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海子研究专家、诗歌批评家燎原《海子评传》的修订版。作者根据当代重量级诗人海子的作品及其经历,将诗人的一生和诗歌创作,纳入到大的时代场景中来观察和考量,对海子的一生做了客观的描述,勾勒出这位当代传奇诗人的生活、情感、思想的轨迹,并在此基础上对海子代表性作品进行解读,对其创作契机和诗歌的价值做了深入分析,使一个独异的青年诗人形象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有助于读者正确了解和理解诗人海子。全书语言激扬,感情丰沛,对诗人海子的赞誉溢于言表,是一部激情与理性交织的传记作品。
2020年是铁生逝世十周年的日子,为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 写作之夜 丛书特别推出《铁生 铁生》这套书,共有三本,其中有铁生家人、亲属的深情回忆,有同学、插友的手足思念,也有作家、学者朋友的谈论评说,与想要认识铁生、热爱铁生,渴望读懂铁生的人们一起,跟随铁生成长的轨迹,来一场人生、精神与心灵之旅。 亲友辑收录了史铁生夫人陈希米、史铁生妹妹史岚、史铁生堂弟史铁桥等史铁生亲人及插队老友的16篇回忆文章。这些由感而发的私人记述,还原了一个立体的、鲜活的铁生;有血有肉、有粗有细、有俗有雅的铁生;一个坦诚、率直、真诚的铁生。 学友辑的13位作者均为史铁生的同学和校友。他们以亲身接触史铁生的经历,并用文字记下他的点点滴滴,为后人了解史铁生的生平、通晓史铁生的成长轨迹提供了辅证。 文友辑收录了王安忆、周国
《昌耀评(第三版)》为已故诗人昌耀的评论性传记。该书以时代风云和青海地理山河为背景,综合昌耀生前所提供的家世文书、重要信件、手稿资料,及其与本人交往的丰富信息,还原了昌耀传奇性的一生。第三版在前两个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昌耀在河北荣军学校从事诗歌创作伊始,与河北省文联及《河北文艺》的来往信息等新的资料,以其丰富的手资料、作者亲历的现场信息、史论结合的学术视野、知人论事式的深度评述,展示了诗人昌耀终命运走向的端倪。本书选录的昌耀各个时期的代表性诗歌生动可感,不仅深刻揭示出诗人昌耀独特的禀赋,还勾勒出诗人昌耀作为当代中国一位少有的大诗人,虽历经太多孤寂和苦难,灵魂中却充满爱和良知的令人感喟的一生。
这是一部融合了传记、艺术和历史的作品。讲述了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政治动荡中,出现的最有天赋和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丰子恺的生平。作者在书中呈现了一幅交织并行的图景:作家、画家、翻译家丰子恺的生活和20世纪中国动荡的历史。他考察了丰子恺审美眼光的形成,以及它如何与中国传统及当代的文化背景相联系。作者认为,丰子恺的写作与绘画根植于自我表达的哲学。难以归类的丰子恺,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一个谜:他同情劳苦大众,并得到很多政治化的知识分子的认同,但也是个浪漫的人;他是虔诚的佛教徒,是自然和儿童的近距离观察者;他的艺术看似温和,却常常传递着强烈的信息。在众多关于丰子恺的著作中,本书第一次检视丰子恺在五四作家和知识分子中的位置,第一次在中国的艺术、宗教和文学传统的背景中讨论他的位置。
胡适是一位蜚声海内外的大学者、大名人。本书以流畅的笔法,再现了他昔日的风貌,不但包括其政治主张、思想倾向、学术建树,而且还将其生活情趣、思维方式及交友,特别在台湾晚年生活跃然纸上。收中发掘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材料,并纠正了台湾出版物关胡适记地载的错误。
对许多人来说,海明威与其说是一个人,不如说是一个神话的集大成者:军人、运动员、情人、旅居国外的人,当然,还有作家。但这些传说背后,他的真实生活仍然是个谜。 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什么事让他高兴? 从军历程中,是什么让他开怀? 他在很私人的信件中说了什么? 本书收录了400张海明威生活中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照片,还有100余封他写给家人、朋友、出版商 的信,其中许多照片和信件从未出版过。它们共同组成了一幅鲜活、生动的海明威肖像图。从西班牙斗牛节上和公牛一起奔跑的照片,到写给妻子和出版商的坦诚的信,本书通过海明威常用之器物、所见之瞬间、每日之思想,对这位文学史上的伟大人物致以的致敬。
民国文林编著的《细说民国大文人——那些思想大师们(白金增订版)》对十位民国时期的思想大师的生平逸事进行了梳理,重现了三千年不遇之大变局下,这些大师傲拔的志趣和风骨,以及终归悲悯和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代命运。他们出世、入世,进退自如;做学问与做人,结合得浑然天成;同侪间以道相交,重情重义…… 本书在天涯论坛连载时,好评如潮,引来百万粉丝疯狂追读跟帖,被誉为关于讲述民国大师逸事作品中的“翘楚之作”。
这是一位至今仍活在诗词里的诗人,在雄浑悲怆与柔婉清逸之间浅吟低唱,鲜活无比;这是一位信念坚定、斗志昂扬的志士,在沸腾激越与失望愤慨中情殷意切,呐喊不已。位卑未敢忘忧国,困顿尤怜民之苦。他无惧生死,不怕颠沛,只求山河完整,国定民安。梁启超拍案而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