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书之前,爱迪生的女儿马德琳曾经抱怨: 我至今没有看到一部令人满意的完整刻画父亲的传记。人们总是过分强调他做过什么事, 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本书由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传记作家埃德蒙 莫里斯基于托马斯 爱迪生国家历史公园中保存的约500万页原始文件,历经长达7年的阅读研究创作而成。他还得到爱迪生被托管的家庭文件访问特权,包括爱迪生曾外孙所藏的家族档案,甚至还有多年来被尘封的爱迪生给第二位妻子的情书。这本书首次详细讲述了爱迪生84年的人生和成就,首次摒弃了认为爱迪生和尼古拉 特斯拉之间存在敌意的阴谋论,并提出了他们互相欣赏的依据。全书既描绘出爱迪生的经典形象,也展现了他较少为人所知的其他面孔。他不仅是专注、勤奋的天才发明家,也是宠爱妻子的丈夫、严厉的父亲、无情的
《钱三强往来书信集注》收录与钱三强有关信件近300封,绝大多数为首次出版,信函往来对象包括小居里夫妇、鲍威尔、李约瑟、梅贻琦、郭沫若、胡适、林家翘、杨振宁、李政道等诸多科学、文化界名人,不少信函见证了中国科技的发展,颇具史料价值。 钱三强(1913-1992)原名钱秉穹,生于浙江绍兴,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是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创始人、"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一生阅历丰富,交往甚广,亲历过许多科学、政治、社会的重要事件,有的还身处一些关键性的历史节点。 钱三强祖父钱振常为清同治进士,曾在绍兴龙山书院教导蔡元培,父亲钱玄同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锋和健将。 本书编者葛能全曾长期担任钱三强的秘书,业余进行科技史和科技人物研究,与老一辈科学家多有交往,彼
朱伯芳院士是水工结构和固体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一生从事水电设计、建设、科研工作,参与设计了我国*批三座混凝土坝--佛子岭、梅山、响洪甸拱坝,为我国掌握现代高坝设计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并有重要创新。朱院士在世界上创立了四个新学科:混凝土坝温度应力理论体系,拱坝优化,混凝土坝仿真分析,混凝土坝数值监控,都已在实际工程中广泛应用。根据国家发表的统计资料,朱院士是中国水利水电方面科技成果*多的一位专家。他在我国水电界有着重要影响。本书为朱院士的传记,通过走访和调研,收集了大量资料,用平实的手法和笔触,总结朱院士的一生。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 是根据国务院批复,中国科协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集中展现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老科学家的学术脉络和人生经历的人物传记丛书,有助于进一步梳理和丰富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厘清我国科技界学术传承脉络和学术传统,总结探索我国科技发展规律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为更好地制定科技政策和人才政策、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参考依据。本书为"采集工程丛书"中的一部。 胡思得为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亲历了从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到最后一次核试验的全程,领导了核武器科研集体在禁核试后的转型,是国内核军备控制科学技术领域的开拓者之一。本书紧密围绕胡思得院士个人成长与学术成
无
李敏华院士世杰的固体力学家,我国塑性力学的开拓者。1945年和1948年分别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和博士学位;1949~1951年在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路易斯飞行推进实验室任研究科学家1952~1954年在美国布鲁克林理工学院任研究教援1954年回到祖国;1955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力学研究室;1956年转入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力求研究所。她毕生从事塑性力学和应力分析研究,为中国塑性力学和扭转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针对航空事业需求转入疲劳研究后,李敏华得出了应变协调在低周疲劳中起主要作用、超载可增加疲劳寿命以及超载滑移带发展有阻碍作用的结论。
本书将曾在“钢铁摇篮”这片沃土之上学习或者工作过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不平凡的人生轨迹付梓成书。重点梳理了每位院士的生平事迹、学术生涯和人生感悟。40篇传略文章讲述了一代又一代北科人爱国奉献、求实鼎新的奋斗历程,描绘了北科大献力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缩影,汇集了北科人追求卓越的真实写照。
《水工设计手册》(第2版)共11卷。《水工设计手册(第2版第5卷混凝土坝)(精)》(作者周建平、党林才)为第5卷——《混凝土坝》,分为6章,其内容分别为:重力坝、拱坝、支墩坝、砌石坝、碾压混凝土坝、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 《水工设计手册(第2版第5卷混凝土坝)(精)》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常备工具书,同时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重要参考书。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以纪传文体记述中国20 世纪在各学术专业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数千位华人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展示他们的求学经历?学术成就?治学方略和价值观念,彰显他们为促进中国和世界科技发展?经济和社会进步所做出的贡献。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信息科学与技术卷》收录了140多位信息科学与技术专家,《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 信息科学与技术卷 分册》着力记述他们在各自领域的研究路径和学术生涯。《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 信息科学与技术卷 分册》以突出学术成就为重点,力求对学界同行的学术探索有所镜鉴,对青年学生的学术成长有所启迪。 本卷分册按传主生年排序,共收录了49 位专家。
《列车运行图编制理论与方法》在对列车运行图组成要素进行基本阐述的基础上,对列车运行图结构参数、铁路通过能力计算、列车开行方案及列车运行图编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列车运行图基本结构单元的概念,并借以研究列车运行图结构理论和列车晚点传播理论、引入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的概念,给出了实用的计算方法;提出列车运行图平均很小列车间隔时间的概念,给出了实用的计算方法;针对我国铁路以铁路局为单元的行车组织体系特点,立足于铁路网状结构研究,率先将单线铁路、复线铁路和铁路枢纽作为整体,实现复杂列车运行组织模式条件下编制网状线路列车运行图的重大突破;提出对高速铁路和既有单、双线铁路通过能力计算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基于网络的、实用的高速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和中间站停车方案的分析计算方法,对列
撰写《中国盐业史》,是1987年3月在昆明召开的盐学会第三届代表大会上提出来的。当时大家认为,中国盐业历史非常悠久。由于盐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盐的税利收入是历代官府的重要财源,国家对盐业的控制很严,盐业与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以至社会、文化的发展都有密切关系。中国制盐技术,特别是井矿盐区的深井钻凿技术,历史上曾居于地位,对世界石油、采矿业有重要影响。国内外史学界长期以来就很重视对中国盐史的研究,并出版了许多重要著作。新中国成立以来,盐业同整个国民经济一样,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是我国盐业史的篇章,也是最辉煌的篇章。因此有必要撰写一部专著,全面地、系统地、实事求是地反映我国盐业从古到今发展的过程,从一个侧面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近40多年的经验,以促进当代盐业的改革
本书通过生动的文字、感人的图片,真实记述了钟扬从一个天资聪颖的少年,成长为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的科学人生,再现了他为科学和教育事业献身的感人事迹,弘扬了科学与人文精神,并首次全文披露了突发脑溢血的钟扬于 2015 年5月6日,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ICU 病房致中共中央和习近平主席的信,为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学习钟扬教授的先进事迹,为即将在全党开展的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活动提供了重要参考。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 是根据国务院批复,中国科协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集中展现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老科学家的学术脉络和人生经历的人物传记丛书,有助于进一步梳理和丰富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厘清我国科技界学术传承脉络和学术传统,总结探索我国科技发展规律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为更好地制定科技政策和人才政策、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参考依据。本书为采集工程丛书中的一部。本书主要讲述了我国海岸海洋地貌与沉积学家王颖院士的生平传记,通过全面收集反映王颖院士家庭背景、求学历程、师承关系等与学术成长经历有关的资料,展现了王颖院士在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求学时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体现了王颖院士在学术和政治上的影响力,丰富了王颖院士的个人形象,具有很
本书以纪传文体记述中国20世纪在各学术专业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数千位华人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展示他们的求学经历、学术成就、治学方略和价值观念,彰显他们为促进中国和世界科技发展、经济和社会进步所做出的贡献。全书按学科分别结集卷册,并于卷首简要回顾学科发展简史,卷末另附学科发展大事记。这与传文两相映照,从而反映出中国各学术专业领域的百年发展脉络。书中着力勾画出这些知名专家学者研究路径的变迁和学术生涯的沉浮,力求对学界同行的学术探索有所镜鉴,对青年学生的学术成长有所启迪。
全书共分七章,靠前章对稀土玻璃的基本状况及发展历史作了全面的讲述。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论述了玻璃基础知识、无色光学玻璃制备、有色玻璃应用、靠前外研究动态及产业发展趋势等。本书内容全面,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论述了稀土玻璃,尤其是稀土光学玻璃的理论知识,详细介绍了稀土玻璃领域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全面反映了该领域靠前外研究的近期新成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赵贤正、金凤鸣、王权、杨德相编著的《断陷盆地富油凹陷二次勘探工程(精)》在渤海湾盆地和二连盆地油气勘探实践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勘探程度富油凹陷实施二次勘探工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对富油凹陷二次勘探工程的地质理论进展、二次勘探方法、关键勘探(工程)技术和油气勘探实践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总结,对我国东部成熟探区进一步深化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可作为从事油气勘探地质综合研究和现场生产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以作为油气地质与勘探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