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按照开发者的学习习惯,首先简明扼要说明了串口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讲述了MCGSE系统组成、MCGSE中的数据类型、串口分类、串口标准等,该部分为学习串口开发的功底;其次,通过微型打印机、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开发实例,详细说明了如何利用MCGSE提供的串口函数灵活地访问各种协议接口,该部分提供了一种 *通信 方式,即无论什么样的数据格式、什么样的收发方式,利用该类函数都可以解决问题;*后,重点详细讲解基于Modbus标准协议的通信,即只要仪表采用的是标准Modbus协议,都可以利用这部分的指令解决,充分利用嵌入式MCGSE底层的驱动,完美实现通信互联。书中以实例形式引导读者逐步完成串口通信编程开发,同时配套视频演示和讲解,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易懂、易学。本书可供自动化、计算机应用、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测控
IPv6 (互联网协议第六版)是下一代互联网协议的升级,它不仅是一项技术上的革新,更是信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 本书内容分为IPv6发展背景与现状、IPv6技术分析、行业应用与未来展望等四部分。 本书首先梳理了从互联网IP技术到 IPv6 的发展时间线、在介绍了世界IPv6发展现状之后,重点介绍网络切片、新型组播技术等,并选取政务应用、智慧金融、智能制造等行业领域,结合实际应用场景,深挖场景需求,让读者对IPv6有形象、真切、深入地了解。 本书有助于广大读者增强数字化、信息化本领,更好助力构筑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新优势,带动和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本书重点介绍匿名通信与暗网,内容涵盖匿名通信基本理论、关键技术、典型匿名通信系统工作原理,以及暗网的工作原理、实现机理,阐述暗网空间测绘研究内容、关键技术、暗网建模和理论分析等前沿研究问题。内容涉及当前匿名通信研究领域各个方面的热点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匿名通信基本概念、实现机理、匿名表示和度量等基础知识;Tor、I2P等典型匿名通信系统及其可访问性技术;暗网以及暗网空间测绘;匿名追踪等。本书理论联系实际、图文结合,书中的内容既涵盖了当前匿名通信技术的前沿研究工作,又有大量实际的应用实例可供参考,对于全面了解和掌握网络空间通信隐私保护的基本方法和关键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大数据服务已经深入我们工作与生活的各个角落,大数据安全成为大家日益关心的一个问题。 本书从大数据服务的系统架构、算法、协议、应用等多个角度,深入浅出地为读者介绍了大数据安全的原理与技术,引领读者步入大数据安全的世界。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教材,也可作为其他专业学生的选修课教材,同时可作为对大数据安全感兴趣的各类读者的参考书。
2020年,互联网的字节将超过天幕下星星的数量。 互联网是人类发明出来体量*的东西, 比人类曾经构建的大楼、帝国,甚至哲学都要庞大。 互联网带来生活的改变不是我们的父辈能想象得到的。 我们可以看到、抵达任意地方。 我们可以在不交际的情况下交流。 我们死后也将以某种形式存在。 我们可以不见面找到真爱。 有史以来,人类首次升级到如此高的程度。 不管是否喜欢,人类正在进化为独特的新物种。
本书旨在让对科技不够了解的人也能读懂科技。通过讲故事、打比方、用非专业术语解释等方式,本书简要介绍了创建一个网站必经的步骤和移动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提到了反映趋势的科技术语,如区块链、元宇宙、人工智能、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即使不打算创办互联网公司,我们也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本书以ZigBee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为主要对象,以基于CC2530芯片(TI公司)为核心的硬件平台,在介绍了常用传感器编程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TI的Z-Stack协议栈架构和编程接口,并详细讲述了如何在此基础上开发自己的ZigBee项目。 本书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单片机、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ZigBee技术等项目开发的学习、参考用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计算机、电子、自动化、无线通信等课程的教材。
本书对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与研究。主要内容包括Wi-Fi技术及其应用、蓝牙技术及其应用、Zigbee技术及其应用、UWB技术及其应用、近距离无线主动传输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与物联网系统、无线自组织网络技术。内容涵盖了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和*发展成果,涉及了现代通信技术领域研究的主要热点,包括5G通信、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本书注重技术方法的完整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可供通信行业研究人员、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参考,亦可作为大学本科通信工程或相关专业的教材使用。
物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在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为黑客的攻击创建了全新、广泛的攻击面,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变得日益严重。 《物联网安全漏洞挖掘实战》围绕物联网设备的常见安全隐患,从实战的角度深入剖析了物联网漏洞的成因以及防范措施。本书共5章,其内容涵盖了物联网概述、物联网设备硬件分析、物联网固件分析、物联网固件漏洞利用、物联网协议安全等。 《物联网安全漏洞挖掘实战》所选案例均来自真实的应用环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且更贴近物联网安全的研究与学习。无论是物联网安全研究人员、固件应用开发人员还是相关专业的学生,都可以通过本书对物联网安全领域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并能掌握物联网安全漏洞的挖掘与防范技能。
本书是TCP/IP领域的经典之作!书中重点讲述高级协议,覆盖了当今TCP/IP编程人员和网络管理员必须熟练掌握的T/TCP(TCP事务协议)、(超文本传送协议)、NNTP(网络新闻传送协议)和Unix域协议。与前面两卷一样,本书有丰富的例子和实现的细节。 本书适合希望了解TCP/IP协议如何实现的读者阅读,是TCP/IP领域研究人员和开发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基于光纤通道和IP技术的存储区域网络的设计方法。书中首先对存储和网络概念做了一些基础性的介绍,然后对光纤通道结构内部的工作模式进行讲解,并介绍了光纤通道SAN拓扑结构和一些产品。随后对IP SAN技术进行分析,并介绍了一些IP SAN产品。接着本书讨论了各种SAN的硬件和软件、SAN的故障隔离、SAN的管理、存储虚拟化等内容,并给出多个SAN的应用实例以便进行分析,最后简单讨论了SAN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附录包含SAN资源、厂商、SNIA共享存储模型、SNIA存储网络术语辞典等内容。 本书内容简洁明快,实用性强,能够使读者在了解光纤通道和IP SAN基本技术的基础上,较快地掌握SAN的设计方法。本书适合网络设计工程师、存储系统设计师、网络管理员等技术人员,以及对SAN这一领域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基于 MPLS 的流量工程》向用户提供了关于如何使用MPLS TE和相关特性使网络带宽化的信息。全书共分11章,分别介绍了理解基于MPLS的流量工程、MPLS转发基础、信息发布、路径的计算和建立、流量在隧道中的转发、基于MPLS TE的服务质量、保护与恢复、MPLS TE管理、支持MPLS TE的网络设计、MPLS TE使用技巧、MPLS TE故障排查等内容,附录部分介绍了MPLS TE命令索引、CCO和其他参考。 《基于 MPLS 的流量工程》适合那些对网络进行配置、故障排查和管理的网络工程师使用,还适合那些设计网络承载不同类型流量和支持不同服务等级协议(SLA)的网络建筑师阅读。
本书从Windows客户端管理的实际需求入手,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网络客户端管理解决方案。全书内容涉及用户账户管理、用户接入管理、用户权限管理、系统安装管理、客户资源管理、系统补丁管理、病毒库管理,以及客户端流量监控与分析等。本书内容全面、语言简练、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网络管理技术参考书。 本书适用于技术支持人员、系统管理人员、网络管理人员、MCSE应试人员,以及对计算机系统维护和网络管理感兴趣的电脑爱好者。
《ASO优化大师》主要介绍苹果App Store的ASO优化方面的知识,围绕ASO的各个层面依次展开,完整地介绍ASO运营知识体系,例如ASO的基础知识、App基础信息优化、App排行榜的优化、关键词优化的方法、如何利用App Store进行数据分析、App评论的分析优化以及App的搜索广告等。《ASO优化大师》内容深入浅出、涵盖全面,不仅适合App运营人员、产品人员学习和使用,也适合App团队的领导层人员参考。
《物联网关键技术》主要介绍了物联网的相关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ZigBee、M2M技术、RFID技术、NFC技术、低能耗蓝牙技术。 《物联网关键技术》内容全面系统、理论联系实际,可供从事物联网相关工作的研究人员、工程师,以及对物联网感兴趣的广大师生及读者阅读参考。
本书系统介绍了Inter、以太网、路由和应用层的主要协议、核心概念和工作原理,讨论了目前园区和电信城域网组网的一般要求,协议和应用部署的原则方法;实验部分则讨论在具体的网络设备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组建网络,配置和部署协议。主要内容包括:Inter与TCP/IP协议基础、网络基本技能实验、Ether原理与二层组网技术、路由基础与OSPF协议、域间路由与BGP协议、应用层协议与ISP基础服务、园区与城域网综合应用实验等。 本书内容新颖详实,讲述深入浅出,很好地兼顾了IP网络技术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知识的要求,每章均附习题,便于自学,可以作为普通高等院校通信、电子信息、计算机等专业的本科实验教材或理论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作为电信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复杂巨系统下的多源信息协同体系,主要内容分为三篇:上篇为全球趋势篇,介绍智慧城市大数据的战略诉求与协同应用;中篇为协同体系篇,介绍多源信息协同的标准体系、自适应模式与总体架构设计;下篇为内生结构篇,介绍多源信息协同网络的差异测度和关系测度,及其相应的模式优化策略。本书内容聚焦城市化和信息化的交叉领域,涉及城市管理、信息科学、计算科学、系统科学、决策科学、模糊数学、统计学、社会网络分析等多个学科。本书给出了相关案例的核心程序和关键计算数据,所有代码、数据均经过严格测试。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管理科学、系统工程、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参考用书,也可供相关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以现有企业网络为模型,分别介绍服务器系统安全、网络应用服务安全、网络设备安全、网络安全设备管理、局域网接入安全、Inter接入安全和远程访问安全等内容,全面涵盖了当前主要网络中可能遇到的信息安全问题,并详细介绍了不同的网络安全方案。《计算机网络安全》紧密依托选定项目,对企业网络安全中常用的技术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可以帮助读者快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打造安全、可靠的企业网络环境。 《计算机网络安全》既可作为培养21世纪计算机网络安全工程师的学习教材,同时也是从事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规划、设计、管理和应用集成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