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何新文选”系列中,何新解密中国文化三部曲(《诸神的世界》《诸子的真相》《中国文明的密码》)之一。 何新是中国著名的通才型、智囊型学者。他的研究范围涉及经济、哲学、历史、考古、语言、神话等诸多领域,学贯中西。他的神话研究成名作《诸神的起源》初版时就引起了巨大轰动,曾得到饶宗颐、钱锺书、杨希枚、李泽厚、金克木、陈原、戴家祥、张颔等古文化大师的首肯及推崇。 本书中,他凭借深湛学术功力,颠覆性的视角,对《山海经》等典籍深入挖掘,利用语言学、动物学、考古学、图纹学、历史学以及地理学等多方面材料和证据,仔细爬梳,打通了中国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及神话人物间千丝万缕的关联,厘清了华夏诸神的起源及流变,并由此分析与解读上古先民神秘的精神世界和文明密码。可以说本书是他对中国神话研究成果的一
“马魂、中体、西用”论是方克立先生于2006年提出的,其基本表述为“马学为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三流合一,综合创新”,旨在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中国文化的主体地位和外来文化的“他山之石”地位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准确揭示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实质内容和现实道路。这些年来,学术界对“马魂、中体、西用”思想的探讨日趋深入,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逐渐得到彰显,影响范围不断扩大。《马魂 中体 西用 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实道路》收录相关文章39篇,其中“甲篇”收录了方屯立先生本人的书信、访谈、学术论文、座谈发言13篇,“乙篇”汇集了近年来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20余篇,分别从基本内涵、学术渊源、理论价值、现实意义、范式应用等方面对“马魂、中体、西用”做了具体阐发与点评。可以说,《马魂 中体 西用 中国文化发展的
斯飞日历目录根据批至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称“国保”)名单进行拟定,先后对图片进行收集、筛选,为每日页面添加150字注释解读。其中日历正页前,为16页以历史轴线为顺序的插页。全年365天的日历页以直辖市、省、自治区为单位进行排版,每日历页选取精彩的建筑、彩塑、壁画、遗址、墓葬、石窟等附以1至5张图片。2018年的日历换了全新的图片。
本书是语言学大师王力先生研究汉语语法历史发展的专著。全书共26章,从词法、句法两个方面论述了汉语语法发展的历史面貌、发展阶段及其内在规律,重点是历史句法学的探讨。 本书以汉语基本理论为基础,讲述了名词、人称代词、构词法的发展、词序的发展、长句的发展、语气词的发展,以及“五四”以后新兴的句法等知识。 本书材料丰富、系统性强,规模可观,是语法学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从来佳茗似佳人”,茶作为一种高贵的植物,与记录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变化的节气休戚相关。在不同的节气,在不同的季节物候,茶会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二十四节气 茶事》以优美风雅的笔墨,讲述了节气中的茶,以及独属于茶的历史、故事、传奇以及风情。
《西湖楹联》辑录了湖中三岛、南山路、孤山路、苏堤、杨堤、灵隐景区、六和塔等处从古到今的各种楹联,作了些评点,并配以历史、人文、地理等背景资料。
《獬豸的投影》则是一部较为系统解读中国法文化的著作。法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社会规范,理想的法律应该是十分的。但和法律相关的许多问题,如人们为什么要守法、为什么会有某一种法律、人们究竟是怎样被法律纠正行为的,并没有的界限;在实际的司法、执法过程中,理想的性也是大可怀疑的。 “法文化”所解说的,也正是这些无法的东西。其实郭建的所有法学著作,都是在阐述法文化,只是这本书更为具体和系统。所谓“獬豸”(音e zhi),是传说中我国位法官“皋陶”(音gao yao)审案时所用的独角神兽。遇到无法决断的案件时,这只神兽会用他的独角去触有过错的当事人。许慎在《说文解字》断定,汉字中表示法律的“法”字,就是来源于这只独角兽。而对公平、公正法律的憧憬,也正体现在这只神兽的身上。郭建从对这只神兽的解读入手,从
为加强和谐文化研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持,光明日报社于2006年7月21日在京召开和谐文化研讨会。会议围绕和谐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围绕构建和谐文化的时代基础、历史渊源、科学内涵、价值取向,围绕和谐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系,围绕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打牢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以及弘扬传统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等课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