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防震减灾科普丛书》的第1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有关地震的基本知识进行了介绍。全书共分7章:首先描述了地震的发生背景,即我们生活的地球的演化历史、内部构造以及有关大陆形成的三个假说;在此基础上,解释了地震的成因,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地震的类型加以划分;然后阐述了全球范围内和我国范围内的主要地震带分布情况;后对地震灾害及发生地震时的伴生现象进行了直观的描述。此外,为了方便读者理解有关地震的基本知识,在第6章对一些常用的地震术语进行了讲解;在本书的后,选择了20世纪以来国内外的几个典型大地震呈现给读者。 本书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地震科普读物,也可供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的学生及教学人员使用。
油气地球化学是利用化学特别是有机化学原理,专门研究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与保存及其次生变化的一门科学,它既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学好油气地球化学这门课,不仅需要课堂的理论学习.更需要通过实际操作的实验教学和实习训练。然而,油气地球化学实验需要很多高、精、尖的分析仪器。为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较好地掌握有关分析方法和熟悉仪器知识,帮助理解课堂讲授内容,并具有一定实际分析和解决油气地球化学问题的能力,配合教材主要内容,我们油气地球化学教学小组特编写本实验/实习指导书。 本指导书分为两部分,部分为油气地球化学分析实验部分,重点介绍油气地球化学中常见测试项目的分析原理、方法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包括岩石有机碳测定、岩石热解生油评价、镜质体反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玩猫狂人”薛定谔写给每个人的科学通识书。这本轻松而有趣的小书不到10万字,却是影响了整个世纪的“科学圣经”:·首提“生命以负熵为食”的观点·开启“生命即信息”的认知革命·推动“分子生物学”的诞生·直接启发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薛定谔的兴趣从纯粹的物理学,转向了对生命与心灵问题的思索。为此,他进行了两场跨界演讲,在都柏林三一学院的系列演讲——“生命是什么”,以及在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演讲——“心灵与物质”。这两场演讲后来被整理出版成《生命是什么》一书。薛定谔的演讲震撼了学术界,号召并激励了一大批优秀的物理学家投入生物学研究,包括因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而获得诺贝尔奖的三位科学家——詹姆斯·沃森、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莫里斯·威尔金斯。这
《我的套百科全书:海洋生命》告诉我们在地球的表面,约有71%的表面积被海水所覆盖。在这广阔无际的海洋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生命:千奇百怪的鱼、千姿百态的海兽、五彩斑斓的海贝、长寿的海龟、爱筑礁的珊瑚、五颜六色的海星、像植物的海葵,以及海面上自由飞翔的海鸟等等,真是数不胜数。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秘密,让我们一起走近海洋,探索海洋生命的奥秘吧。
认识宇宙万物的不错入门导览,让天文学变得易懂、可用!美国天文学家西蒙·纽康的经典天文学巨著,风靡全球的科普知识读本。本书从宇宙结构讲起,介绍了天体的运行情况,包括太阳系、如何确定天体的位置、地球的周年运动等,进而讲述了观察天体的工具——望远镜——的发展变化,从最初的折射望远镜到反射望远镜,再到折反射望远镜,并新增了当下的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太空望远镜等内容。书中还详细介绍了耳熟能详的恒星、行星、星团、星系,以及彗星、流星、小行星等各种天体,并在最后新增了宇宙星系、探索地外生命章节,包括UFO、地球的起源、探索太阳系和银河系等,全面呈现了赖以生存的宇宙的主要构成形态以及各自的特点、宇宙的过去未来等丰富的天文学知识。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地球物理学基础中重力学、地磁学、地电学等方面相关基础知识、工作方法、分析步骤和研究技巧,本书的思想实质上是应用地球物理学方法的具体化和实用化。全书共分5章,主要内容有:实习的工作方法、实习仪器的工作原理与工作方法、野外实习的项目与要求、内业实践的项目与指标、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书尾的附件给出了相关的行业标准,以供实习者学习中参考。 本书内容涵盖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内容丰富,结构清晰,由浅入深,由单项到综合逐步提升。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本书不仅可以作为地球物理学、矿物资源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察工程等专业的学生实习教材和参考资料,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生、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参考。
.
本书从不同的地理角度,对海洋、湖泊、河流、山脉、原野进行了介绍。红色的海水,珊瑚形成的岛屿.沉不下去的死海.平静如镜的天池,黄沙沉淀而成的黄河,滔滔不绝的长江.波澜起伏的山峰,四季分明的天山,它们不仅仅“徒”有外表,更孕育了众多的文明,流传着动人的传说。 本书内容丰富、文字流畅,并配有大量精美图画,适合广大青少年朋友阅读,也可作为中小学教师的参考资料。
从赤道到两极,从沿岸礁石到深海底,不同环境里的海贝或爬行生活,或固着生活,或游泳生活。它们究竟如何行动,如何捕食,如何自卫?翻开魏建功主编的这本《海贝生存术》,谜底一一揭晓。
本教材共分为九个单元,主要介绍了测量基本知识、误差基本理论、地形图基本知识和施工测量基本知识,测量基本技能: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及其仪器的使用;直线定向与控制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及设备安装测量的基本内容,后以南方NES-320为例,简单介绍了全站仪的基本功能与应用。 本书可供中职学校建筑设备专业的师生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E2006]1093号)的安排制订的。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水电站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汤煜明、曹年红、江海深、姚峰、黄春雷、孙增义、王义忠。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l00761)。
进入21世纪,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海洋,将海洋视作可持续发展的新空间。中国作为世界海洋大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也必将以建设海洋强国作为重要的战略选择。 建设海洋强国,需要高精尖的海洋科技,需要繁荣的海洋经济,需要科学规范的海洋管理,需要强大的海洋军力,同时,也需要从基础做起,在全体国民中普及海洋知识,引导全民族认识海洋,重视海洋,亲近海洋,激发人们热爱、探索、开发与保护海洋的热情。做好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重陆轻海传统的国家,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邀请了四十余位活跃在我国海洋科教工作一线的专家、学者,以他们深厚的科学与人文素养为基础,结合世界海洋发展趋势和各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精心编写了这套《蔚蓝海洋知识丛书》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测量学习题与实训指导》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书共分十五章,主要内容包括水准仪及其使用、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和直线定向、全站仪测量、全球定位系统简介、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小地区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地形图的应用、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施工测量、隧洞施工测量、渠道测量、管道工程测量。本书前十章为普通测量学的基本知识,第十一至第十五章为工程测量部分。全书紧紧抓住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进行展开阐述,在内容上力求做到由浅入深,由具体到一般,内容简明扼要,图文结合,通俗易懂。
本标准代替CH/T1008--2001{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1:50000数字高程模型》。本标准与CH/T1008--2001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01:100001:250001:500001:i00000数字高程模型》,增加了1:5000、1:25000、1:100000数字高程模型成果的相关内容; ——按照GB/T1.1~2009的要求对标准的格式和体例进行了修改; ——增加了数字高程模型的成果构成(见4); ——修改了数字高程模型的成果分类,删除了不规则格网数字高程模型的内容(见5,2001年版的4.1): ——修改了1:10000数字高程模型成果的格网尺寸(见6.3,2001年版的5.2); ——删除了按弧秒划分的数字高程模型的内容(见2001年版的5.2); ——增加了数字高程模型的格网定位(见6.8); ——修改了数字高程模型成果起止格网点坐标的
数字正射影像(Digital Orthophoto)是将地表航空航天影像经垂直投影而生成的影像数据集。参照地形图要求对正射影像数据按图幅范围进行裁切,配以图廓整饰,即成为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简称DOM),它具有像片的影像特征和地图的几何精度,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数字正射影像图由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包括影像定位信息)、元数据及相关文件构成。相关文件指需要随数据同时提供的信息,如图廓整饰等。
“含油气盆地沉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主干必修课程,为了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加强学生野外和室内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新一轮教学计划,安排了20学时的野外和室内实践教学,主要内容包括标本(包括钻井岩心和野外样品)的观察和描述、单井沉积(微)相解释和编图、沉积相解释和编图、野外实习路线考察、岩石薄片观察和描述、粒度分析方法等。 本实习指导书针对当前沉积学在油气地质勘探和开发中的具体应用和需求,是在多年科研和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巩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该实习指导书参考和引用了邬金华(1991)“沉积岩石学”实习指导书和操应长(2002)“沉积学实验方法和技术”的部分成果,在此表示感谢。通过实习,要求达到以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