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书是园林设计行业的大型工具书及园林设计人员的工作用书。本集内容为园林设计基础篇,包括园林设计基础、园林功能、风景资源、环境保护、自然保护区、遗产保护、徽志、标志等项。 本书可作为安装企业生产操作的技术依据,是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强调城市景观设计和建设绝不应是表面的化妆和美化,而是在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是在创造人类审美的而又是现实的生活场所、安全而健康的生态系统、富有意味的物质与精神空间,即天地-人-神和谐的人居环境。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中两篇在社会发展历史与国际视野里,以国际城市景观建设,特别是一个世纪前的美国城市美化运动的教训为鉴,直言目前盛行于大江南北的 城市化妆运动 乃是城市景观建设之误区,是在重蹈西方城市建设之覆辙,是封建君主意识、暴发户意识与小农意识的综合症,有必要唤起全社会,特别是城市建设决策者们的注意。 面对急速城市化时代里迷途的城市景观幼儿,本书呼唤其灵魂的回归、自然的回归、人性的回归和地方精神的回归。
由吴必虎主编的《旅游规划与设计(绿道风景道游径)》聚焦于线形廊道——绿道、风景道和游径这一旅游规划焦点与旅游目的地热点,对其进行概念解析和研究综述,并分别对三种类型的相关理论探索与实践案例展开阐述,对旅游规划师、景观设计师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大有裨益。
本教材是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与河南省尚兰园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郑州鑫楷景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河南省城乡建筑设计院市政园林分院、河南贝德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黄河园林集团有限公司等园林设计企业合作编写的,合作企业负责提供设计案例和相关项目基础资料,并参与教材编写内容的审定,学校负责资料的整理和教材内容的编写。该教材依据项目进行内容组织和编写,主旨是通过城市道路绿地设计、庭院设计、屋顶花园设计、滨水景观设计、城市广场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高校校园环境设计七个具体的园林设计项目,以设计任务引入相关知识,训练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园林专题项目的设计能力,针对性强,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设计能力,开拓学生的设计思维,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
《风景园林建筑造型设计》是风景园林建筑系列教材之一。本书是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与表达》一书中对风景园林建筑造型设计简要介绍的基础之上,系统地对风景园林建筑造型设计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并配有相应的建筑实例分析,使学生在了解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掌握风景园林建筑造型设计的方法。全书共分6个章节,分别为绪论、风景园林建筑造型设计分析、风景园林建筑体量与组合、风景园林建筑立面设计、风景园林建筑细部设计及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作品分析。全书理论结合实践,每章后附有相关思考题,供学生考研复习参考。 《风景园林建筑造型设计》适合风景园林、园林、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环境艺术设计及相关设计类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作为对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感兴趣人员的自学教材以及相关设计人员的参考用书。
由张晋石所*的《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意义》《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意义》系统阐述了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进而也对中国现代风景园林作了一定的思考,认为:一方面,我们塑造属于中国的景观,除了延续中国历史园林的**传统之外,也可以回到中国园林的本质 向自然学习;不仅将天然的山水风景作为参考对象,还可以放宽视野,将乡村景观作为研究和考察对象,从中汲取设计的语言和创作的灵感;另一方面,在当前我国乡村地区面临巨大发展和变迁的情况下,关注乡村景观规划,有助于改善我国乡村地区的人居环境,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改善国土面貌,也有助于学科向大地景观规划的层次进展。
《建设项目景观影响评价》为景观美学资源的保护而作,为推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深入发展而努力。书中简介了景观、景观美,景观美的欣赏和评价景观美学影响等基本内容、方法,提供了很多建设项目景观美学影响评价的实例,可供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科技和管理人员参考。景观美和景观审美是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普遍需求和偏好,《建设项目景观影响评价》亦可供环境保护教学、培训和一般科技人员、大中专业院校师生或具有一定文化知识水平的公众参阅。
城市园林是城市中的“绿洲”,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文化休憩等活动的场所,也为人们了解社会、亲近自然、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种种便利。园林绿地在丰富市民生活、美化市容环境、平衡城市生态等诸多方面均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城市用地规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书分为总论、各论两篇,共12个章节。在总论中概述了园林绿地的发展历程、功能作用、类型及相关指标,介绍了园林规划设计的内容、步骤及设计方法等;在各论中,依据我国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概述了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游园、城市广场、居住用地附属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城市防护绿地9类城市绿地的内涵、特征等,并结合 外典例论述、评析各类绿地的规划设计理念、手法及过程。 全书图文并茂,理论结合实际,内容 充实, 易于教学理解,适合高等院校园林、风
本教材中提倡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应该考虑的是保护景观的多样性,保持文化的多元性和不同文化间的对话。教材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研究和沟通,读懂土地与人的关系,读懂地形、水体、野花野草、动物迁徙、四季更替的规律;在景观设计学教育中给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思维开阔,理解多样性,鼓励他们探索和怀疑新思想,并有所创造。在此基础上,教材结合景观设计的学科定位、景观设计发展历程、景观设计的环境元素、景观设计的设计类型与景观设计的设计表达,系统理性地向读者阐述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知识,使读者走近设计实践的,直接系统地理解与掌握现代景观设计。本书是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设计案例的基础上,经过教学实践检验不断修改完成的,不仅适应高等院校的本科景观设计教学、高等职业教学,而且可以作为职业设计
本书对景观设施课程的教学定位、方法内容进行了全新的探讨,以景观设计学为理论基础,阐明了景观设施设计的空间类型、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与设计程序等诸多内容,对设施设计的时代趋势做了充分的讲述,引入了诸多新的教学观念,并在撰写的过程中注重前沿知识的拓展。 章至第三章以基础理论讲解为线索,配合大量的图片资料,让读者直观形象地掌握知识;第四章从以人为本、整体性、一体化设计等层面的阐述,让读者在一定高度上掌握景观设施艺术创新的设计理念与原则;第五章对地域性、生态化以及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期对 的景观设施设计教学研究有所启示;第六章对景观设施设计表现方法与实践内容做了详细充实的阐述,总结了大量规律性的颇具价值的参照。全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有较强的启发性和探索性。本书
本书以“风景名胜区社区”为切入点,试图探究风景区内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关系,针对“风景名胜区社区”进行了深入细致而又全面的剖析。不同于以往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对社区“排除式”的规划思路,试图从社区多重价值的识别出发,探讨风景区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能性和实现途径。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分别是:以风景区社区为核心的价值分析体系构建、风景区社区自组织治理途径探讨和风景区社区规划优化。 本书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深化细化风景区社区规划理论,改善现有风景区社区规划理论严重滞后于实践需求的状况;丰富和充实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地保护管理理论,并为世界范围内同一领域研究提供具有中国特点的研究思路和案例。针对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的 公园体制建设,提供有助于实现 公园社区协调发展的建议和参考。
本书以 建设部颁布的《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为依据进行编写,系统地介绍了风景区规划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应用。全书共分为12章,注重系统性,理论与应用结合,原理与方法并重。实例和案例的选取注重典型性和新颖性,兼顾不同地区,力求全面完整的反映风景区规划新的理念、内容和方法。 章主要介绍风景名胜区的基本内涵和发展历史;第二章介绍风景资源的种类和特点;第三章介绍风景资源调查和评价的基本内容、基础理论和方法;第四章论述了风景区规划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和方法,它们是风景区规划的依据和纲要。第五章至第十二章为专项规划部分,相关的规划均附有案例分析。第五章介绍风景游赏规划即旅游环境容量规划、总体布局、分区规划、游览路线规划的具体内容、基础理论和程序方法;第六章主要介绍典型景观如地质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