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介绍了《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中规定的14类气象灾害47个预警信号的图标、标准和防御避险常识,重点以图说话,语言通俗易懂,教会人们在面对气象灾害时应如何应急避险。
本书针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运用气象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详细地介绍了农业气象、林业气象、气象能源、污染气象、医疗气象、建筑气象及交通、通讯与气象等。本书侧重于方法的说明和知识的实际运用,在每章后附有习题与思考题。本书内容全面,安排合理,逐步深入,叙述上准确清楚、深入浅出、简明易懂、便于自学。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气象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气象、农业、林业、海洋、航空、环境等部门的科研人员和业务人员的参考用书。
一册自然科学家爬梳历史文献,探讨中国气候变化及其规律的图书。作者从文献中发掘资料,借助现代科学理论进行分析比较,创造性地提出观点,是一篇篇充满知识、趣味盎然的科学小品。
北极熊濒临灭绝、珊瑚礁大面积死亡、太平洋岛国即将沉没、突然爆发的传染病、改朝换代的起因……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事件的背后都和气候变化息息相关,而气候变化的原因则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关系密切。《气候变化的故事》一书用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图片向读者讲述了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并警示人类要善待自然,保护好自己的家园。 《气候变化的故事》由孙健主编。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10年1月20日国务院第9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由温家宝总理签署第570号国务院令发布,并于2010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是继《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之后,国务院出台的第二部气象行政法规。它的颁布实施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是科学防灾、依法防灾的具体体现,标志着我国自然灾害防御法律体系更加完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法律依据更加充分,法律保障更加有力。 《条例》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相关规定,在总结多年来气象灾害防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有关内容进行了深化和细化,从而作出的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法律规定。在《条例》制定过程中,国务院法制办先后三次征求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和31个省级人民政府的意见,召开专家论证会,赴浙江、江西等
《农业气象观测与数据分析(第二版)》以中国气象局业务部门的规范观测和分析方法为基础,注重对学生开展农业气象要素观测技能和数据资料处理分析能力的培养,在介绍传统常规的观测手段和方法的同时结合农业气象学科应用服务和观测手段的发展,介绍了现代农业气象观测中的一些新仪器和新技术,保证了教材内容的基础性、规范性和先进性。《农业气象观测与数据分析(第二版)》共为九章十五个实习,主要包括辐射、温度、湿度、风、气压、降水、蒸发和云等气象要素的测量原理、仪器安装维护、观测方法及步骤,农业小气候观测和气象数据资料的整理、统计、分析及应用。教材内容展现了运用气象科技服务农业的新领域、新技术和新方法,也为建立农业气象减灾防灾保障体系提供技术支持。
《风云二号卫星业务产品与卫星数据格式实用手册》主要介绍了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业务产品的名称、定义、生成原理和应用,同时对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业务系统每天实时获取的外十余颗气象和环境卫星数据格式作了详细说明。《风云二号卫星业务产品与卫星数据格式实用手册》可供卫星气象和卫星遥感应用的科研、教学和服务等相关行业人员参考。
本书根据“气象安全生产事故风险管理与实践”研究课题的科研成果,结合近十几年从事安全气象工作具体实践经验和“气象信息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学校气象灾害敏感单位认证管理研究”“煤矿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研究”“气象灾害敏感单位安全气象保障技术研究”“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在城镇供水企业的应用研究”“气象灾害敏感单位风险评估技术研究”“重庆三峡库区长江航运安全气象保障系统示范工程关键技术研究”“重庆高速公路安全气象保障系统示范工程关键技术研究”“设施农业防雷技术研究”等课题的研究成果,并参考外有关安全气象等方面的文献资料编著而成。全书共分八章三十八节,分别对气象与安全生产的关系、气象安全生产、气象安全生产工作、气象安全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气象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形成机理研究、气象安全生产
《21世纪的气候》汇集了全球气象学家的精品短文,在世界气象组织(WMO)的赞助和世界气候计划(WCP)的指导下,由一个国际专家组编纂而成。这些专家对整个20世纪的全球气候系统作了充分的、综合的、精辟的总结,对世人瞩目的天气气候事件作了详尽的描述。此外,书中就人类观测和监测气候系统的能力发展过程进行了追踪溯源,并概述了当前人类对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的可预报性的认识。书中最后就如何把我们在20世纪获得的气候方面的经验运用到21世纪造福于人类社会作了展望。 《21世纪的气候》使用了大量精美的图片,行文通俗易懂、优美流畅,对21世纪伊始气候对人类提出的挑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全书论据丰富,图文并茂,既能吸引对气候问题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也可作为有价值的教科书使用。 历史前进到20世纪末,气象学家发现,自然原因
本书全面系统地展示了1945-1949年人民气象事业在党的领导下酝酿、开创、发展的历史进程,真实记载了党对创建人民气象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多侧面记叙了老一辈气象工作者艰苦创业、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革命情操,精辟地概括了延安时代气象事业的成功经验。全书融史料性、趣味性、艺术性、教育性于一体,是延安时代人民气象事业发展历史的珍贵史料荟萃,同时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气象行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
《气象科研与预报中的多元分析方法(第2版)》较详细地叙述了多元统计分析的基本理论及其在气象科研及预报中的应用。内容包括概率论基本原理、统计检验、选择信息的预报因子、回归分析、二分类预报、考虑经济效益的决策、主成分分析、气象场的经验正交展开、气象场的奇异值分解、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及奇异谱分析等。各种方法都附有原始数据资料以及详尽的计算步骤和结果。《气象科研与预报中的多元分析方法(第2版)》可供气象台预报员、科研工作者参考,亦可作为高等院校气象统计预报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对于从事农业气象预报、水文、海洋、地震预报、地质数学、生物统计、市场预测、医学统计的科技工作者和有关院校的师生也有参考价值。
《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日历(公历2017年)(精)》主 要选取已入选“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大典”的365个地 理标志产品代表,结合2017年日历信息,以日历书的 形式展现地理标志产品的精美设计和整体特色。本书 内容每月份开篇用一张精美的地理标志产品特写图片 跨页设计,每月设置一个月份节气对应主题,每天日 期页面偶数页用地理标。本书由本书编委会编。
“北京的一只蝴蝶翅膀一拍,纽约的天气就会变化。”本书从“蝴蝶效应”这个高度出发,论述了天气预报、热对流和暴雨、大气环流的基本型式、气候变化、雪花形成、大气湍流等气象学上最基本的物理问题。也从而说明了从牛顿力学开始的物理学正在香烟就像气象学这类复杂问题的非线性物理学发展。
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全球气候的变化已经向人类发出了警报,工业的飞速发展,经济的高度繁荣是否必须以环境作为代价,气候危机,应该掩盖事实真相还是要寻求对策?《炎热的地球》以大量惊人的事实告诉了我们答案:气候异常引发的自然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恶化最终将会给人类的政治和经济生活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导致政治动乱,社会冲突,甚至爆发战争。作者还进一步指出,人类面对气候危机的过程,也是一个利益再分配的国产化过程。作者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看到隐藏在环境危机之后的种种利益冲突……
《现代生态学讲座(6):全球气候变化与生态格局和过程》根据“第六届现代生态学讲座”的主题报告,经过评审和筛选编著而成。各章作者多为在气候变化与生态格局和过程方面成果的学者。《现代生态学讲座(6):全球气候变化与生态格局和过程》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响应有关的一系列热点论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论述。这些论题包括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格局及区域特征,气候变化对森林、草地等生态系统的分布、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植被恢复和生物入侵的影响,以及生态系统的风险评价和管理决策。《现代生态学讲座(6):全球气候变化与生态格局和过程》主题明确,内容翔实,题材新颖,图文并茂,可供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和教学人员阅读,也可作为研究生的教科书或参考书。
《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日历(公历2017年)(精)》主 要选取已入选“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大典”的365个地 理标志产品代表,结合2017年日历信息,以日历书的 形式展现地理标志产品的精美设计和整体特色。本书 内容每月份开篇用一张精美的地理标志产品特写图片 跨页设计,每月设置一个月份节气对应主题,每天日 期页面偶数页用地理标。本书由本书编委会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