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日本一级建筑师饭冢丰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结合实际案例,总结出来的住宅设计基本原则和做法,以及*操作顺序。虽说是格局设计,但真正的工作从思考住宅用地就开始了。 书中一一阐明了如何合理规划建筑用地,扬长避短;保持建筑外观的简洁性,让适当的凹凸变化带来律动感;公共区、用水区、私人区,基本的区域划分要相信直觉;紧凑、宜居的四叶草形动线,一点不浪费空间。还有空间划分如何拿捏得当,做到既保护隐私,又通透敞亮;而恰到好处的层高,会让格局焕然一新。还有舒服的休息区、超强的收纳 从宏观到细节,好的住宅格局,让生活更舒心。
本手册按照一般规定,场地,建筑防火,建筑防、排烟,建筑防、排水,建筑防雷,建筑无障碍设计,楼梯间和楼梯,电梯,卫生间,门窗,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等建筑设计基本元素,对现行60余本建筑法规、建筑设计规范、规程的相关条文进行了分类整理和重新编排,便于建筑设计相关工作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快速查询和使用。本次再版,重点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 2018)、《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 57 2016)、《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 10063 2016)、《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 2017)、《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 36 2016)、《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 50340 2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GB 50016 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 2019)等8本规范做了相应的修改和补充。 本手册是建筑设计相关工作人员的手边书,也是建筑施工图审图单
本书作者根据多年从事地产业所积累的实战经验 ,并参考国内外知名地产企业的建造标准,从规划设 计、施工、成本控制、招商、运营管理等方面综合阐 述了商业地产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工程技术问题,可作 为商业项目从业人员的技术标准或设计指导之用。 邓国凡、杨明磊、杜伟编*的《商业地产实战精 粹(项目规划与工程技术)》内容主要包括:商业地产 规划设计总述,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控制,装饰装 修设计与施工控制,机电系统的实施要点,商业项目 交房条件,部分租户的租赁条件和交房要求参考,参 考资料等。 本书可供商业地产从业人员及设计、成本控制、 施工管理人员使用和借鉴,也可供有志于从事商业地 产的人士参考。
本书突破传统思维定势与常态化的设计速写方法,以视觉心理学与创意思维学的相关方法与原理为支撑,在对大量设计师与艺术家们的创作过程、构思草图、采集手稿、表现方式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从非常态采集、非常态分析与非常态表现三个方面提出了设计速写的实验性方法与思路。本教程内容新颖,案例鲜活,在如今倡导创新与匠心精神的时代语境下,希望为设计师提供一种新的思考姿态,使设计速写的过程更具趣味性、方式更加多元化,也希望以设计速写的形式为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提供一种观察与记录生活的视角与方法。本书不仅可供艺术设计各专业的基础教学课程使用,也可用作为设计师与从事创新性工作的相关人员提供方法的参考书籍,还可以适合热爱生活、喜欢记录的艺术爱好者们作为提高艺术修养的休闲读物。
阿道夫·路斯是西方现代主义的先锋人物,他比同时代的任何人都更加清醒地揭示了现代社会的建筑困境,并提出了创造性的应对策略,柯布西耶称赞路斯“就像荷马一般用其思想和实践创造了现代建筑的史诗”。《言入空谷(路斯1897-1900年文集)》是路斯生前出版的仅有的两本文集之一,收录了路斯为1898年维也纳博览会所写文章和同时期其他的一些评论。其中著名的文章有“饰面原则”和“一个可怜富人的故事”。路斯的文章观点尖锐激烈、充满文采,抓住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某些本质特征,一些学者甚至认为他是那个时代伟大的作家之一。
徒手表现建筑手绘需要经过深入且长期的训练,在创意中进行手绘就更需要设计者的功力了。本书是一本全方位讲解建筑手绘的综合教程,注重知识学科的全面性和实用性,从基础内容开始,详细讲解了室内手绘效果图的各种技法,将马克笔与彩色铅笔的创造能力发挥到极致,综合多种绘画技法,让读者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建筑效果图的表现水平,同时融入个人的创意表现能力。本书适合大中专院校艺术设计、建筑设计专业在校师生阅读,同时也是相关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参考资料。
《一个小家》是由著名建筑大师勒 柯布西耶撰写的回忆性作品,回顾介绍了他在1923年至1924年间在莱芒湖湖边给父母设计并建造的住宅。其中包含设计草图、照片和柯布西耶创作的一系列思想随笔以及对家人的爱。本书篇幅不大,但意义却十分重大。透过一个 私人项目 ,我们得以了解一代建筑大师职业生涯中的创作方法和创作观念的建立过程,并窥见其真实的成长足迹。 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序、正文与后记。序由长期对勒 柯布西耶的生平及作品进行研究的法国建筑师和历史学家,巴黎美丽城国立高等建筑学院教授玛丽-珍妮 杜蒙所撰写,他向我们介绍了柯布西耶的成长历程,小家设计建设的缘由,《一个小家》出版的背景,引导读者了解柯布西耶及其小家。正文部分共分五个章节,从房子的设计建造,到父母搬进小家后的居住情况,以及日后小家的发展等,
旅游规划与设计本期主题为 美食旅游 ,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探讨城市旅游的现状、发展趋势等。共约15篇文章。内容涉及美食旅游:概念、发展与战略,美食资源与美食目的地,美食旅游:产品与体验,美食文化与品牌构建
绘制建筑画是建筑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本书用大量图例,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介绍了用钢笔绘制建筑画应注意的要点和基本技法,提供了数量众多的建筑环境表现范例。*后还辑有65幅摹自国外书刊的较优秀或典型的钢笔建筑画实例。
猪狩达夫编著的《图解建筑外部空间设计要点》系统全面的介绍了建筑外部空间设计,具体分建筑立面、门、引道、停车场、庭园、围障、照明、色彩设计,并采用通俗易懂的图解形式进行阐释。而且,在各章的扉页上,都刊有日本建筑外部空间“原点”的“和式空间的缩影——京都的街道和庭院”主题写生,以配合该章节所要阐述的内容。
《勒·柯布西耶全集》共8卷,约400万字,由瑞士Birkhauser出版社引进,堪称建筑界有关柯布西耶资料为详尽的权威著作。全套书囊括了1910~1969年柯布西耶的作品及理论,图样详细、照片丰富,文字生动。 “该如何丰富我们的创造力呢?”这位伟大的建筑大师、哲学大师柯布西耶给我们指引的方向是:“去向那无疆之域,去自然的瑰丽多彩中发现”,“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对事理的探究中来,至于建筑变成了自然而然的结果。”他的设计没有边界,没有桎梏。在他而言,建筑师应该“成为整个社会之杰出--精神之富足”,“对任何事情都是开放的。” 建筑,是一种思维方式,而非一门手艺。柯布西耶教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和方法,更是深入人心的思想和纲领。 柯布西耶的语言是慷慨激昂的,柯布西耶的设计是激情四射的,柯布西耶的理论是历久弥新的。让热
本书共3卷,由日本建筑家协会策划、编辑、得到了众多建筑师会员的大力支持。 在3卷中都大量使用了用地面积这一关键词,目的使读者全面了解日本的住宅建设如何受到场地状况的影响和制约,建筑师又是怎样根据基地情况来进行设计和构思的。另外,从作品的选定到版面的设计,编辑者力图在各卷中体现不同的特点。可以说这是一套有助于读者了解日本住宅设计状况的资料集。在书的后还登载了几位建筑师的随感,他们通过对住宅设计的方方面面的介绍,告诉人们,建筑师不仅仅是在设计住宅。 3卷分别从构造、环境、形式等方面入手考虑住宅的设计,它们都是建筑设计不可缺少的内容。
本书是建筑设计方法的专著,是作者集长期的教学和丰富的设计实践于一体的经验总结。书中系统地、详实地介绍了建筑设计的思维方法和运作方法,具体内容从五个方面阐述:一、分别介绍了设计概念、设计模型、设计程式、设计思维及设计基础;二、系统介绍了系统思维、综合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图示思维等方法;三、详细介绍了方案设计的前期准备、立意构思、探索建构、深化完善及比较综合等运作方法;四、介绍了建筑设计的技巧及各种表达手段;五、通过对设计命题的演示,具体而形象地进一步说明如何又好又快地完成建筑方案设计的全过程。 本书是高等学校建筑系、城市规划、景观学等专业的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供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及景观设计等专业工作人员参考。
《勒·柯布西耶全集》共8卷,约400万字,由瑞士Birkhauser出版社引进,堪称建筑界有关柯布西耶资料为详尽的权威著作。全套书囊括了1910~1969年柯布西耶的作品及理论,图样详细、照片丰富,文字生动。 “该如何丰富我们的创造力呢?”这位伟大的建筑大师、哲学大师柯布西耶给我们指引的方向是:“去向那无疆之域,去自然的瑰丽多彩中发现”,“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对事理的探究中来,至于建筑变成了自然而然的结果。”他的设计没有边界,没有桎梏。在他而言,建筑师应该“成为整个社会之杰出——精神之富足”,“对任何事情都是开放的。” “建筑,是一种思维方式,而非一门手艺。柯布西耶教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和方法,更是深入人心的思想和纲领。 柯布西耶的语言是慷慨激昂的,柯布西耶的设计是激情四射的,柯布西耶的理论是历久弥新的。让热爱
汪晓东编*的《福州马鞍墙的生成与变异》以福州马鞍墙为例,来说明一种文化现象在生成与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的变迁所产生的变异,并分析其产生变异的成因。 在我国传统建筑中,每一个建筑构件的生成都具有特殊的功用。马鞍墙的主要功能是防火,缩小火灾的延烧范围,降低火患的危害程度。另外,在海盗、土匪猖獗的年代,马鞍墙还兼具防御功能。在满足物质功能需求的同时还要满足人们的精神功能,在马鞍墙墙体的装饰图像上,集中体现了人们对生殖崇拜、宗教信仰、移民文化以及生活习性等内容的传达。通过这些图式来解读这些纹饰生成的原因,并对马鞍墙上出现的装饰内容与形式进行追问,发现许多图像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象征的意义不尽相同。 当社会发生变迁后,马鞍墙主要的防火功能日渐式微,逐渐转变成纯粹的形式符号。
《小户型设计那些事儿》是一本系统讲解小户型设计的工具类书籍。全书一共分为七个章节, 章系统梳理了小户型的基本特性、基本矛盾以及设计原则。 第二章到第六章是实际应用展示,设计师王伟根据自身的设计经历精选了15个真实项目案例,按照项目类型进行分类。每个案例会根据原始户型的特点和房主需求进行设计改造,户型图与改造分析图相互对应,清晰直观好理解。不仅如此,每个案例中还展示了大量的实景图片,案例后还有暖心贴士讲解案例中的难点与要点,方便实用,可复制性强。 第七章为设计心得,设计师王伟将自己多年的设计经验进行系统总结,方便读者参考应用不踩坑。
本书分为5章。第1章介绍了外墙的概念、外墙的演进以及外墙在国内外历史上的各种风格。第2章介绍了外墙与结构的相互关系,从砌体结构、框架结构、幕墙结构、网架结构等几种结构体系入手分别说明了结构对外墙的支撑及限制作用。第3章介绍了外墙的材料,从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两大类说明各种材料的基本属性及构造方式。第4章介绍外墙的构成与手法,从点、线、面、体、色彩、图案、光影各个方面分析外墙的设计要点,举例说明加法、减法、突变、柔化四大类设计手法。第5章介绍外墙设计所需的五个策略。本书以图文穿插的形式对精选的上百个案例进行分析,全面系统的介绍建筑外墙的设计内容与方法。
保罗 鲁道夫的设计作品对20世纪后半期的建筑风格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这些作品潜在的、更为深远的影响却刚被发现。新一代的学生和建筑历史学家们从他的设计作品中获得灵感,重新发现其作品中蕴含的意义;与此同时,对保罗 鲁道夫在学术上的贡献重新评估的活动也在悄悄地进行着。鲁道夫先生的学术遗产和在素描领域中作出的额外贡献,代表了他的全部建筑事业生涯。在州立图书馆和国立图书馆的建筑过程中,鲁道夫先生参与了设计、施工的每一项具体工作;另外鲁道夫先生还积极支持建筑中心的筹建工作。这些事实都可以用来评价鲁道夫先生的贡献,在对他所做的工作有所了解的前提下还可以更加深入的认识他的设计作品以及他在设计领域的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