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是对世界观代之进程产生过深远影响的思想家,他们创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体系是中国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了帮助广大读者了解他们的理论贡献和革命实践,认识他们的革命品德和崇高情操,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权威机构——中共中央编译局组织权威专家积数年之功倾心编纂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画传》。三本画传以编年顺序和逻辑顺序相统一原则,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形式,完整而具体地描述了三位伟人的人生轨迹、理论贡献、精神境界以及伟人对中华民族前途的关注,介绍了他们的著作在中国的传播情况。
被称为“千古第一文人”的苏东坡是一位个性鲜明独特而又难于言说的人物,给中国文化史留下了丰富复杂而世所罕见的文化遗产。在众多轶事和传说背后,真实的苏东坡到底是怎样的?有名的宋代文学研究学者、复旦大学资深
于若木,1936年加入共产党,1938年与陈云结为革命伴侣,曾在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资料室、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科技组等工作。80年代初涉足营养学领域并进行探索研究,被聘为中国营养学会荣誉理事。陈云纪念馆编著的《于若木画传(精)》以图文形式记录了于若木同志革命的一生。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川籍作家李劼人是一个特别的现象。乡土与异域,现代与传统,官场与江湖,学界与商界,林林总总的人生形态在他的生命中交会,形成了如此奇异的组合,他的文字更是这些奇异组合的生动而深刻的呈现。《李劼人画传》以简略的文字勾勒出李劼人多样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文学成就,展示了作家笔下激荡的时代历史进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李劼人画传》中还收录了李劼人生平活动和作品著述图片100余幅。本书由李怡、王琳著。
《敦煌舞创始人高金荣画传/新中国舞蹈发展史·舞蹈人物研究丛书》以图片的形式,对我国敦煌舞创始人高金荣一生的艺术轨迹及取得的丰硕成果进行了详细介绍。全书共收入图片200度张,分为成长、生活、采风、教学、研讨、创作、奖励、国际交流等内容,每张图片均配有文字介绍。
14岁的某一天,电视屏幕上的一个男人扯着自己高亢的嗓音,在唱着不知名的情歌。成熟的面容,深邃的眼睛,亲切的笑容,很有魅力的站在舞台上,吸引着作者的眼、耳、鼻、心。他唱得快乐时,作者想跟着笔;他唱着悲痛时,作者想陪着哭。难过作者借来疗伤,开心作者借来分享。当作者闭着眼睛的时候,不知道到底是在听歌,还是在听这个男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不知道,也许是一个眼神,或者是一个动作,甚至是一个音节。就这样,年少的作者在心里对自己发誓,从此伴随这个男人,走他音乐的路。现在想来,那时的自己,真是很幼稚,不是吗,可是竟令作者异常的感动。那时候,你还很年轻。听张学友的歌,要用心,要投入百分之百的感情,合着他的节拍,不容错过声段起伏的每个细节,每一个感情的细微颤抖,好比唱一道功夫茶,不能豪饮,而
本书采用史、评结合的框架,以画家刘岘自1932年至1990年近60年各个时期的百余幅木刻、绘画作品为主本,翔实、生动地展示了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先驱和开拓者刘岘的人生追求、艺术道路和他独树一帜的木口木刻艺术成就。书中还披露了鲁迅给画家的信和毛泽东的题字及部分老照片,是研究中国美术史和学习版画艺术者不可不读的经典著作。
本书主要以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为蓝本,从其青少年时期刻苦治学写起,直至西天取经、归国后译经布道,较全面地记述了一代高僧的一生经历,就以下议题蓉墨较多:1.玄奘为何滋生西行取经的想法、出国前的人文社会背景以及留学动机和态度如何。2.周游佛国时他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碰到了什么,对次是怎样想的和怎样做的。3.西行取经他究竟有何收获,又是如何学以致用、施展才干、发挥余热的。本书在尊重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运用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手法,以清新活泼的语言,独出心裁的构思,着力刻画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和情感脉搏,生动地再现了主人公丰满的形象和人格魅力,引发读者对人情世态之内核——精神和道德的思考。因此,本书一面努力追求深沉厚重的历史感,一面极欲倾泻艺术的进发力和想象力,对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进行
维瓦尔第在音乐史上是个谜,关于他的传记资料少之又少,鲜有人知道他的身世经历,他像是假面舞会上躲在面具下的人一样,留给后人的只有关于这位“红发神甫”的种种传说。本书作者依据极少的资料文献,努力探寻维瓦尔第的音乐人生,试图揭下这个身为神甫但更爱音乐的作曲家的面具,还原给读者一个真实的维瓦尔第。对维瓦尔第重要的音乐作品,如《四季》、《装疯卖傻的奥兰多》、《奥林匹亚竞技会》、《胜利的犹滴》等也有比较详尽的介绍和分析。
本书详尽记载了贾植芳先生颠沛流离、命运多舛的一生:从童年生活到后来的远赴东京求学,从抗日战争的戎马生涯至狱里狱外、平反复出,一直到贾植芳晚年所作的人生回顾和历史反思。在朴实无华的文字旁边,配以一帧帧照片。每张照片背后都承载着一段能够被书写出来的故事。贾植芳曾经有过的辗转彷徨、孤寂苦闷以及希冀梦想一并铺展于眼前。在贾先生的12个人生阶段开篇,编著者都引用贾植芳著作(如《致胡风》、《狱里狱外》、《且说说我自己》等)中的一小段话作为题记,这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贾先生在那一段时期的生活遭遇和真实心境。
《八大山人画传》毕竟是一部传记小说,所以这里既需要深入的研究,也需要合乎情理的大胆想象,正是在这方面,作者充分发挥了一个作家,在驰骋想象和驾双文字的优势,使得这部作品保持了相当的可读性。不过,即便如此,在八大山人一生的某些阶段,研究不果,想象没有施展而留下的空白依然存在。对于这种状况,我想无论是从画传作者或者读者的立场来说,倒是不需要觉得有多大遗憾的,因为,追求一种纯透明的境界或许本来就是徒劳,而对八大山人来说,他生命中留有的空白、混沌之类的感觉应该是与他的画作相映成趣的。
他被誉为明中叶江南才子。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经历坎坷。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他所作山水、花鸟、人物。均有很高造诣,为“吴门画派”中的杰出代表。绘画与沈周、文征明、仇英齐名,合称明四家。又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切磋诗文,蜚声吴中,世称吴中四才子。他就是唐寅,这个被无数文艺作品演绎过的风流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