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的前沿问题(第3版)》第1~7章主要介绍了关于量子力学几率诠释的爱因斯坦与玻尔争论问题的研究、波粒二相性进展以及量子力学基础理论在其他方面的发展,例如:波函数的几何相、拓扑相、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的界限与宏观水平量子力学等。第8~10章论述了腔量子电动力学、量子霍尔效应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等领域的进展。第10~13章着重介绍了杨振宁-巴克斯特系统与量子力学的密切关系。 本书可供物理学工作者阅读、参考,可以对相关专业的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从基础理论学习过渡到专题科学研究起引导作用。
《相变边界条件下的热湍流动力学和热输运特性的研究》针对自然对流和相变边界条件耦合所涉及的复杂的动力学演化、热量输运和质量在不同相态之间的再分配等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进行实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建模相结合的研究。所涉及的相变边界条件包括高温系统内的汽-液相变以及低温系统中的液-固相变,对这两个方向的研究均从相变、(湍流)自然对流以及传热三者的耦合作用角度详细展开。 本书首先系统地阐述研究具有相变边界条件的热湍流动力学和热输运特性的背景与意义,凝练科学问题;然后关注在包含汽-液相变的热对流系统内,如何极大限度地增强传热、突破自然对流传热极限;接下来关注在包含液-固相变的热对流系统内,结冰动力学特性的决定因素、决定冰水界面形貌特征的物理机制以及移动液-固界面系统内的多平衡态问题;最后总
本书从非平衡热力学入手,力图系统研究摩擦磨损过程,进而建立其定量模型。它是作者多年来探索性工作的初步总结。 首先提出在摩擦学研究中引入新的学科基础和研究方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研究摩擦体系结构变化的基本形式(,2章);接着从非平衡态热力学角度研究摩擦体系的组成及其组互作用(第3章)。通过“熵”的引入实现具有不同物理量纳和张量阶的各因素的统一表述,是建立摩擦学系统定量理论的关键。熵的物理意义、摩擦过程各因素的变化与熵的定量联系和各个子过程的熵产生分析分别在第4、5和6-9章讨论。0章表明,摩擦热力学包含了流体的润滑理论。11章以微动磨损为例,证明摩擦力学分析的有效性;最后该理论被用于钛合金表面改性的设计及实验。 本书着力于展示一个新的观点,并研究与“摩擦系统热力
《量子信息物理原理》系统介绍了量子信息论的物理原理。全书内容包括量子测量问题、双态系统、量子纠缠与纠缠分析、Bell型空间非定域性及分析、退相干分析、纯化与相干性恢复、不可克隆定理与量子Zen0效应、量子态超空间转移、量子门与简单量子网络、量子算法、量子误差纠正与保真度、量子信息论等,共计13章。重点在于阐述物理原理。每章后均附有相关文献和习题。为自学和教学方便,习题均给出了详细解答。
《张量分析及在力学中的应用(第2版)》系统阐述了张量分析及其在力学中的应用。全书共分9章,,2章介绍张量的基础知识,第3~6章介绍张量代数、张量分析和黎曼空间的曲率,第7,8章介绍张量分析在弹性力学和损伤力学中的应用。第9章介绍Matlab和Mathematica在矩阵和张量演算中的应用。录A、B、C分别简述了经典的例题、正规正交化和曲线坐标系;录D提供部分录习题的证明或解题的全过程,可供教师和自学者参考。
朗道和栗弗席兹的《理论物理学教程》(共十卷)是国际公认的一套的物理学经典教材,以其内容广博、讲解精炼、方法独特等优点著称。《教程》对物理学各学科的基本原理、基础理论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细致地梳理,精心选材和组织材料,试图将从事理论物理所必需的物理学基础知识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其中特别包含了作者在相关领域的许多重要研究成果。《教程》从出版至今赢得了广泛的好评。成为物理学工作者案头常备的参考书,在物理学以及相关领域也是经常引用的重要参考文献。 《朗道力学解读》是为学习《理论物理学教程》卷《力学》所编写的辅导书,是作者鞠国兴在广泛调研相关文献资料和在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多年从事理论力学课程教学的
和版一样,本书还是首先充分论述和建立了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再应用数学物理方法,建立起各种典型流动问题的简化数学模型,又经过严谨的数学求解和理论分析,阐明了各类流动的特征流动图像和基本流动规律,并简要介绍了它们的应用背景,因此,本书是一本为适应“全国理科(力学)人才培养基地”要求而编写的“物理流体力学”类型的教材。 根据近代流体力学的发展现状,本书在再版时增补了若干非定常流理论的内容,同时改写了0章,包括增加了流动稳定性、非线性动力学和湍流高级数值模拟等方面的内容。
《流体力学》是日本机械学会(JSME)为了提高机械类高校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并考虑适应工程技术人员国际认证制度而编写的流体力学教材。全书共11章,可分成部分。章至第4章主要介绍流体力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流体基础性质、流动基础、流体静力学和准一维流动。第5章至第8章涵盖了流体力学工程应用的基本内容,包括动量定律、管内流动、物体绕流和流体运动方程式。第9章至1章的内容包括剪切流动、势流和可压缩流动。这些知识涉及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全书注启发读者对流体力学相关内容的感性认知和深入思考,既有基础知识简明清晰的系统描述,又有新知识的更新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