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目录框架与之前版本大致相同,但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更新。如2.3节增加了 【测量距 离】、【测量面积】、【查看长度】、【测量弧长】、【看属性】等内容;第3章增加了3.6节计算装配式 建筑预制柱;4.3节尾部增加了补画CAD线、【拾取构件】小技巧;第5章增加了5.3节计算装配式 建筑预制剪力墙的工程量、5.4节计算装配式建筑预制剪力墙与后浇柱的工程量;第6章中增加了6.7 节绘制装配式建筑预制梁、6.8节智能布置主肋梁、6.9节梁加腋;第9章中增加了9.10节计算装配 式建筑预制叠合底板、9.11节绘制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 (整厚)、9.12节智能布置装配式建筑预制 板缝、9.13节绘制装配式建筑预制楼板和后浇叠合层、9.14节智能布置空心楼盖板、9.15节智能布 置空心楼盖板柱帽;10.1节增加了绘制弧形阳台、放射筋;第16章增加了16.3节计算 【自定义面】 的工
本书可划分五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建筑机器人机械篇,包括驱动机构、传动机构、执行机构和机器人本体;第二部分为建筑机器人电气篇,包括电子元器件、电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电路设计;第三部分为建筑机器人感知篇,包括传感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与机器人定位、多模态数据融合方法、同时定位与建图;第四部分为建筑机器人控制篇,包括控制基础、电机控制、机器人本体控制、集群机器人控制;第五部分为建筑机器人实践篇,包括自移动式打地板钉机器人、固定式钢筋夹取机器人、无人机巡检机器人。此外,各技术章节均包括前沿动态,以便读者了解和跟踪技术前沿。
本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电梯安全监管模式与现状,第二章和第三章介绍了中国和欧盟电梯安全技术法规与标准情况,第四章介绍了中欧电梯安全技术法规与标准比对分析,第五章介绍了中欧电梯安全技术法规与标准差异,给出了中国电梯安全标准化工作和安全监管标准化工作方面的结论和建议。同时,本书附录A给出了121条中国电梯安全标准题录和63条欧盟电梯安全标准题录;附录B对欧盟《电梯指令》进行了全文翻译。
次修订对第一版的内容作了重大更新,编入了大量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新材料的内容。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1~18章,主要为供暖(包括辐射供暖[冷])、通风(包括置换通风、除尘、防排烟)、锅炉房、热网、热工、能耗计算、防腐绝热、噪声振动控制、小型冷库及气调库等内容;下册19~35章主要为空调设计的有关基本资料、负荷计算、空气处理和设备、各种空调系统及水系统、气流组织、空气洁净、蓄冷(热)、热泵及各种节能设计、系统监测与控制及人工冰场等内容。 全书资料翔实、信息丰富、观点明确、条理清楚、技术先进、措施可靠、方法具体、简明实用,设计指导性强。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发展迅速。由梁华等编著的《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与安装》从工程实际出发,结合国家标准规范,阐述智能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法、安装工艺和*技术。 全书共十一章,内容包括智能建筑概论、电话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厅堂扩声与公共广播系统、音频和视频会议系统、有线电视与卫星电视接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防盗报警与出人口控制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以及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等。 书中列有大量图表和数据,还列举许多典型工程实例,以便理解和应用。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与安装》取材新颖、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力求实用。可供从事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的设计、安装、施工和监理等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
本书以培养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就业的岗位能力需求为目标,以岗位工作内容为学习任务,把工程机械底盘中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信息资料的形式体现,力图更接近与工作过程相对接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小组学习及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14个工作任务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常用的典型的工程机械底盘构造、原理、维护、维修以及故障诊断技术。本书既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工程机械企业维修人员的培训教材,还可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如何构建“光储直柔”建筑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难题,这一系统并非简单应用光伏或某一项单一技术,也并非将“光、储、直、柔”简单组合即可实现目标。合理构建“光储直柔”系统需要多方面的协同,才可实现将建筑打造成为能源系统中集生产、消费、储存、调节功能“四位一体”复合体的目标。为此,本书将针对光储直柔的基本原理、系统架构、关键环节的构成、关键技术的研究发展趋势、光储直柔技术应用案例等内容开展详细论述,以期为光储直柔技术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能源是现代社会的基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负荷不断刷新纪录,其中空调耗电量的增加是造成用电量大幅度飙升的一大原因。因此,大力推广包括水环热泵空调系统在内的各种空调节能技术具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水环热泵空调系统是指小型的水/空气热泵机组的一种应用方式,即用水环路将小型的水/空气热泵机组并联在一起,构成一套以回收建筑物内部余热为主要特点的热泵供暖、供冷的空调系统。21世纪开始,我国各类建筑中相继采用了水环热泵空调系统。由于这些工程具有下列特点:回收建筑物内余热的特有功能;不像传统采暖系统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省掉或减少常规空调系统的冷热源设备和机房,便于分户计量和计费,便于安装、管理等优点。因此,采用水环热泵空调系统技术是解决暖通空调系统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
在工矿企业和民用建筑中,电气工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书主要讲解、分析了强电工程和弱电工程的电气识图。强电工程中有变配电工程、动力及照明工程、防雷与接地工程。弱电工程中主要有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楼宇设备自动监控系统、防盗报警及电视监视系统、共用天线及有线电视系统、背景音乐及有线广播系统、电话电脑综合布线系统。建筑电气图的分析以及电气系统图、位置图、接线图、电路图为重点,并根据国家近几年颁布的新规范,充实利用电气图中,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是电气施工人员、安装电工人员从事电气设备安装的参考书。
本书介绍了空调负荷计算方法发展历史与现状、负荷计算设计日生成方法、房间得热计算方法,同时重点介绍了全空气系统空调负荷计算新方法 辐射时间序列方法,以及快速响应辐射供冷系统负荷计算新方法 辐射对流时间序列方法,并给出了应用这两种新方法必需的基础数据:我国常用外墙和屋面周期响应系数和传导时间系数、全空气系统的辐射时间系数和快速响应辐射供冷系统的辐射与对流时间系数等,并通过算例演示了如何应用这两种方法计算空调负荷。 本书既可作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供热、通风及空调工程,建筑物理和建筑技术等专业相关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这些专业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软件开发的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主要从航站楼与配套设施-环境系统控制设计、航站楼机电设备节能运行与维护两大方面入手,内容涉及航站楼的自然通风、自然采光、遮阳技术、太阳能利用、冷热源技术、空调循环水输配技术、空调末端技术、供配电系统谐波防治、照明节能技术及智能照明控制、节水技术及应用、智能化设计及控制管理、设备节能运行策略与系统优化、设备维护与管理以及在运维中应用的思考与探讨等,从多个角度、层次来探讨提升航站楼及其配套辅助建筑能效。
本书包含了三章。 章为新型电力系统,第二章为建筑节能,第三章为建筑与电力携手零碳。 还附有建筑节能与新型电力系统大事年表(1986~2022)。本书回顾了近二十年中国建筑节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中国民居居住舒适度水平和居民幸福感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向“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建筑节能工作有了新的发展目标。“双碳”目标下,建筑全面电气化势在必行,而电力系统也面临低碳化、零碳化,由此建筑节能与新型电力系统将共同开启新篇章。
本书共6章,分别是:通用设计要求、燃气气源相关计算、城镇燃气厂站设计、燃气输配系统设计、室内燃气系统设计、液化石油气供应系统设计。本书以近期新的技术标准和燃气专业知识为依据,结合实际工程的设计经验,全面系统地梳理了燃气管道、各类厂站、调压站(箱)、用户设施及计量仪表等各类燃气设施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强调简明、实用。本书可供从事城镇燃气工程专业设计人员、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从事燃气工程建设、施工、监理工作的人员使用。还可以供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使用。
%26nbsp;%26nbsp;次修订对第一版的内容作了重大更新,编入了大量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新材料的内容。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1~18章,主要为供暖(包括辐射供暖[冷])、通风
一名合格的智能技术人员,应掌握大量的常用智能数据,但由于资料来源庞杂繁复,使得相关技术人员工作量增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编写了这本《智能建筑常用数据速查手册》。 《智能建筑常用数据速查手册》(编者赵乃卓)分为智能建筑常用基础数据、智能建筑设备常用数据、智能建筑设计与施工常用数据三个章节,是一本方便、快捷、准确、实用的智能建筑数据速查手册。 《智能建筑常用数据速查手册》可供广大智能建筑专业技术人员及工人工作时查阅,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