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要跳舞(创造性舞蹈的心体验)》由李宗芹所著,《就是要跳舞(创造性舞蹈的心体验)》为艺术类、心理类图书,共5万字,20幅图片,7张应用表格,本书分为四章,后附结语、延伸阅读和图片表格索引等内容。本书娓娓道来地介绍了创造性舞蹈的起源、理论依据和实践中的引导经验,文中更是穿插了很多参与者的亲身体验,富有感染力。作者的语言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精致的文章给人“润物细无声”的阅读体验。
编舞技术课程是对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进行训练的重要基础课程。本以编舞理论为基础,对编舞中一些重点及原则问题进行系统讲述,共分为以下部分:绪论:教学计划大纲与要求;单元:动作的认识与创造(舞句的构成);第二单元:动作的发展与变化(舞段的构成)第三单元:形式结构小品。书稿中配有大量的动作解说插图。
本教材记录了北京舞蹈学院东方舞班现行的韩国“韩英淑流”传统舞蹈基本训练教学内容,共三个风格(节奏)类型的综合性组合。教材分为上编、下遍两大部分。上编为韩国传统舞蹈的理论部分,分为四章,从“历史文化背景”、“;历史分期”、“艺术特征”、“传承方式”几方面进行介绍。下编为韩国传统舞蹈基本训练的技术部分,分为五章,依次为韩国传统舞蹈基本训练之“基本概念”、“基本动作”、“转与跳的动作”、“动作短句”、“组合”五大部分。本教材的教学对象主要为中国学生。
灿烂的中华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它从源头的点点滴滴,终于汇成了今天的汪洋大海。在漫长的时空历程中,有清波潋滟,也有急流回旋但它始终奔腾不息,纵横恣肆于神州大地上,奔向前方,奔向未来。,舞蹈是我国古代所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认为:“所谓诗表述思想感情,歌唱出它的声音,舞蹈表现它的外在形象。三者都根源于人的内心,然后乐器随之演奏。”乐就包含着诗歌舞乐这些基素。这门古老的艺术在它诞生之初,原是浑然一体,混沌不可分的。今人所称之诗歌、音乐、舞蹈,只是在经历了相当长一段发展过程后,才逐步演化形成的。《中华舞蹈史浙江卷》作为中华舞蹈史系列丛书中其中之一,详细叙述了浙江民间舞蹈的历史、现状、内容形式、风格流派、演变特色以及有关的各种风俗。在舞蹈中蕴含着民族精神的深层意识。中国幅员辽阔
《我和芭蕾》以谭元元的成长历程为基线,由影响她艺术道路方向的事件构成,包括她的芭蕾训练、国际知名芭蕾比赛和世界经典芭蕾舞剧的表演等,并配有著名摄影师为她拍摄的舞台表演剧照,形象且生动地为大家讲述一个追逐芭蕾梦的女孩,是如何蜕变、成长为一名站在世界芭蕾舞坛高峰的世界知名舞者的励志故事。她的艺术传记的出版,将揭示其艺术成才的规律,从而激励舞蹈爱好者对芭蕾艺术的酷爱与追求,并为推动我国芭蕾表演艺术的发展起到的作用。
《弱水一瓢舞理的寻觅与所得/中国艺术学文库·博导文丛》作者为中国舞蹈学者,长期从事舞蹈艺术的理论研究、舞作评论及其舞剧创作等工作,潜心研磨舞蹈艺术的奥秘,对舞蹈文化的认识及其阐发均有的深度和广度。《弱水一瓢舞理的寻觅与所得/中国艺术学文库·博导文丛》是作者继2014年出版四卷本《江东舞蹈文集》之后的又一次结集专辑,主要汇集了作者近两年来发表的各类有关舞蹈艺术的文字,内容涉及对于舞蹈文化的宏观解读、近期舞蹈作品的具体评述、外各地采风行走中的观感、大型剧目创作后的咀嚼和自忖……从这些文字中,可以大致看到作者的主要研究视点及其主要论点。
《芭蕾性格舞蹈教材教学法》由两《芭蕾性格舞蹈教材教学法》组成,分别为《芭蕾性格舞蹈教材教学法》《芭蕾性格舞蹈教材教学法配套曲集(钢琴伴奏)》。《芭蕾性格舞蹈教材教学法》是由北京舞蹈学院教授杨越,通过自身十几年性格舞蹈教学,对教学法和实践演出进行的一次较为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内容分四部分“课堂着装和道具”“脚和手的基本位置及身体形态”“扶把练习”以及“中间练习”。其中除了性格舞蹈基础内容的概述,“扶把练习”和“中间练习”两大章节中几乎涵盖了如今艺术院校中所有性格舞教学所涉及的舞蹈种类和作品节目,书中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重点、音乐特性及容易出现的问题等方面,做了提示以方便使用者参考。
《 互文指涉的英译研究》以白之(2002)、汪榕培(2000)和张光前(2001)的三部《牡丹亭》英译本为分析对象,对《牡丹亭》英译中的互文指涉进行个案研究。笔者认为,从互文性视角研究用典的翻译需从以下四个方面认识典故的本质、意义以及用典的作用,即符号学本质、历史文化内涵、“故事”形式、互文创作机制。基于此,该书提出了用典翻译的两条原则:一,立足对典故的“识别”,“阐释”其在文本中的新义;二,再现原典故的寓意,引发目的语读者的互文联想。要获得上述效果,用典翻译的译法为以典译典,其次为以文释典。 针对戏拟的翻译,笔者认为,互文性视角下的戏拟具有反射性、反神学功能以及不同的表现方式。因此,基于“识别”和“阐释”戏拟的基础,该书提出了两条翻译原则:一,再现戏拟的戏谑效果和隐含之意,引发目的语读
作者库尔特·萨克斯(CurtSachs)是世界的音乐史家和舞蹈史家。 《世界舞蹈史》是了解、研究舞蹈起源、发展的极为珍贵的史料性读物,也是我国部介绍世界舞蹈史的译著。书中从原始社会的舞蹈开始,一直叙述至今天在西方流行的一些很有影响的民间舞,以及人们熟悉的交谊舞。 《世界舞蹈史》的特点是,性史料颇多,这些史料在外皆为罕见;在介绍舞蹈发展史方面,别树一帜,有独到之处。所以,此书对舞蹈工作者和欲了解舞蹈史的其他学科的舞蹈艺术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部非常有参考价值的史料性的著作。
本书是作者研究课题的一个总结,其主体内容是对“中国纳西族的东巴舞谱”的研究,同时也涉及与此有关的巫与舞、舞蹈与舞谱。全书共分八章,前三章为巫与舞、舞谱与舞蹈、纳西族与东巴教,主要作为研究东巴舞谱的理论观点和背景资料。后五章,即东巴舞谱的内容与分类、东巴舞的象形文字注释、东巴舞谱的记述和分析、东巴舞谱的特点与比较、用文化比较观点看东巴舞的起源。应该说后五章是本书的主体部分,就东巴舞谱各个方面层层深入展开研究,最后对东巴舞的起源做了探索。
斯琴塔日哈是蒙古族杰出的女舞蹈家、民族舞蹈家,内蒙古当代新舞蹈事业的开创者之一。从事舞蹈工作长达60多年,成绩斐然,建树良多。经过长期实践,创立了自己独特的舞蹈表演艺术流派,并且得到区内外舞蹈界的公认和推崇。斯琴塔日哈不仅是舞蹈表演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民族舞蹈教育家。她的舞蹈表演和教学活动,卓有成效,影响深远,对于蒙古族妇女性舞蹈艺术风格的形成、发展和走向成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斯琴塔日哈蒙古舞文集》由斯琴塔日哈撰写的舞蹈生涯文选及作者毕生探索与实践的结晶--《蒙古舞基本训练教材》两部分内容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