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国家一级演员、东方演艺集团舞蹈演员孟庆?的人物传记。作者为《人民日报》主任记者王珏,曾为《人民日报》撰文百余篇。本书分为五章,起自孟庆?的童年时代,到她少年时独自在北京求学、走上专业舞蹈道路,一路打拼至成为现象级爆款舞剧《只此青绿》的领衔主演,通过叙述她的人生经历及其对舞蹈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来展现以她为代表的新时代青年的奋斗历程、年轻艺术家的成长,并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掀起热潮的背后原因,呈现年轻一代的奋斗和心声。本书聚焦于当下热点人物孟庆?,是市面上第一本关于她的人物传记,包含诸多独家图片和文字内容。
《乔治 巴兰钦传》是知名舞蹈家乔治 巴兰钦的传记。乔治 巴兰钦(George Balanchine,1904 1983)是20世纪杰出、具有影响力的编舞家之一。他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原名乔治 巴兰钦瓦德兹,后在欧洲巡回演出,1933年定居美国,与人合作创办了美国芭蕾舞学校、纽约城市芭蕾舞团等机构,并长期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与舞团艺术指导,直至逝世前夕。他被誉为 美国和现代芭蕾之父 ,一生创作编排了400多部作品,执导多部歌剧、音乐剧、电影的芭蕾布景。世界舞蹈专业刊物《舞蹈杂志》(美国)评选出来的 20世纪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十大舞蹈 中有五部是他的作品。
作为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各专业硕士学位课程的教材,《中外舞蹈思想概论》也适用于在舞蹈史论专业的本科生中开设。对于一些开设在综合大学、师范院校、综合性艺术院校的舞蹈本科专业,《中外舞蹈思想概论》也是非常适用的。《中外舞蹈思想概论》由分四编,内容包括中国古代乐舞思想、中国当代舞蹈思想、外国舞蹈美学思想、外国舞蹈艺术思想。
本书稿共分为十二个单元共六十二个专题,通过引述舞蹈创作和理论名家很前沿的学术研究精髓,对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现代舞、当代舞的发展,中国舞蹈创作现状等诸多问题进行了观点鲜明的思考,是一部的研究笔记。
本套《中国舞蹈通史》以中国历史年代及其政权的改朝换代为历史脉络,共分10卷。本史的撰写基本沿用了《中国舞蹈史》(5卷本,1984)的写作体例,这种沿用是刻意追求的——以保持其对中国古代舞蹈历史研究方面原创成果的面貌,这样能够清晰地了解这一代舞蹈史学家在中国舞蹈历史研究的高度与贡献,能够准确地判断后辈学者在中国舞蹈史料挖掘、应用以及学术观点方面或继承,或借鉴,或创新的程度。本书是“隋唐五代卷”由王克芬撰著。
本书尝试以王玫的作品为中心,试图通过对王玫式的创作及教学观念等相关论述的分析,对“学院派”现代舞在建构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探讨。
本书是林怀民近四十年舞蹈岁月的告白,道尽他在不同时期的执迷、探索与启蒙。光环之下的他,和你我一样,也经历了彷徨、痛苦、挣扎。但他在“失足与起步”、“退出与复返”之间,不断跃进向前。他不时努力提醒自己要把头伸出水面,然后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看到自己的位置,才能对着苍穹憧憬梦想。
这是一次对中华 传统文化的漫溯。孟庆旸与《只此青绿》的相遇,是她对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的发现、感悟和传承。而被青绿改变的生活, 是厚重的历史文化对她的浸润、影响和沉淀。她在和青绿的彼此成就中,完成了对中华 传统文化从静态观赏到动态传承的过程。 这是一个女孩对舞蹈人生的探寻。孟庆旸从河南周口来到北京,凭借天分、勤奋,在舞蹈艺术上不断精益求精。从舞蹈系学生到舞剧主演,她凭借奋斗、机遇,成为灯光下万众瞩目的焦点,站上了 舞台,留下了动人的舞台形象。她的人生轨迹、她的真实心声,也恰是一个普通人实现“ ”的剪影。
本教程共由四章构成。章是教学规范整理训练部分。由于生源来自不同学校,训练方法各异,水平参差不齐,必须依据“学院派”的教学要求进行系统全面的规范整理,使具备大学教育的基本水平。这一阶段的重点是进行身体素质、基础能力、技巧技法的强化训练,是以后几个阶段训练的重要铺垫。第二章是过渡阶段即短句组合训练部分。主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部分是在规范不早不晚训练基础上,重点解决连接环节问题。这部分训练将身法韵律融入发展的第三阶段铺垫。第三章是复合技术技巧训练部分。这一部分将高难度技术技巧以复合形式组合在一起,着重体现舞剧和舞蹈剧目中的各种形象和情感,使技术技巧动作在各种不同节奏、不同速度、不同表现风格技巧进行各种变形发展,更是强化技术动作的情感表现力。巧动作本身“身法韵律化”了,强化了
编舞技术课程是对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进行训练的重要基础课程。本教材以编舞理论为基础,对编舞中一些重点及原则问题进行系统讲述,共分为以下四大部分:绪论:教学计划大纲与要求;单元:动作的认识与创造(舞句的构成);第二单元:动作的发展与变化(舞段的构成)第三单元:形式结构小品。书稿中配有大量的动作解说插图。
中国舞蹈文化历史悠久,许多宝贵的舞蹈资料散落已存在历代文献中,为了研究传承我国古代的舞蹈文化,北京舞蹈学院彭松教授和冯碧华教授,梳理了大量古代文献史料,辑录整理了本书,并将其破译为拉班舞谱介绍出来,利于现代舞蹈工作者和国际舞蹈届对中国古代舞蹈文化的了解和利用。本书是一部宝贵的舞蹈史料,对于研究中国舞蹈历史具有极其宝贵的价,特别是运用现代舞谱来记录整理,对于中国古代舞蹈的保护传承和传播交流具有重要的现实艺术价。
《北京舞蹈学院“十五”规划教材: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组合编排法》针对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组合的编排法问题,在汲取前人经验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中国民族民间舞自身运动规律和美学特质的视角,归纳提炼出了单一类、复合类、综合类、竞赛类四个教学阶段的组合编排原则和具体编排方法,并从编排方法的使用及对编排原则的体现上对所列举的组合范例进行了详尽分析。教材每章后附有思考题和作业,便于学习者及时地学以致用。 本教材作为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创编组合”课程的主教材,主要面向从事中国民族民间舞职业教育的广大师生,同时,对中国民族民问舞的普及教育也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书是一部有关舞蹈编导的教材,全书共分为10章:章舞蹈编导的专业职责;第二章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第三章舞蹈艺术的题材选择;第四章舞蹈结构的专业特征;第五章舞蹈音乐的专业要求;第六章舞蹈编导的舞台美术;第七章舞蹈艺术的形象思维;第八章舞蹈编导的创作方法;第九章舞蹈艺术的舞台调度;第十章舞蹈编导的小品教学
本是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学科教改和建设的重点项目。该书是当代舞蹈艺术实践中业已证明的新成果的总结。为了体现出这部的创新意图,编著者亲历了敦煌舞从编创、表演到教学的全过程,力图使这本不仅充分体现了对表演实践的总结提炼和适于课堂教学训练的有机结合。整部布局合理,要领简洁。有意识地突出重点,抓住敦煌舞的站姿、行姿、跃姿和旋转以及舞绸展开训练,强化风格表演性特征,避免刻板和重复、机械式的训练,使学舞者在训练中体悟身心合一、内在控制与动作技巧自然协调的感觉,形成表演能力。 敦煌舞是一种新的古典舞蹈,它既是古代传统艺术
《标准舞和拉丁舞技术考级教材》为国际标准舞、体育舞蹈的业余爱好者、专业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标准舞和拉丁舞”的考级技术辅导,以及把国标舞、体育舞蹈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法介绍给读者。《标准舞和拉丁舞技术考级教材》通过文字与图片示范的形式,以简练、明了、专业循序渐进,并由浅入深的方式为读者提供国标舞、体育舞蹈艺术考级的辅导。《标准舞和拉丁舞技术考级教材》也是国际标准舞、体育舞蹈类别在我国的技术教课书,既符合国家文化部《社会艺术考级》的教材要求,也能作为我国院校的标准舞、拉丁舞专业的课堂教材。
《我和芭蕾》以谭元元的成长历程为基线,由影响她艺术道路方向的事件构成,包括她的芭蕾训练、国际知名芭蕾比赛和世界经典芭蕾舞剧的表演等,并配有著名摄影师为她拍摄的舞台表演剧照,形象且生动地为大家讲述一个追逐芭蕾梦的女孩,是如何蜕变、成长为一名站在世界芭蕾舞坛高峰的世界知名舞者的励志故事。她的艺术传记的出版,将揭示其艺术成才的规律,从而激励舞蹈爱好者对芭蕾艺术的酷爱与追求,并为推动我国芭蕾表演艺术的发展起到的作用。
本书以“舞动理论与实践”为选题,在内容编排上共设置十章:章内容包括舞动概述、舞动的历史、舞动的理论依据与模式;第二章分析舞动心理学理论基础,内容涉及弗洛伊德和荣格心理学理论、埃里克森人生发展阶段论、身心合一理论、性格肢体形态与心灵肢体分裂理论;第三章至第六章分别对拉班动作、切斯技法、凯斯腾伯格动作、真实动作进行详尽论述与分析;第七、八、九章研究儿童舞动、成人舞动、老人舞动;第十章对舞动创编进行探讨,内容涉及舞动创编思维、舞动创编语言与结构、混合表达艺术治疗研究、舞动的未来展望。
《北京舞蹈学院建校60周年中国民族民间舞系特撰系列丛书·中国原生态舞蹈文化·教程》是《中国原生态舞蹈文化》的姐妹篇,在继续保持内容丰厚、图文并茂的特点基础上,还附有演示书中清洗插图和珍贵影视资料的光盘,便于教学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