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灾害大典:西藏卷》自2001年开始编撰至今,历时5年时间,从区气象局档案室、区农牧厅、区抗灾办、区社科院等部门查阅、收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文献。《中国气象灾害大典:西藏卷》共分8章22节。全书记述了西藏有史以来的各种气象灾害的情况,重点记述了西藏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生的各种气象灾害。
本书作者在总结台风预报服务经验和相关科研工作基础上,探索了对宁波影响比较大的台风路径预报、强度预报、风雨影响预报、灾害及风险评估、决策与公众服务等方面工作,特别是对一些严重影响台风个例的分析,可以作为相似台风,在预报服务中提供经验。主要特点:一是涉及面广,关注了宁波等相近地区台风预报服务的主要方面,对当地预报员台风预报服务能力的提升将有明显帮助,从这个角度来说可能起到业务手册的作用,特别是可以作为年轻预报员学习的材料;二是针对性强,针对宁波地区台风预报服务的需要和难点,关注了东海台风路径的预报,东海台风近海急剧增强或减弱的原因,高影响台风风雨形成的原因及不同环流背景下风雨预报思路,都是针对当地业务服务工作需要展开的;三是关注了本地多源资料的应用,应用当地多源观测资料做近海台
围绕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气候变化问题,近10年有诸多研究成果。任福民等编著的《近60年影响中国之热带气旋》主要汇集了作者近些年在该领域特别是关于影响中国之热带气旋的观测研究方面的成果,同时也适当吸收了其他作者的相关成果。该书内容集中在热带气旋降水客观识别、影响中国热带气旋特别是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变化特征、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气候变化的可靠性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影响中国热带气旋活动的可能影响机理以及近60年严重影响中国的热带气旋个例小结等方面。 《近60年影响中国之热带气旋》重点突出、内容新颖、可读性强,可作为科研和大专院校大气科学教学的参考读物或气象相关领域业务科技人员的参考用书。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方法》介绍了灾害风险的定义,如何识别灾害风险、确定产生气象灾害的临界气象条件、分析临界气象条件出现概率、调查评估承灾体的易损性以及最终如何做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作者还讨论了使用灾损资料做风险评估时应注意的问题和订正的方法,研究了为获取县域灾害风险区划所需精细资料可能用到的方法,为县域风险区划提供了参考依据。
西北地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受西风环流和东亚季风区西北部边缘季风环流的影响,降水分布不均、变率大,生态环境脆弱。温度和降水量是我们目前能够较方便获取的最基本的气象观测资料,也是影响生态环境最重要的因素,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实时监测了解旱涝分布状况,但如果是针对现状对未来气候趋势有较准确的预测,将在决策服务和公益服务中赢得主动。 作为长期在线从事气候工作的业务人员,脑子里经常装的是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的温度、降水量实况以及它们的历史演变,这是一种职业习惯,需要经常回顾历史,而电子版的资料是单站要素资料,没有“片”的概念,要是手边有一本资料图集就会方便得多。于是,在2006年初夏开始着手准备这本图集,其间多次与气象出版社编辑就图面设计等进行沟通,充分交换意见,经过精心策划
《大辞海》是特大型综合性辞典,它的出版,填补了中国辞书的一个空白。 迄今为止,《辞海》是我国的一部大型综合性辞典,它既收单字和普通词语,又收各类专科词语,兼具语文辞典和专科辞典的功能,收词丰富,检索方便,实用性强,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随着人类知识积累创新速度的加快和我国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不少文化层次较高的读者对《辞海》的查检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国此在继续编纂《辞海》新版使其适应时代要求的同时,编纂一部比《辞海》规模更大、所收字词更多、内容更丰富的特大型综合性辞典实属必要。 《大辞海》的编纂以《辞海》为基础,继承《辞海》的优点并加以拓展,以增收《辞海》尚未涉及的新领域和各学科的新词新义为重点,适当补缺漏。全书收词约25万条,共约5000万字,均为《辞海》的两倍以上,按学科分类编纂分
《天山山区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从遥感和气象角度系统总结了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研究,以遥感降水数据为支撑,对无资料区的降雨与降雪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基于气象学基本原理,建立了地形地貌的降水空间降尺度方法,以及下垫面影响下的雪水当量尺度转换方法,并以天山山区为例,详细介绍了数据处理、分析和方法构建的关键环节,分析了降尺度数据的时空变化特征,对资源环境遥感和水文气象等研究者具有参考价值。
本书中作者深入探讨了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地球升温的始末。
亲爱的读者朋友,当自然灾难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翻阅《避险与救助全攻略丛书:自然灾害避险与救助(第2版)》,你将从中了解自然灾害的无情与应对的方法。因此,请你带着以下问题阅读《避险与救助全攻略丛书:自然灾害避险与救助(第2版)》: 1.奇妙而不平静的自然界 2.可怕而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3.自然灾害的发生有什么预兆 4.面对各种自然灾害,应该怎样防范和应对 生命可贵但很脆弱,愿大家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让我们远离自然灾害。
《中国雷电监测报告(2011)》在对比了2010年全国雷电活动情况下,对国家雷电监测定位网监测到云地闪的位置和密度进行时空分析统计,逐月总结了我国2011年全年雷电活动情况,详细统计了2011年全年雷电(回击)密度、雷暴日、雷电小时数、雷电极性、雷电频数、平均强度和雷电发生规律等各项雷电气候参数及2011年全国雷电探测站运行情况。着重分析了全国部分省(区、市)局部区域的雷电活动特征。最后,《中国雷电监测报告(2011)》总结了2011年中国气象局为其他部门和行业开展的雷电灾害公共服务、行业服务和专项服务三个方面的预警服务工作。 《中国雷电监测报告(2011)》是一部2011年雷电活动的资料和工具书,可供气象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人员使用,也可供电力、农业、航天航空、交通、地理等部门进行防灾减灾决策等参考。
本书是高等农林院校的专业基础课教材。全书共8章,包括辐射、地气系统的热状况、大气中的水分、气压和风、天气与气象灾害、气候、农业气候与林业气候、小气候。本书内容着重阐述基本原理,介绍基本知识,同时能联系农林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在介绍基本知识的同时,力求反映本学科的前瞻性,本书的特色是紧密结合农业与林业生产实际情况,书中很多具体例子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针对性,与工作中实际应用相符。本书还可供环境、地理、水文及其他专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