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我国病理学界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彤华的传记,全书通过实地走访刘院士的家乡、求学之地,追溯了她从医报国、扎根病理的初衷;围绕她从医学生成长为 全国病理诊断金标准 的过程,讲述她坚守显微镜下日拱一卒,出诊断、做科研、撰指南、育人才,终成医学大家的无悔人生。病理乃医学之本,病理差之毫厘,临床谬以千里。刘彤华院士一生开出30万份病理诊断,对每一个诊断,力求精准无误,对每一个疑难病例,力求诊断有据。她是站在临床医生身后的 幕后英雄 ,她不为人知的努力与坚守,刻画了中国现代医学中低调谦逊、甘为人梯的病理人群像。
张涤生,生于1916年,今年98岁,是目前健在的最年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整复外科、显微外科、美容外科和淋巴医学专家,被誉为“中国整复外科之父”。 张涤生是中国整形外科的先行者、奠基者之一,学术成果主要体现在显微外科、颌面外科和淋巴外科三个领域。1965年,他在《中华外科杂志》上发表中国第一篇通过血管吻接游离皮瓣移植成功的文献;次年与陈中伟合作第一例断指再植成功;20世纪70年代,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首创前臂皮瓣一期再造阴茎、跖趾关节移植重建颞颌关节等手术;80年代,举办多次显微外科学术交流会议,大力推广显微外科技术;2011年获中华显微外科学会终身成就奖。1976年,开展中国首例颌面外科手术;以后收治大量颅面畸形病人,与国外的颅面外科学界密切交流;1999年出版中国第一本颅面外科学专著;是国际颅面外科学会荣誉
在中国历目前有这样一个人:几乎以一己之力推动中国历史车轮的转动却鲜有人知;虽没有扁鹊华佗的绝世医术却拯救民众于水火;虽没获得诺贝尔奖,却成为少有被诺贝尔提名的华人——这个人就是无双国士武连德。《武连德在哈尔滨》一书详细介绍了武连德在哈尔滨与鼠疫斗争的全过程,再现了当时哈尔滨的风貌、民俗以及人们在瘟疫中苦苦挣扎的众生百态。历史不容忘记,与鼠疫斗争的过程,就是哈尔滨历史发展的过程。回顾历史,研究历史才能珍惜现在。
本书以古代和近现代军事医学人物为选取对象,以历 对军事医学发展产生显著影响的重大医学事件的核心人物、重要医学技术的领衔人物、代表医学成果的牵头人物为选取原则,分中国篇和外国篇两部分,采用人物传记体例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的52位具有代表性的军事医学人物。
这部口述自传,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同仁医院原院长、 耳鼻咽喉专家韩德民回望所历七十余载岁月后,讲述了一个人在大时代中的命运变迁。 传主经历传奇,讲述生动,是一部充满励志与令人读之赞叹的传记。 韩德民1951年生于大连,小时候经历坎坷,因父亲上过 的军校,一直被视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受到很多歧视,甚至一度因父母下放,他只能带着年幼的弟妹要饭讨生,险些毙命;但这一切苦难并没有让他向命运低头,反而激发了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他青年时期到乡下劳动,被选为生产队长,带领当地农民发展生产,成绩显著。 1973年,他得到当地一致 ,作为工农兵大学生进入中国医科大学学习。之后在中国医科大学获得临床医学本科、硕士学位,并于1988年到日本留学,获博士学位。1991年回国到同仁医院工作。1994年,任北京市耳鼻咽喉
本书是模拟试卷牛皮纸袋装,书中有3套卷子及全部试题的答案,试卷 真卷形式。它经深入解读大纲、剖析历年真题后根据真卷题量及学科分布设计,与真实试题相似度极高。本书力求给考生 真实的执业资格考试命题环境,供考生考前自测,使考生在备考时能够对考试的整体情况有一个 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阶段性复习和临考前能够全面的了解自身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到查缺补漏、有的放矢;并熟悉考点分布、控制考试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