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相遇,带你领略李白浓墨重彩的人生的四个阶段树深时见鹿,邂逅意气风发的白衣少年;暮雨向三峡,偶遇持剑下山实现抱负的意气青年;相看两不厌,跟着杜甫去看看李白的遗憾和释怀;大鹏飞兮振八裔,请你听一听他的
对当下多数年轻人来说,“顾准”或许是一个陌生冷僻的名字。上世纪90年代波顾准热时,他们不过是10来岁的学童。如今,这个名字在他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很多人不知道,这位被称为“指出中国改革市场化方向的人”的思想巨人已辞世40多年了。本书作者为我们勾勒了一幅顾准先生的素描。 顾准同志在建国以后,长期身处逆境,“三反”中被错误撤去上海市首任财政局局长之职,后来又两次错划为“右派”分子。但他不顾横逆,究竟探索,充满睿知,对中外政治、哲学、历史、经济等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比较,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他对真理不懈追求的那种“普罗米修斯”精神,令人敬仰。 罗银胜、赵涛编著的《顾准的后半生(顾准先生百岁华诞纪念版)(精)/百年顾准丛书》通过介绍顾准的后半生经历,用全面的资料和珍贵的图片将那个时代和这个
本书是作者研究钱锺书著作的随笔和札记,阐发钱锺书的学术成就与贡献,对其作品中涉及的典故和史实加以考证,阐幽烛微,多有发覆。另外谈及钱锺书与钱穆、陈寅恪、余嘉锡、吕思勉与鲁迅等人的交往或文字渊源。作者学识渊博,本书对阅读和了解钱锺书的生平与学术有很高价值。
这是一个你所不熟悉的梁思成。他在1931到1948年间,回应激荡世界的现代建筑潮流,和同仁们通过建筑史的调研和写作,构筑起“中国建筑”体系,并积极思考该体系向中国现代建筑转换的可能。而在1949到1959年间,他深陷新中国政治运动的漩涡。为跟上形势,他频繁进行自我否定和改造,有时也将批判矛头指向同道。他的思想历程充满急剧的扭转、中断和切换,到最后迷失。他构筑起的“中国建筑”体系也在任意化的政治潮流冲击下分崩离析。 本书以大量新史料追溯梁思成的心路历程,探讨中国现当代建筑发展与政权更迭和政治运动之间的复杂关系。那段历史远没有结束:政治任意化导致的建筑任意化,仍然主导着今天中国的空间图景。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抓住了蔡元培作为北京大学校长的本质特征,视角新颖,说服力强,成功地写出了一个贴近历史真实的北大校长,以及其对北京大学和中国文化教育、社会发展所作的重大贡献。在深入开展高等教育改革,急切呼唤当代蔡元培出现的今天,该书的出版发行,是学术界一桩值得庆贺的喜事。
只有高小毕业学历,还有当小店员经历,却能在学术上取得这样高的成就,同时在诗词、书法上,亦卓有声名,不能不让我因惊奇而起探究之心。他有他的自尊,也有他的谦抑,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他的自嘲,一种更高的人生境界。
作者依据《庄子》本文及相关史料,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精心组织素材、深入构思;以散文形式、写实手法,全面展现传主的生命历程、思想轨迹、性格特点,阐明传主哲学、文学方面的成就及其在外的深远影响。丛书编审委员会审读认为,“该书以全新的视角、生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出一个有血有肉、生活于两千多年前的庄老夫子”,“这是一部相当出色、极具个性特点的上乘之作”;“这是现今庄子研究最全面深入和真切生动的著作”,“带有开创和庄重深入的集大成式文化研究成果”,“这样的作品,实在是难得而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