道”;他的全名叫刘道玉……
唐文治(1865~1954)是近代教育家,字蔚芝,晚号茹经。1908年,弃官从教,立志“不为良相,即为良师”。他从事教育事业40多年,的成就是相继主持上海南洋大学(即今上海交通大学)和无锡国学专修学校。1907~1920年,唐文治任交大校长,他倡导的人文精神教育成为交大校史上独放异彩的一页。在他手中,交通大学成为一所学科齐备、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现代工科大学。
本书是1998年谢家荣教授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文集,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谢先生的学生、同事和亲属撰写的纪念文章,主要记述谢先生作为一位全方位地质学家的学术思想和在地学各个领域,尤其是经济地质、矿床地质、石油地质、地质教育和组织领导工作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二是对谢先生生平及他领导下的矿产测勘处的研究和在矿产测勘处工作过的近50位人员的简介;三是谢先生1946—1950年间在《矿测近讯》上发表的数十篇文章,这既是他活跃的学术思想和道德情操的反映,也是那个时期历史的见证。此外,还首次发表了谢先生的重要论文《同生成矿理论在我国的运用》的摘要以及到目前为止最为详细的谢家荣主要著作目录。本书可供广大地学工作者、地学史研究者和高等院校师生学习和参考。
吴震解读的《传习录一百句》从每一部经典中选取警策意义、最接近今日生活的“百句”,加以引申,等于给繁忙而有为的读者提供了一个精华的选本,同时也为读者深入思考人生指引了一条门径。百句,当然不就是整整一百句,体例也不尽相同,有的是一句一议,有的是精选数句说明一个话题,还有的选句则“藏”在正文的解读之中。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读本”口袋本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本”的基础上修订,根据“流传广泛,内容经典,篇幅适中”的原则再精选出来的二十种经典,使用适合携带的口袋开本,保留原书的精美版式,双色印刷,锁线装订,使读者能以低廉的价格收藏经典,并享受阅读的乐趣。
《冰鉴的智慧)一书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它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因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即从阐述《冰鉴的智慧)的丰富内涵,走进曾国藩的心灵深处,剖析和展示曾国藩的内心世界。本书还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冰鉴的智慧》的思想,展示了曾国藩的人生谋略,同时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冰鉴的智慧》的内涵作了深刻的评述。希望本书对喜爱《冰鉴的智慧)一书的人能有所借鉴和帮助。
有声思维的调查方法是心理语言学研究中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在外语教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书对有声思维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详细的讨论,主要内容包括:有声思维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应用领域、应用原则和应用价值。同时,本书还提供了研究实例,具体说明有声思维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过程和操作方法。 本书的读者对象为我国外语教育工作者,包括高等院校、中小学外语教师及相关部门的外语教育研究者;同时,本书也可以作为外语专业研究生学习研究方法课程的补充教材。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共三编八册,汇集了作者六十年来讨论中国历代学术思想而未收入各专著的单篇散论,为作者1976-1979年时自编。上编(一-二册)自上古至先秦,中编(三-四册)自两汉至隋唐五代,下编(五-八册)自两宋迄晚清民国。全书探源溯流,阐幽发微,颇多学术创辟,系统而真切地勾勒了中国几千年学术思想之脉络全景。 本册专论有清一代。作者为治清代学术思想史的名家,其《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影响很大。本册各篇虽写作时间跨度很大,但多为《学术史》后之作,因此本册某种程度上是对该书的补充增订。 作者四十年代还写过一部专著《清儒学案》,惜在抗战中沉埋江底。本书收录了1942年发表的《清儒学案序》,由此可略窥作者当年的写作理路,殊为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