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此套书的下册,是上册的延续与拓展。本书详细讲解了FAT32中长文件名的相关技术及其在znFAT中的具体实现。后,着重介绍了SD卡等存储设备的驱动原理与调试方法。应该说,下册比上册更有技术含量、更有思想,会引发读者更多的思考和灵感。 如果说上册是专注于基础和常规内容的话,那么下册则更加侧重于提高与创新。振南将把一些*独特的思想和算法,以及它们在znFAT中表现出来的优异性能呈现在读者面前。 此书谨献给对FAT32、SD卡等嵌入式存储技术感兴趣,以及在这方面有项目应用需求的广大人群。希望此书能够成为此领域内的参考书,对大家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产生积极意义。
本书通过大量的实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实践单片机控制装置电路、编程、调试等技术;内容丰富,讲解深入,紧扣全国中职学生单片机技能大赛而不限于大赛。 上册主要包括:学习单片机所需的硬件和软件、AT89S51/52单片机的特性、并行I/O口的结构及编程,通过发光二极管、开关、按钮、矩阵键盘、百变流水灯等基础应用讲解C语言编程知识,详细介绍数码管、点阵、液晶等显示技术与编程技巧,还有大量关于定时/计数器、中断系统的应用示例。 下册主要包括:单片机的特殊功能,如节电控制寄存器、看门狗,扩展单片机的I/O口、存储器、AD/DA、定时器的方法,温度、压力等传感器技术及数字滤波编程方法,智能控制装置的应用,大量串行通信实例,基于RTX-51操作系统的多任务编程,物料搬运、微波炉、电梯等典型控制系统及近两年全国单片机大赛
本书通过大量的实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实践单片机控制装置电路、编程、调试等技术;内容丰富,讲解深入,紧扣全国中职学生单片机技能大赛而不限于大赛。 上册主要包括:学习单片机所需的硬件和软件、AT89S51/52单片机的特性、并行I/O口的结构及编程,通过发光二极管、开关、按钮、矩阵键盘、百变流水灯等基础应用讲解C语言编程知识,详细介绍数码管、点阵、液晶等显示技术与编程技巧,还有大量关于定时/计数器、中断系统的应用示例。 下册主要包括:单片机的特殊功能,如节电控制寄存器、看门狗,扩展单片机的I/O口、存储器、AD/DA、定时器的方法,温度、压力等传感器技术及数字滤波编程方法,智能控制装置的应用,大量串行通信实例,基于RTX-51操作系统的多任务编程,物料搬运、微波炉、电梯等典型控制系统及近两年全国单片机大赛试
马骁编*的《BIM设计项目样板设置指南(基于 REVIT软件)》是一本囊括了在使用Revit软件设计时如何进行基础设置的书籍。主要讲述了各专业项目样板的设置。全书对项目样板设置的讲述分为公共设置篇及专业篇,既保证了全专业通用设置项的一致性,又满足了不同专业间需求的特殊性。编写团队充分考虑了每一个影响设计效率和出图质量的细节,所有的设置项均参照国家相关的制图规范及Revit相关书籍。这是一本设计人员在使用Revit软件进行BIM设计时都应该参考的工具书,对设计人员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谷岩编著的《结构设计软件》紧密结合现行建筑结构规范,介绍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MCAD、SATWE 软件(V2.1版)和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MIDAS Building软件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本书分为三篇,第1篇主要介绍结构初步设计的相关知识;第2篇主要介绍建立结构计算模型的PMCAD软件和进行多、高层结构计算分析的SATWE软件;第3篇主要介绍MIDAS Building-Structure Master的应用。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土木工程专业“结构设计软件”课程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结构设计软件”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上机指导书,同时又可作为广大土木工程设计人员的参考用书。
鲍小南主编的《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2版)》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是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电类、机电类、计算机等专业教学而编写的。书中选用MCS-51系列单片微型计算机为主线,介绍了单片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应用示例。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2版)》共11章:、二章,介绍单片机技术应用现状及基本组成;第三章,介绍指令系统,其中对指令的书写规范、指令的基本功能及应用示例;第四章,讲述算法及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对算法概念的引入及应用深入浅出;第五章,介绍中断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示例,对中断技术工作原理及应用作了较多创新,采用图文并茂;第六章,介绍定时器/计数器的基本组成及应用示例;第七章,介绍单片机系统扩展及接口技术及非总线扩展的应用举例;第八章,介绍单片机异步
本书是在《单片微型机原理、应用与实验(第五版)》基础上,根据教学要求和单片机发展重新修订而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单片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51系统结构、引脚、片上资源、相关电路设计原理;中断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51指令系统分析;汇编语言程序结构、设计步骤与方法;常用子程序设计原理与方法;汇编语言程序在Keil-C51平台上的调试方法;单片机片上外围模块结构、功能、典型应用与编程方法;51单片机系统扩展原理;典型扩展器件、模块的功能特性、接口技术,应用及编程方法。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研制过程、典型应用实例的软硬件设计与系统调试方法。 本书具有如下特点:结构紧凑,将原理和相关硬件、程序设计放在一起阐述;例题、习题、实验紧密结合-使课堂教学与实验内容相联系,学与用能并举;含有大量经验证的例题,
《单片机原理与开发技术(第2版)》由王卫星主编,以MCS-51单片机系列89C51为例,深入浅出地介绍单片机的原理及开发技术,共十章。分别为单片机概述、MCS-51单片硬件结构和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的内部功能\MCS-51系统扩展技术以及单片机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方面重点突出中断系统、定时器、串口以及并行I/O口的使用方法;单片机接口技术方面重点讲解键盘接口、显示器包含液晶显示器的接口以及串行扩展总线如SPI总线的接口,单片机开发流程、C语言开发技术以及应用实例,并结合作者的开发案例以及课程设计实例进行讲解。《单片机原理与开发技术(第2版)》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工科类专业的单片机课程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单片机研究和产品开发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路莹、彭健钧主编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与应用》根据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趋势,针对ARM嵌入式处理器,详细地介绍了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方法和技巧。全书分为4篇共10章,在系统地论述了嵌入式系统的基础理论、ARM处理器体系结构、ARM指令系统的基础上,讲解了嵌入式系统的接口技术、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编程基础以及基于ARM嵌入式Linux系统的开发。针对IntelXscale PXA270嵌入式处理器,重点讲述了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各种关键技术。 《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与应用》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自动化、通信及其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学习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教材和培训单位的教学资料,也可作为从事ARM嵌入式应用开发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计算机存储技术与应用》一共分为8章,其中1~5章是有关存储技术的介绍,6~8章是关于存储技术的相关应用。第1章的内容是信息存储的基本知识,介绍了三种存储器即磁存储、光存储和SSD固态存储的存储原理;第2章以磁存储为重点,着重介绍和详细分析了硬盘的存储原理;第3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存储设备常用的接口技术;第4章对存储的几种架构进行分析,分别介绍了DAS、NAS和SAN的组成和技术特点;第5章详细介绍了磁盘阵列,首先介绍了从RAID 0到RAID 6不同的阵列级别及其技术特点,然后分别针对软磁盘阵列、磁盘阵列卡和磁盘阵列柜的原理进行介绍,详细分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第6章讲解了存储的虚拟化和云存储,是当前存储技术*热门的应用领域:第7章通过 磁盘阵列配置实例 介绍了软磁盘阵列、磁盘阵列卡以及磁盘阵列柜的实际应用,详细介绍了几款存储
本书内容分为两部分,部分是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础知识,由第l章、第2章、第3章、第4章和第5章构成,详细介绍了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本流程和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协同设计的方法,并以SAMSUNG公司的S3C4480X为例讲述了ARM的体系结构及主要的技术特征、ARM微处理器的指令系统和汇编程序设计及汇编和C语言的混合编程方法;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EmbestIDE集成开发环境的搭建及使用方法,并结合深圳英蓓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Edukit一Ⅲ实验教学系统,详细讲述了ARM微处理器内部组件的应用开发方法。 本书主要面向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因此在内容的编写上强调了实践性,弱化了理论的讲授,理论部分的知识以“适用、够用”为编写原则,重点强调了对ARM微处理器的内部芯片进行二次开发的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本书采用仿真与实践对照的方式编写,让学生先仿真,再用仿真指导实物设计与制作,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成功地做出单片机应用作品,使学生体验学有所用、学有所成的快乐,初步体会专业知识的魅力。全书分为基础知识篇、片内功能模块设计篇、片外扩展设计篇、综合应用篇。基础知识篇讲解课程设计的作用与组织,介绍使用的工具及单片机*简应用系统;片内功能模块设计篇充分利用单片机片内的并口、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系统,设计简单的单片机应用系统;片外扩展设计篇利用单片机*简系统与扩展的键盘、数码管、LCD显示器、点阵显示屏、A/D与D/A转换器等组成较复杂的单片机应用系统;综合应用篇则将单片机与具体的行业相结合,介绍了单片机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及物联网中应用的设计实例。 本书可作为应用型工科院校本、专科学生单片机课程设计的教
《ARM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开发》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全面介绍嵌入式系统相关的概念、基于ARM系统的嵌入式开发模式及编程、ARM体系结构、ARM汇编及C语言编程、基于S3C2410的硬件结构与接口编程、嵌入式Linux原理及编程、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开发方法及应用实例,后结合具体实验箱给出了嵌入式系统实验指导等方面的知识。 《ARM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开发》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紧跟*的开发技术及平台,不仅有详细的理论基础知识介绍,还有相关的开发案例以供参考,学习性和实用性较强。 《ARM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开发》可作为高等学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广电工程、软件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本科教材,同时也可供从事嵌入式系统应用与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基础教程(第2版)(微课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翔实生动的操作案例、精挑细选的实用技巧,全面介绍了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的操作方法,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工具软件概述、文件管理与阅读、图像浏览与编辑处理、娱乐视听工具软件、语言翻译工具软件、网上浏览与通信、即时聊天软件、文件下载与传输工具、系统维护与测试工具、网络云办公、数字音视频工具软件、动画制作工具软件、电脑安全与防护应用、移动设备应用软件等方面的知识、技巧及应用案例。 《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基础教程(第2版)(微课版)》结构清晰、图文并茂,以实战演练的方式介绍知识点,让读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有所成。本书面向学习电脑的初、中级用户,适合无基础又想快速掌握电脑应用与操作经验的读者,更加适合广大电脑爱好者及各行各业人员作为自
本教材按项目化课程教材体例编写,在项目化教学中包含了“单片机教学大纲”规定应掌握的所有知识点。本教材总共包含9个项目:信号灯控制、数码管显示系统设计、按键识别技术、报警器设计、马表设计、LcD显示技术、PC机与单片机串行通信设计、数字电压表设计、信号发生器设计。 本书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电子应用技术、电气工程、机电工程、自动化等专业的教材,也适合中等职业院校和企业职工培训选作教材,同时可供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立足于MCS-51经典结构,以广泛应用的A789S52单片机为应用对象深入浅出的讲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系统设计原理。全书内容采用汇编与C51并行的撰写方式,方便对比学习,深入浅出,符合工程应用需求。同时,书中深度融合了微机原理课程中的核心知识,尤其是在汇编指令的深入剖析、中断系统的分析和存储器的扩展方法等方面讲解细致,可以绕过微机原理课程直接学习本书中内容。 全书以应用为出发点,重视设计思路和应用技巧,并能抓住单片机应用的共性问题,深入剖析和整合知识脉络,试图在讲明单片机原理的同时.通过凝练共性技术来讲述单片机的工程应用原理,使读者建立起嵌入式系统的概念,从而构架起电气信息和仪器仪表类工程领域与嵌入式系统应用的桥梁。 本书可以作为电气信息类和仪器仪表类专业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等课程的
梦享团队编著的《计算机操作系统(2016年考研核心考点命题思路解密)》严格按照*计算机考研 408统考大纲的计算机操作系统部分编写,涵盖大纲指定的所有考试内容。本书对统考大纲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深入剖析和总结,并精心策划和部署每一个章节,对每一个章节的考点做了独家策划。 本书每一个考点中的命题,绝大部分来源于历年名校计算机考研真题和统考真题,少部分来源于名校期末考试试题中的精华部分,是全国408统考大纲和高校考研真题的较好结合。为了提高考题的质量和解析的准确度,参考资料采用以考研权威教材、习题、考研真题为主,多方借鉴众多高校从事多年教育的教师课堂资料。梦享团队对每一个命题的思路和解题方法进行深入详细地讲解,并附上大量的图来帮助考生理解记忆,力求考生能够通过掌握一个题目而达到举一反三,有利
SPMC65系列单片机是凌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05年新推广的工业级8位通用单片机,具备优良的抗干扰能力、丰富的硬件资源以及非常高的性价比。全书共分为10章。内容主要包括:SPMC65系列单片机、指令系统、I/O端口、中断系统、定时器、串行接口、模拟外设、其他硬件功能模块、软件开发工具和6个具有参考意义的实例。 本书的读者对象可以是具备单片机基础知识的工程师,也可以是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或者是对单片机感兴趣的爱好者;本书既可作为从事单片机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的自学用书,也可作为高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的参考书。
本书以C51语言编程技术和Proteus仿真软件为主线,以实用为主要目的,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由浅入深地系统地介绍了51系列单片机的结构、基本原理、硬件资源及单片机系统的开发过程。本书以Proteus+C为主要编程工具,具有基础理论够用、有针对性、实践性强等特点。全书共分三篇:篇(第1章、第2章)为单片机基础及C51的基础知识,着重介绍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及C51语言的编程基础;第二篇(第3章、第4章)为开发环境使用部分,着重介绍C51集成开发环境、Proteus硬件仿真环境及Keil与Proteus联合单片机仿真等;第三篇(第5章至第7章)为实例部分,着重介绍8051单片机内部资源的编程、常用接口技术及综合实例。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电子、自动化及机电一体化等相关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供从事单片机应用研究与开发的技术人员及普通读者参考。
陈智勇编著的这本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分析方法,以及有关的先进技术和*的发展趋向。 全书共分9章。第1章介绍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组成、实现的定义及相互关系,计算机性能,以及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第2章介绍指令格式的优化,以及CISC、RISC、退耦CISC/RISC、后RISC的有关概念及其采用的相关技术。第3章介绍存储体系,页式虚拟存储器和Cache存储器。第4章介绍标量流水线技术,超标量超流水技术,VLIW体系结构,以及先进的流水线调度技术。第5章介绍并行处理技术,SIMD并行处理机及互连网络。第6章介绍向量的流水处理,以及提高向量处理性能的常用技术。第7章介绍多处理机结构,多处理机Cache的一致性,多处理机性能模型,以及并行计算机模型。第8章主要介绍并行算法与并行编程的基础知识
蒋晓宁、王粤、甘志刚编著的这本《ARM嵌入式 系统基础》以当前主流嵌入式系统技术为背景,以嵌 入式系统原理为基础,较为全面地介绍了 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软硬件的基本体系结构,软 硬件开发方法,相关开发工具,应用领域 以及当前的一些前沿动态,引领读者进入嵌入式系统 领域。 《ARM嵌入式系统基础》以ARM系统为主要侧重点 ,首先重点介绍了ARM的体系结构和相关指令,然后 又以基于ARM9的S3C2410芯片为例,详细介绍了其芯 片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 ARM指令相关的基础实验,与S3C2410芯片对应的各种 基本实验,以及综合实验,由此做 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ARM嵌入式系统基础》内容先进,体系合理, 概念清楚,讲解详尽,实验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文 字流畅,通 俗易懂,不仅可作为高等学校嵌入式应用技术课程的 教材,也可
本书全面地总结了整机电子装联技术,内容涵盖整机装联的各个方面。从工程应用角度,全面、系统地对整机装联的装配环境及所需材料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如焊料、焊剂、胶黏剂等。介绍了整机装配中使用的电缆组件、连接器等的电装工艺,如电缆及连接器的选型、电缆的绑扎和走线注意事项、元器件的装配工艺等。着重对基础知识进行了讲解,同时结合实际的应用,突出机理和实际操作,对理解整机电子装联技术原理有很大帮助。*后,从印制板组件装配、电缆组件装配以及整机装配三个方面展示实际生产中涉及的工艺技术,对指导实际生产亦有很大帮助。
本书以目前应用为广泛的MCS-51系列单片机为例,根据目前高等教育中“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各项教学要求编写。 本书详细介绍了MCS-51系列单片机的硬件结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的编程方法、单片机的中断系统、定时/计数器的结构和使用、串行通信接口的结构和使用以及较为常用的一些外部接口设计。本书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内容由浅人深,且从基本功能部件的使用到单片机软硬件系统的设计各项内容实例丰富,易于初学者理解。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电气信息、机械、电子、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或高职高专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单片机应用的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