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详细介绍了树木整形修剪的各项实用操作技术,共分为三章。第1章讲的是树木整形修剪基础;第2章讲的是整形修剪的树木学基础;第3章讲的是园林绿化树木整形修剪技术,该章是本书重要的一章,介绍了14种树木修剪的技术,每种修剪技术都有配图和文字说明,详细介绍各种修剪技术的操作方法、修剪反应和效果及每项修剪技术的使用范围,介绍了15种树形的整形方法和过程,从树苗定植到整形完成的全过程都进行了详细介绍。 本书适合树木栽培的种植者、管理者、整形修剪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真是 寸草有致,片石生情 ,虽 半亩方塘 ,却追求 天光云影 之意境,极富诗情画意,走进中国园林就如同走进了中国艺术的殿堂。在本书中,园林学家陈从周先生将文史知识与园林建筑理论结合起来谈,结合不同地方的园林,系统论述中国造园理论诸如立意、组景、动观、静观、掇山、理水、建筑、栽植等,本书既可说是园林理论著述,也是婉约清丽、畅快明达的文学小品。因此,本书可说是中国园林*的导游。
本书共分9章,内容包括:园林绿化工程概述、园林绿化植物、园林苗圃育苗、园林树木种植、园林草坪种植、园林花卉栽植、园林立体绿化工程、园林绿化植物养护管理、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供从事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养护及管理工作的相关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高职高专院校园林工程相关专业师生教学参考。
《论园》是著名的建筑大师、中国园林研究的开创者童寯先生多篇园林文章的合集。他以精到和洗练的笔法,对中国园林和世界园林的历史、特色和区别,以及中国园林对东西方园林的影晌,加以详尽的论述。这13篇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其中一类是基于世界文化视角对于中国园林的审视,除*篇《中国园林 以江苏、浙江两省园林为主》的主要意图是在向世界介绍中国园林之外,《〈中国园林设计〉前言》、《中国园林对东西方的影响》则是从中外对比的角度介绍并分析中国园林的特殊性。而《造园史纲》则可看作是一部极简园林史,为中国园林研究提供了一种世界园林及造园历史的基底。另一类则是以《江南园林》《石与叠山》《苏州园林》《亭》等专题文章为代表,着重探讨江南造园中的技术问题。 童寯先生对于江南园林的研究进入到江南园林的深
《房地产园林景观建设研发与设计》(作者张舟)从房地产的建设角度出发,细致、全面地介绍了作为房地产设计师在各个阶段的工作职责、工作范围、工作流程。介绍了景观设计任务书、设计合同的编写。《房地产园林景观建设研发与设计》详细介绍了从景观前期的方案开始,就设计扩初、施工图的管理、审查、配合以及与景观招标和现场施工的配合协作,并用实例加以说明。本书是房地产建设中全面介绍景观研发与设计的书籍。
本书称得上是一本 大师小书 ,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在本书中,染思成先生以随笔的方式,漫谈中国的建筑与城市规划,话题性强,文笔优美,深入浅出。本书的上编 拙匠随笔 收入梁先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多篇建筑科普作品,寥寥数语,解释清楚了建筑学是什么、建筑师是怎样工作的等来自公众的疑问,并饱蘸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撰写了 祖国的建筑 中国建筑的特征 建筑与建筑的艺术 等文章,阅读这些文章,一个伟大的建筑学家跃然纸上。本书中编 城市与规划 收入了梁思成在城市规划领域有代表性的几篇名文,如具有历史价值的 市镇的体系秩序 梁陈方案 关于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讨论 北京 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 等,集中体现了梁思成从1946年至1951年在城市研究领域的学术创见,这几篇文章所提出的问题,例如北京城的规划、北京城墙的是否应拆除、人居环
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如同可以远眺未来的“起伏山丘”一般,森大厦把对城市建设的理想融入了“Hills”这一名称。城市建设之时也是崭新的开始,森大厦不仅建设高品质的空间和环境,还要与生活工作在那里以及前来造访的人们一起精心培育它。为了让城市永远新鲜并充满魅力,森大厦将倾注全部的智慧、经验、热情和对完美的追求。这就是森大厦的城市建设。 读者看完了本书后,应该可以充分理解到《Hills垂直花园城市(未来城市的整体构想设计)》著者森稔以及森大厦终身追求的“Hills”这一意义深远的理念。
为了促进云南省国家公园标准化建设和管理,推动制定和实施云南省国家公园技术标准体系,并为我国国家公园建设提供良好示范。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委托,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负责承担,组织开展了云南省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项目“云南国家公园技术标准体系研究”的课题研究。舒旻所著的《国家公园技术标准体系框架(云南的探索与实践)》为本次研究总结,其内容从研究确立到调研,后总结体系框架,做出对策措施。书稿的完整性非常好,作为一份学术报告,书稿把云南国家公园技术标准体系研究这一项目认真阐述,并且确实贯彻。
《园林工程CAD设计***》以AutoCAD2010为平台,结合具体设计实例,由浅人深地介绍了园林工程计算机辅助制图的便捷方法和技巧。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园林设计与AutoCAD制图概述、园林围墙设计与制图、园林水体设计与制图、园林山石设计与制图、园林建筑设计与制图、园路设计与制图、园林铺装设计与制图、园林地形设计与制图、园林植物设计与制图、园林小品设计与制图、道路绿地设计与制图、园林CAD图形打印输出等。 《园林工程CAD设计***》语言通俗易懂,体例清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供园林工程设计及施工管理人员使用。本书由张静、刘岩编著。
《园林工程监理***》有针对性地阐述园林工程建设监理的理论及各阶段的监理方法。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工程建设监理相关知识,园林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监理,园林土方工程施工现场监理,园林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现场监理,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监理,园林给排水与喷泉、喷灌工程施工现场监理,园林假山、叠石工程施工现场监理,园林供电工程施工现场监理,园林综合管线工程施工现场监理,园林古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理等。 《园林工程监理***》语言通俗易懂,体例清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既可供园林工程监理人员使用,也可供园林工程施工人员工作时参考。本书由何晓卫担任主编。
《园林制图实训指导》是针对21世纪对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而编写,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各类园林制图实训操作,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巩固理论教学成果,培养学生掌握园林工程图纸的绘图规范和标准,具备园林工程图识图与绘图的基本技能。《园林制图实训指导》分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两部分,其中单项技能训练16个,综合技能训练3个。内容包括:园林工程图纸识图与绘图基础、园林要素的表达、断面剖面图绘制、三视投影图绘制、轴测投影图绘制和透视投影图绘制,囊括了园林制图课程所要求掌握的重点操作技能,每个技能训练都详细介绍了相关知识要点和操作方法、步骤及要求。 《园林制图实训指导》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风景园林专业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园林工程设计施工人员的培训用书。
中央提出要构建和谐社会,而惟有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促进人与人的和谐,惟有人与生态的和谐才能达成人与社会的和谐。园林建设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手段。 搞好园林建设,必须培养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专门人才,使之既具备专业知识,又具有实践技能。为此,我们编写了《园林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培训教材》。该套教材是在园林绿化岗位培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研究建立职业水平认证制度编撰而成,编写过程中聘请了园林植物、施工等方面的专家,几易其稿,以求既保证科学性,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编写《园林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培训教材》是一次新的尝试,力求体现园林行业的新特点、新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训,注重适用与实效,符合现行标准,规范和机关报技术要求,在国内出版尚属首次。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的作者从该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出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体验,突出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方向植物造景设计课程的特点,强调植物的景观符号属性和美学特征,不仅是观赏性符号,同时也是听觉、嗅觉的艺术符号。作者综合考虑植物造景的技术性与艺术性,既要满足植物健康生长的生境条件,又要体现植物要素的个体美与群体美。《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不仅讲述植物自身在造景中的运用,同时讲述植物如何与建筑、水体、地形、道路、山石等其他要素紧密结合,相互映衬、相互彰显的关系。这些都体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 本教材普遍适用于艺术设计、城市规划、公共艺术及其他艺术设计专业本、专科在校学生,同时也适合园林绿化工作者、大专院校学生及广大园林景观爱好者阅读。
西安曾在世人的眼中是历史的、厚重的,换言之是古老的、落后的、黄土的。透过世园会这扇窗,让世界看到了西安的另一面:绿色、生态、开放、包容、活力、时尚、美丽!西安通过世园会的举办使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一起成为城市文化和市民生活的一部分,进而成为西安城市文化的内核与灵魂。游览过西安世园会的人会发现,西安世园会园林、建筑以及艺术集合了古今中外文化元素,包含具有中国古代建筑特色的长安塔,以及体现西方现代建筑特点的自然馆、创意馆和广运门;在非物质层面,西安世园会提出并倡导绿色理念和发扬世园精神,为西安城市文化内涵注入新的血液……各种有形的、无形的财富将被人们传承。
毋庸置疑,国际背景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应突显可持续发展战略核心内容的低碳设计理念。环境艺术设计不是一个孤立的专业门类,它具有多元学科的交叉性、行业的综合性、运行操作的协调性等特征。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宏观的艺术设计战略开发实施的指导系统,设计对象辐射了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的各个领域。当下人类面临着地球资源危机,未来人类文明的发展又遭受着严峻挑战,而环境艺术设计要以积极和理性的作为去面对。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应强化人文精神的塑造内涵,围绕人文素质教育增加可持续人文知识内容,建立低碳生活和低碳设计意识;提倡思辨式教育,加强受教育者的判断能力教育;在构建人文精神的过程中明辨是非,逐步清晰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是非观念。 本科教育体系中应包含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教育,艺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