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4章。第1章从量子系统的基本概念出发,引出量子系统状态的描述,量子态演化、测量及量子系统复合所遵循的规则。它们对应量子力学的4个基本假设,是量子线路的基础。第2章以量子门为核心介绍量子线路的要素,重点介绍量子线路中常用的单比特量子门、双比特量子门、三比特量子门、多比特量子门、量子线及量子测量的描述符号和属性。通过简单量子线路讨论可逆性、叠加性、纠缠性、不可克隆性及量子线路等效,通过可逆性介绍Landauer原理。第3章介绍量子线路分析方法,重点介绍矩阵分析法、矩阵表分析法、状态演化分析法、二叉决策图分析法及仿真分析法。第4章介绍通信量子线路,重点介绍量子隐形传态、量子超密编码、量子纠缠交换、BB84量子密钥分配、B92量子密钥分配等通信量子线路。 本书可作为量子信息、电子信息、计算机类高年级
本书系统、详细地讲述了软球胶体系统的重要基本概念、理论模型、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讨论了典型约束势中经典胶体系统的结构、相图、缺陷、本征振动、熔解等一系列静态和动力学性质。书中讲述的数值模拟算法主要包括蒙特卡罗方法和分子动力学方法的基础理论,以及常用的能量极小优化方法等,并讲述了相关算法在不同胶体系统中的应用。本书基于经典胶体体系的基础知识和计算物理学的基本方法,重点介绍各种算法在经典胶体体系中的应用和理论结果的分析讨论。
依托“启真智库”这一联系广泛的高能级智库平台,基于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的深厚研究基础,同时吸纳汇聚两家单位之外的高水平专业人员,打造高水平智库型著作产品。内容包括量子科技相关子领域专题或政策专题报告(约15篇,每篇约5000-10000字)、产业分析报告(1-2份,每份约1.5万字)、文献分析报告(1份,约2万字)、国外重大政策解读报告(若干份)等。内容兼具可读性、资料性和学术性,体现一定技术专业性,将对浙江大学理工农医智库建设起到引领作用,为读者提供了解量子科技基本知识、知悉量子科技前沿热点、明确科技创新布局和政策思路提供高质量阅读资料。
《构建夸克》作为物理学史的一部经典,详细描述了战后基本粒子物理学发展的历史。为了对科学知识的作用进行重新评估,安德鲁?皮克林提出,科学家不是大自然被动的观察者和报告者。相反,他们通过实验和理论实践的社会性共生互动,成为世界的积极创造者。
量子力学获得了惊人的成功,至今没有一项理论预言是错的,然而量子力学还是显得迷雾重重。它告诉我们,物理实在是由观察产生的,并且这种“幽灵作用”能够在两个相距遥远的事件之间瞬时传递——无需借助物理力。从人类的角度来看,量子力学使物理学遭遇到意识问题。 本书描述了一些无可争议的实验事实以及量子理论对它们的公认解释,借助于风趣的故事和量子理论创立者们的趣闻轶事,用非专业术语浅显明了地阐述了现今各种各样的解释以及每一种这类解释如何遇到意识上的困境,同时介绍了近年来对量子力学的基础和奥秘的研究和应用的进展。 简言之,这是一本由资深专家用平实的大众语言撰写的,融亲身经历和当今理论前沿、技术前沿为一体的不可多得的枕边书。
20世纪见证了物理学无与伦比的进步。如果说,前半叶由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所主导,那么毋庸置疑,后半叶的明星就是粒子物理学。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生活的世界乃至整个宇宙都是由这些粒子及其所遵从的规律决定的。本书是国际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马丁纽斯?韦尔特曼的科普代表作,作者用生动通俗的语言描述了粒子物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那些的物理学家们工作和生活的趣事,带我们走入奇妙的粒子物理世界,也让我们距离神奇宇宙的最终谜底更近一步。
为了适应高等院校工科相关专业对原子物理与量子力学知识的需求,并考虑到工科专业学时数的限制,在认真探索了原子物理与量子力学知识和内容上的密切关系后,编者在多年工科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了本书。本书共分11章,描述了近代物理中的主要实验事实,从经典物理理论中的矛盾分析人手,逐步引入量子力学的概念并阐述量子力学理论,注重哲学思想、逻辑方法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编写时,充分考虑了工科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力求结构层次分明,内容讲解清晰,知识体系完整,并在各章节中安排了一些典型的例题和习题。 本书可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应用物理专业等各相关工科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物理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用书。
光子学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光学科学和技术,它对包括信息技术和医疗保健在内的诸多不同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纳米光子学是研究纳米尺度光一物质相互作用的光子学科学和技术,目前研究者们正在这一领域不断地发现新的现象,并开发传统光子学和电子学所无法比拟的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包括高效的太阳能产生、高带宽和高速的通信、大容量的数据存储以及柔性的高对比度显示器等。此外。纳米光子学可以提供新的强力的诊断技术以及光引导和活化治疗技术,它们都将对生物医学技术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书向学生们介绍了重要的和的概念,同时也为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提供了前沿的参考。本书计划面向这样的群体:他们希望了解纳米尺度上的光-物质相互作用机理以及光子学在纳米技术和纳米生物技术中的应用。本书由这一领域公认的领导者所编写,它为对材
本书对纳米流体流动传热和两相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重点论述,内容包括纳米流体的应用背景、制备方法和整体特性,纳米流体绕圆柱和通道内流动传热的数值模拟,纳米颗粒和流体之间主要作用的阻力和布朗力的模型改进,基于温度非线性分布的有效热导率的研究,与温度梯度剪切变化和颗粒旋转相关的热泳作用方式的提出和特征分析。
本书简要阐述了原子核结构理论中几个微观理论近年来的新发展,以及应用这些理论在原子核结构领域几个前沿热点问题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推转壳模型下处理对力的粒子数守恒方法、结团模型中的双核系统模型以及相对论平均场模型,详细介绍了这几个模型对原子核中的对关联、高自旋态、超形变态、反射不对称原子核性质、结团结构、核子谱对称性等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读者根据工作需要选读有关章节后,即可进一步阅读相关文献开展科学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