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建设是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手段。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离散型制造智能工厂的主要建设内容和关键技术。全书内容可划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智能工厂的内涵、总体框架、规划的内容和误区;第二部分是精益工厂布局的相关内容和方法;第三部分是制造执行系统、工厂数据采集、高级计划与排程等智能生产相关内容;第四部分是工厂智能物料搬运系统和智能仓储系统等智能物流系统设计相关内容。 本书可作为工业工程、物流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管理工程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从事智能工厂规划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或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技术教材,内容新颖,理论知识与综合实训项目相结合,贴近岗位实际。本书以工业及商用制冷空调与热泵为主,重点讲述了制冷空调及热泵机组的类型、结构、性能、应用、运行管理和维护保养,包括单元式空调机组、冷水机组、热泵机组、多联机及中央空调系统。 本书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职教师资本科培养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材,也适用于从事制冷空调与热泵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及安装调试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与参考。
《UG NX 11.0 有限元分析基础实战》以UG NX 11.0的前/后处理模块为平台,采用任务型项目教学法的形式,通过详细介绍工程案例,进行有限元分析的项目描述、项目思路、项目步骤和项目拓展,内容包括UG NX有限元软件界面和分析工作流程、底座类零件有限元分析、轴套类零件有限元分析、3D装配体有限元分析、面面接触过盈装配有限元分析、2D和3D装配有限元分析、1D梁有限元分析、0D1D2D3D混合模型分析、结构对称有限元分析、轴对称有限元分析、结构静力学综合应用和结构动力学综合应用等实例。 《UG NX 11.0 有限元分析基础实战》内容编排符合由浅入深的有限元软件教学认知规律,注重软件操作命令和有限元分析流程相结合、教学典型案例和企业工程案例相结合、实例过程讲解和实例拓展提升相结合、软件的操作引导和知识难点的提示相结合。 《UG NX 11.0 有限
本书采用了现行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小说的形式展开。在公差的工程应用背景下,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GB、ISO和ASME三种标准中相关的几何公差知识。全书共分6章:第1章阐述了几何公差和线性尺寸公差的发展概况及区别,还介绍了快速查找索引图;第2章介绍了线性尺寸公差的37个主要知识点;第3章介绍了基准及其应用的27个主要知识点;第4章介绍了几何公差的相关40个主要知识点;第5章介绍了几何公差的修饰符号,共33个知识点;第6章从设计、工艺和质量三个维度介绍了公差应用思路和一些经验等。
本书采用人物对话的形式撰写,围绕尺寸链的应用案例展开,生动有趣,容易学习。 以作者在企业中学习尺寸链的真实成长经历为主线,贴近企业实际状况,有利于快速掌握尺寸链这个工具,进而提高其设计和工艺工作的水平。本书按尺寸链计算工作的流程分为4章,第1章,阐述了尺寸链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甄别封闭环;第2章,阐述了尺寸链工作中*复杂的一个环节:绘制传递图;第3章,阐述了尺寸链工作中*关键的一个环节:巧用计算法;第4章,阐述了尺寸链工作中*实用的一个环节:筛选解决环。本书内容由浅入深,符合认知规律,同时又充分结合国家相关设计手册,帮助读者更好地在实践中应用已有的技术资料。 本书可作为尺寸链相关培训的教材,也可供机械设计、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相关技术人员及机械相关专业师生使用。
本书以小说的形式展开,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应用实例,帮助读者轻松掌握工装夹具的相关知识。全书共8章,分为三个部分。第壹部分是第1~3章,重点介绍了夹具设计的理论基础,夹具的开发流程和其背后的逻辑原理,以及相关的要点和难点,包括定位和夹紧原理及其应用、自由度及其应用、定位方案、定位误差校核、夹紧力三要素、流程应用的背景、流程应用的目的和流程的核心原理。第二部分是第4~7章,记录了一个典型铣床夹具开发的全过程,体现了夹具开发流程各阶段的输入、输出和关键点,以及如何形成重要的技术文件,包括如何收集并整理资料、方案设计技巧和风险评估、设计与制造的细节事项、安装与验收的常用方法和操作细节。第三部分是第8章,整理了夹具的开发流程,系统地梳理了夹具开发的细节知识点。 本书可作为工装夹具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使用UGNX10.0进行产品运动仿真与分析的过程、方法和技巧,内容包括UGNX运动仿真概述与基础、连杆、运动副与约束、定义电动机、连接器、驱动与函数、典型运动机构、运动仿真分析与测量、力学对象和运动仿真与分析综合范例等。本书是根据北京兆迪科技有限公司为国内外几十家不同行业的公司(含国外独资和合资公司)编写的培训教案整理而成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本书附带1张多媒体DVD学习光盘,制作了102个UG运动仿真与分析技巧和具有针对性的范例教学视频并进行了详细的语音讲解,时间长达6.7个小时(402分钟);光盘中还包含本书所有的模型文件、范例文件和练习素材文件(1张DVD光盘教学文件容量共计6.8GB);另外,为方便低版本用户和读者的学习,光盘中特提供了UGNX6.0和UGNX8.0版本的配套素材源文件
本书侧重于介绍压力容器设计方法和运行维护过程的绿色化。主要包括四章:第1章概括了压力容器全球技术发展趋势和我国整体发展情况;第2章介绍压力容器轻量化绿色制造技术。分为材料许用强度系数调整、低合金高强度钢开发应用与轻量化设计制造、换热器的协同设计技术、奥氏体不锈钢应变强化工艺控制、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五节内容进行阐述;第3章介绍压力容器长周期绿色运维技术.分为工程风险评估、在役承压设备合于使用评价、在役压力容器的检测监测预警、灾前预防与灾后恢复控制四节内容进行阐述;第4章对压力容器绿色制造技术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工机械、储运等相关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参考书。也可供相关生产企业、设计院及研究院从事压力容器设计和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根据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参考数控车工、数控铣工职业资格标准及数控车铣加工“1+X”证书要求,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编写而成。 本书以数控加工实践为主线,以典型零件为载体,采用项目任务式编写模式,主要内容包括数控加工基础知识、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及编程技术训练、数控铣削/加工中心加工工艺及编程技术训练、数控线切割机床操作技术训练。本书选用企业广泛使用的发那科(FANUC)系统作为编程与操作的教学载体,通过目标、描述、链接、实施、评价、拓展、延伸等环节,引导学生学习。书中以二维码的形式链接了大量的视频资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本书可作为职业院校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装备制造大类相关专业“1+X”证
本书是按照高等工科教育逐步与国际教育接轨的要求编写的机械原理课程英汉双语教材。在满足国内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体现了我国机械原理课程教学的现状和特色,吸取了国外同类教材的特点。全书内容从机构分析、机构设计、机构系统设计到机械动力学,遵循以设计为主线,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理解,以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为指导思想,对传统机械原理的内容进行了整合,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加了新内容,删减了过于陈旧的内容。 全书共有13章。第1章介绍机械的基本概念;第2~4章主要介绍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和力分析;第5~9章主要介绍常用机构的设计;第10章介绍空间连杆机构和机器人机构;第11章介绍机构系统的设计;第12和13章主要介绍机械系统的运转及速度波动的调节、机械的平衡。创新设计
本版手册是在前5版手册的基础上吸收并总结了 外机械工程设计领域中的新标准、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技术、新产品、新设计理论与方法,并配合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需求撰写而成的。本版手册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常规设计、机电一体化设计、机电系统控制、现代设计与创新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等内容,具有体系新颖、内容现代、凸显创新、系统全面、信息量大、实用可靠及简明便查等特点。 本版手册分为7卷55篇,内容有:机械设计基础资料、机械零部件设计(连接、紧固与传动)、机械零部件设计(轴系、支承与其他)、流体传动与控制、机电一体化与控制技术、现代设计与创新设计等。 鄂中凯主编的《机械设计手册( 卷第6版)(精)》为 卷,主要内容有:常用设计资料和数据、机械制图与机械零部件精度设计、机械工程材料、机械零部件结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 液压流体力学基础、液压动力源元件、液压执行元件、液压辅助元件、方向阀及应用回路、压力阀与压力应用回路、节流阀及节流调速回路、容积调速回路和容积节流调速回路、其他基本回路、 液压系统设计及实例分析、液压系统的使用等。 动图 是本书的显著特点,液压元件结构图、液压控制系统职能符号图的FluidSIM建模运行仿真过程动图,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本书面向初学者,讲清基本内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读者受到启发,并了解进一步解决问题的途径,熟练掌握利用FluidSIM绘制液压控制系统的职能符号图、电控图和动态仿真图的技术,为液压技术的创新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