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5日,一则来自瑞典的消息,让身处国庆假期的中国人,平添一个欢乐的理由——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85岁的屠呦呦获奖,同时打破了多个记录——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奖项、中医药成果获得的*奖项、以及中国女性*次捧得诺贝尔奖。这是中国科学界、中国医药卫生界的荣誉,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光荣,更是全体中国女性的骄傲,值得每一个中国人为之自豪,理应得到*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为了便于广大读者深入了解屠呦呦的精彩一生及其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我们邀请中国中医科学院组织编写了该书。该书语言通俗易
国家“十一五”重大出版工程《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以纪传文体记述中国20世纪在各学术专业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数千位华人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展示他们的求学经历、学术成就、治学方略和价值观念,彰显他们为促进中国和世界科技发展、经济和社会进步所做出的贡献。全书按学科分别结集卷册,并于卷末另附学科发展大事记,以反映中国各学术专业领域的百年发展脉络。书中着力勾画这些知名专家学者的研究路径和学术生涯,力求对学界同行的学术探索有所镜鉴,对青年学生的学术成长有所启迪。《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医学卷》记述了300余位著名医学专家。其中,中医学与中西医结合分册记述了35位专家学者,是研究我国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发展的重要文献。
《中华中医昆仑》是为我国近百年来150位著名中医药专家编辑出版的传记丛书,是一套具有历史、学术、文化、实用和典藏等多重价值的精品力作,对于广大中医师坚定专业思想、传承中医精髓、提高医德医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本集记载了任应秋的生平事迹,阐发了其学术思想、医术专长、医风医德和突出贡献。
伍连德(1879—1960)是中国抗疫先驱,在东北鼠疫阻击战中力挽狂澜,成功控制了疫情,当时年仅32岁。晚年在剑桥大学李约瑟的约请下,用英文撰写了这部回望一生的自传。书中不但再现了抗疫过程中惊心动魄的细节,介绍了其中关键的防控措施,还回顾了自己的童年和学生时代,从求学剑桥到回国报效,建立防疫体系、医院和中华医学会的过程,以及回到马来亚后的家庭生活。
在医疗环境不甚理想、社会缺乏有效沟通、医师群体倍感无奈的当下,来一场 寻找大医精神 活动。穿越浩瀚中华历史,由孙思邈 大医精诚 不断演绎而来的 大医精神 ,是医者具有崇高医德、精湛技术的精神品质。对大医精神代表的找寻和对他们故事的展现,至少可以起到沟通社会、重拾行业信心之作用。 活动的展开,恰好印证了这一点:60名 大医精神 代表从全国的医师队伍中被寻找、推荐出来,他们中有的是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院士;有的是扎根某个专业有所建树的人;有的是在基层医疗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乡村医生 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都是心中有大爱、对从医有深刻体会、对生命敬重、对病患无私奉献的 大医精神 的代表。邢远翔主编的《寻找大医精神》便记录的他们的故事。 今天,当活动结束,《寻找大医精神》的 大医
本书分为:医案实录、朝花夕拾、教学随笔、跟师往事,其中医案实录和教学随笔为作者日常临证及教学中医案故事汇编;朝花夕拾为作者早年医案,学习经络医学后,有了 深的体悟,故总结出来与大家分享;跟师往事则记录了作者跟师的点滴。本书不是常规的医案书,而是以故事的形式,从普通读者的视角诠释经络医学专业晦涩的医理,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适合广大中医院校师生、中医爱好者阅读。
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中国科协牵头,联合中央组织部、国家*、科技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11个部委,于2011年开始,共同实施了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程天民院士系统详细地忆述了他的经历,成长和感悟;24位受访人士(包括原总后勤部和学校领导,多位院士、同事、学生、家乡领导和家人)热情地口述了对程天民院士多方面的了解和相应的时代历史背景。这些访谈内容翔实真切,感人至深,资料十分珍贵,其中还包括不少我军军事医学和学校建设发展的史实。
......
淮医,是指发源并恢宏于古淮河与大运河的交汇处——淮安《阴》,这一区域的古中医大流派、名家学说及其传人,与当代西医携手并进、交相辉映的总称。淮安(阴)『居天下之中』、『扼漕运之冲』、『襟淮带海』,自古名医辈出,其杰出代表人物有吴鞠通、枚乘、杨介、程莘农;其代表著作有《温病条辨》、《七发》、《存真图》。清时的『山阳学派』,曾开一代学术先河,集温病辨证论治之大成。两千多年来,淮医伴着淮一河》水与运河的南船北马普泽天下。淮医命题于今,彰显着当代淮医汇四海之精华,树区域之特色,济苍生安民众博爱八方、亘古不变之道义与不懈进取追求。
《中华中医昆仑》是为我国近百年来150位著名中医药专家编辑出版的传记丛书,是一套具有历史、学术、文化、实用和典藏等多重价值的精品力作,对于广大中医师坚定专业思想、传承中医精髓、提高医德医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本集记载了尚志钧的生平事迹,阐发了其学术思想、医术专长、医风医德和突出贡献。
《药妆品》一书由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全球知名美容皮肤学专家Zoe Diana Draelos主编。全书共分五篇,分别从药妆品的基础知识、活性成分、实践应用、理解误区和研究进展等方面入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当今美容皮肤科学及药妆品领域内的前沿科技进展,提供了美容护肤实际应用中的诸多参考指南。
《当代中医药领域杰出人物案例研究》为《学术思想传承与创新丛书》之一。《当代中医药领域杰出人物案例研究》对王永炎院士、陈可冀院士、程莘农院士、朱良春国医大师、陆广莘国医大师、路志正国医大师、刘昌孝院士七位中医药领域杰出人物,从“生平略传”、“学术成就”、“学术思想与传承谱系”、“创新学术思想轨迹与中医药发展”四个方面进行了述评,并应用现代文本挖掘技术对他们的成功条件、成才共性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当代中医药领域杰出人物案例研究》对推动中医药科学理念与思想的传承与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当代中医药领域杰出人物案例研究》可供中医药科技工作者、临床实践人员、中医药专业学生及对中医药研究有兴趣的人们阅读。
《燕京医学学术研究系列·诗画谱名医:燕京百位名医传》从传统文化角度,对109位已故名医的生平、主要学术成就、临床特点进行整理,著名诗人彭俐先生用诗歌形式对每位名医的学术成就进行了总结升华,运用传统文化“五行——水、木、金、火、土”对各章进行命名,无特殊寓意,名医排名不分先后。著名民俗画家杨信先生以手绘名医肖像、生活工作场景等民俗画的形式,展示了燕京中医名家的临床学术风范,寄托着我们对老一辈中医名家无限敬仰之情,激发着我们传承弘扬祖国医学的不竭动力。
作者素以“伤寒信使”自喻,对《伤寒论》进行了六十余年潜心研究。本书共六章,对医圣张仲景的生平和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 》《脉经》《金匮玉函经》等进行了全新考释,后附运用仲景方治疗危急重症的案例,有助于中医药工作者和中医药院校学生建立中医临床思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中医经典研究著作。
先生之于中国,可谓有温度,有大德,是为温德先生。 《温德先生:亲历中国六十年的传奇教授》的作者曾在1980年代到北京大学做访问研究,与传主温德有直接接触,此外,作者充分发掘利用了美国方面的资料,尤其是洛克菲勒基金会保存的温德通信等档案文献。内容涉及中国现代教育史和文化史,记录了温德同时代一批中国优秀学者的历史信息,从一个在华外国人的视角反映了中国现代历史的变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