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图书馆文库:我的自学小史》是梁先生于1942年时,将自己 自幼修学,以至在某些学问上 无师自通 的经过,叙述出来给年青朋友,未始无益。 全篇文字简短,叙事朴实、精彩,全文从家庭出身写起,讲述了一个 瘠弱而又呆笨的孩子 受家庭、社会,以及各种思想的影响,通过自学,渐渐领悟学识真谛,步入学识殿堂。同时,本书还加上两篇文章:《如何成为今天的我》与《自述》。《如何成为今天的我》是梁先生1928年在广州中山大学给青年学子的讲演,里面详细地剖析了自己的心路历程。《自述》为梁先生1934年所作的长篇讲话,是他当年向众多青年学者讲述自己学术成长的历程。这两篇文章与《中学图书馆文库:我的自学小史》的内容形成互补,从中可以看到梁先生的一生正是一个自学成才的极好实例。
蔡元培是著名的教育家,也是很有影响的民主革命家。他提出的种种主张,犹如黄钟大吕,百年来在中国人耳边奏鸣。本书通过他的自述和朋友、僚佐、弟子的追忆,从多个侧面展现他饱经沧桑、功高德劭的一生。蔡元培的自述和小传,记叙他的家世,在旧时代接受的教育,在北京大学进行改革以及被迫离职的经过,在海外游学考察的感悟等。旁人的追忆,则通过具体而生动的事实,再现蔡元培新旧兼修、渊博通达的学术,兼容并包、以德化人的胸襟,言行如一、不作空言的作风,总结蔡元培为中国教育文化事业留下的丰厚遗产,以及他各方面的思想。
罗家伦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本书辑录了他自述生平以及友朋、学生的回忆文章。罗氏自撰的文章,讲述在北京大学的经历(重点是创办《新潮》杂志和参加五四运动的经过)、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时的改革、抗战时期主持中央大学从南京迁往四川之始末、担任驻印度大使时的活动等。友朋、学生的回忆文章,则记叙他们与罗氏交往中的见闻,表彰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在教育及文学等方面的成绩。书中还选录了罗家伦的数篇文章,内容包括他对五四精神的总结、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时的就职演讲、对个人修养的见解等。
本书是一本人物传记,聚焦于少年陈景润的人生轨迹,真实反映了少年陈景润在福州、三明等地成长的故事。该书从真实史料出发,讲述了少年陈景润是如何凭借良好的家教、恩师的提点、自身的好学,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克服种种苦难,*终踏入厦门大学的校门,实现了其研究数学的愿望。
叶圣陶(1894 1988)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也是我国语文教育的先驱和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者。本书以叶圣陶一生的经历为主线,侧重展现传主的成长历程和重要功绩。在传主丰富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也曾和今天的孩子们一样,面临过升学(科考)和择校的问题;也曾和今天的青年们一样,有过找工作的焦虑、职场的角力和创业的艰辛。可以说,一百年前发生在传主身上的故事,今天仍在我们周围发生着。
.
《崔其升传:一个中国校长的奇迹》介绍了崔其升其教育生涯。崔其升,中学高级教师,1962年11月生,1981年中师毕业参加教育工作,1997年4月任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校长至今。十多年来崔其升依靠党支部和校委团结学校一班人,从稳定教学秩序入手,凝聚人心,奋发图强,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验。
30年来,中国社区教育取得的每一项成果的背后,无不倾注着先行者 的心血和汗水。在社区教育大发展的重要时刻,浙江省杭州市成人教育研 究室的同志们站在中国社区教育发展的前沿,以教育创新为己任,以研究 者敏锐、独特的视角,采访了我国社区教育界十九位杰出代表。这其中有 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社区教育理论的学者,有脚踏实地开展社区教育实 践的基层工作者,也有为社区教育出谋献策的行政领导。了解过去、理解 现在、构筑未来,对十九位杰出人物的深度访谈,不仅充分展现了社区教 育先行者上下求索、执*奉献、率先垂范的开拓创新精神,也通过他们的 心路历程与人生轨迹,让*多的人了解中国社区教育的发展历程,激发社 区教育工作者*强烈的创业热情,鼓励*多的有志者参与到社区教育这个 伟大的事业中来。
《广东历代著名教育家评传》是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库”中的一种。何国华先生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对教育事业有着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广东历代著名教育家评传》在充分占有史料并作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广东历代教育家的生平、教育思想、在广东教育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力求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对了解与研究广东的教育事业有一定作用。
本书记叙了陈序经一生的事迹、学术和思想,用具体的事实说明这样一位学者、思想家、教育家热爱祖国、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崇高理想,展现陈序经献身科学教育事业、勇于攀登学术高峰的杰出成就,以及甘于奉献、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陈序经,广东省文昌县(今海南省文昌市)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学者、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从青年时代起,两度留学欧美,勤于治学,在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著作近1 000万字。他亦是一位特立独行的思想者,是20世纪20-40年代“全盘西化”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参与了多次关于中西文化的论战,在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他先后在岭南大学、南开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山大学等高等学府从教,在20世纪50年代,是中山大学仅有的四位一级教授之一。他又是一
今年是我们的老师张岂之教授八十寿辰。先生毕生从事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与教学,为中国思想史学科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七月中旬,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余位学者,在西安就先生关心的中国思想史研究事业进行回顾总结。大家聚集一堂,畅所欲言,回首学科发展的历程和自己投身于中国思想史研究事业的具体细节,不约而同地发现,很多方面与先生有密切的联系。无论是我们对中国思想史的学习与研究途径的摸索,还是参与的一系列中国思想史重大研究课题,甚至关于学科现代价值的理解,我们都或多或少受惠于先生的指引。像中国思想史这样的学科的发展,看来它不仅仅要依靠研究所或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也不仅仅要有以学位点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机制,更关键的是要靠学术带头人的凝聚力和实际行动,要靠学术研究群体之间的协作与沟通。 本书里所写
陈嘉庚先生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在半个多世纪的奋斗生涯中,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祖国富强做出了卓越贡献,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被*同志誉为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本书记述了陈嘉庚短暂的几十年中成就的实业、教育、社会活动等方面的伟业,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的善良、正直、果敢、敏锐、择善固执、无畏、魄力等。
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天津人。1909年考取首届清华庚款留美生,学成归国后,就职清华,自教员、教授、教务长而校长。1931年底担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1955年创办台湾新竹清华大学,1962年5月在台北逝世。被尊誉为“一个时代的斯文”、清华的“终身校长”。 梅贻琦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以大师论、通才教育、自由学术和教授治校的教育思想,忠诚无私、刚毅仁爱、沉默寡言、由贤而圣的人格精神,奠定了清华大学的灵魂,在十几年时间内,领导清华同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开创了清华大学的黄金时代,主导了西南联大的教育奇迹,使当年中国高等教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他作育多士,桃李满天下,为世界贡献了李政道、杨振宁、李远哲三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新中国培养了十几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涌现出梁启超、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