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玩猫狂人”薛定谔写给每个人的科学通识书。这本轻松而有趣的小书不到10万字,却是影响了整个世纪的“科学圣经”:·首提“生命以负熵为食”的观点·开启“生命即信息”的认知革命·推动“分子生物学”的诞生·直接启发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薛定谔的兴趣从纯粹的物理学,转向了对生命与心灵问题的思索。为此,他进行了两场跨界演讲,在都柏林三一学院的系列演讲——“生命是什么”,以及在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演讲——“心灵与物质”。这两场演讲后来被整理出版成《生命是什么》一书。薛定谔的演讲震撼了学术界,号召并激励了一大批优秀的物理学家投入生物学研究,包括因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而获得诺贝尔奖的三位科学家——詹姆斯·沃森、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莫里斯·威尔金斯。这
本书总结了我国两代人在铀矿地质领域辛勤耕耘的成果,并介绍了近一年来0年来世界铀矿工作者的主要成果。本书集原铀矿物学、铀地球化学、铀矿床学三门课程于一体,并增加铀成矿机理和铀成矿省(区)。本书系统地阐述了铀矿地质理论、成矿作用;系统简要介绍了铀元素性质、铀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常见铀矿物;系统简要介绍了外主要铀矿类型矿床实例;系统简要介绍了铀成矿省(区)在全球的形成及演化,在世界各地和我国的主要成矿省(区)特征与矿床简况。
本教材根据高等学校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等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编写,共分为11章:章为区域工程地质研究;第2章和第3章分别为土体及岩体工程地质研究;第4章是水流作用工程地质研究;第5章、第6章及第7章分别为地基、边坡稳定性和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工程地质研究;第8 章和第9章分别为工程地质环境评价及工程地质新方法新技术;0章和 1章为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及评价。 本教材适用于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等相关专业,也可用作水利水电工程、交通工程、矿山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等专业的参考教材,以及供勘察、设计、施工等技术人员参考。
《锰矿GIS分析与评价——以桂西-滇东南地区为例》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研究成果的归纳和总结。 针对我国锰矿资源保有量严重不足和锰矿需求量不断增加的矛盾,将GIS分析技术与矿产资源定量评价理论结合起来,提出成矿信息场分析和组合作用域信息集成等新评价方法,较好地解决了矿产资源定量评价信息不对称、地质信息提取不充分的技术难题。以桂西一滇东南锰矿集中区为研究区,系统地开展了研究区的多元地学空间数据库建立、成矿信息定量分析提取、锰矿GIS综合找矿预测评价、预测远景区的圈定和资源潜力制图,提供了研究区的预测资源量和示范区的找矿靶区等评价成果。 本专既可作为地质找矿领域的地质科研工作者、GIS应用研究者、国土资源规划部门、生产一线地质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
本书是《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系列丛书》之卷四。主要论述了湖泊环境中形成的泥质烃源岩与海陆相环境中形成的碳酸盐岩烃源岩在热模拟实验条件下的固体有机质和油气的演化特征,论述了烃源岩的生烃机理与成烃定量模式,讨论了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烃源岩生烃过程中的催化机理和催化生烃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地质条件下碳酸盐岩的油气生排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烃源岩的排烃机理和排烃模式。 本书可供从事油气勘探的地质工作者及相关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本教材是国家“653工程”煤炭行业煤田地质与测绘领域培训教材之一。教材内容以煤炭地质勘查为主线,着重论述煤炭地质勘查、技术经济评价和资源管理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力图反映我国煤炭地质勘查工作的现状和本学科外发展水平。包括:煤田地质学基础理论新进展、煤炭地质勘查方法、遥感和物探技术、钻探技术、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煤炭资源管理等方面内容。 本书不仅可作为国家“653工程”煤炭行业培训教材,亦可供从事煤炭地质勘查与资源评价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参考。
《基础地质学实验实习指导》紧抓地质实践与课堂理论教学相结合的要点,对矿物、岩石的观察及地质图阅读分析的方法及野外工作的理论知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结合实习点具体地质的地貌特征,有针对性地展开地质实习的相关内容。
本教材是在徐开礼、朱志澄主编的《构造地质学》(第二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基本框架仍保留了原教材的体系,同时,将20年来构造地质学取得的新进展和新认识增补到相关章节中。教材重点对主要地质构造(槽皱二、断层、节理、线理、劈理等)的形态特征、分类依据、组合型式、成因机制进行了系统论述;对岩浆岩岩体和变质岩区的特有构造安排了.专章讲述;新增了新构造运动的相关内容。另外,为了便于教学,将极射赤平投影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构造地质学实习教材,以及地质图中常用的图例、代号、色谱等要件也一并附于书后。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地质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亦可供相关专业的生产及科研人员参考阅读。
《沙漠化与沙产业》重点论述了沙漠化现状及趋势、沙漠化防治与水、沙产业、沙生植物、沙漠化防治基本经验、沙漠化防治的任务与发展趋势,《沙漠化与沙产业》资料来源翔实准确,立论分析全面深刻,经验总结独到精辟。可为全国沙漠化防治工作者、环境保护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关心此项工作的领导、农业科技人员、从事沙产业生产和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和广大学生提供重要参考。
本书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二十余年来在油气藏地质研究方面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升华,是结合中国典型油气藏特征对油藏地质学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全书集基础理论、技术方法与应用实践于一体,阐述了油藏“格架”的复杂性及复合性,“储层”形成的层次性、结构性与非均质性,油藏内“流体”分布的差异性,“油藏”类型特征及模式,开发过程中储层与流体性质的“动态”变化,“剩余油”的形成机理与模式。系统总结了在发现油气藏、认识油气藏、开发油气藏、管理油气藏过程中所采用的系列新技术、新方法。 本书对广大油气勘探与开发工作者有很大的参考作用和实用价值,对石油大专院校师生也是一部很好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