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是时间机器,也是地球历史的见证者。本书可以看作一次地质实地考察,作者带我们穿越地球上令人难以置信的岩层和它们所承载的历史,教我们破译身边的岩石 从后院的石头到山脉,并逐层追溯地球的历史。 从史前地球大陆板块的移动,到当代人类的影响,再到太空探索的未来表面,本书涉及了一系列非凡的主题,包括钻石火山,古老的海岸线、河流、沙漠和珊瑚礁,动物如何改变岩石,泥浆的制作,城市岩层,人造岩石和矿物,当前的石灰岩危机以及技术化石等。 书中的230幅精彩图片捕捉了地球的强大力量、雄伟景观和厚重历史。岩石承载了恐龙时代的地貌景观和消失的海洋的记忆,展示了地球绿化和自然力量影响的证据,并传达了有关气候和能源消耗的线索。
一卷论述地质学发展史和地质现象古今变化的原理;第二卷论述无机界现时正在进行的各种地质变化;第三卷论述有机界在自然选择、地理分布和移徙 ,以及在人工驯养 、培植等条件下所引起的变化;第四卷为地质学的基本内容。
你以为无解的方程组真的无解吗?维特根斯坦说:“数学是各式各样的证明技巧。”如何用数学重新求证我们的人生?小到电饭锅为什么不会糊底,筷子夹不起来豌豆怎么办;大到如何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这些看似与数学无关的问题其实都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维。勤能补拙的大数定律、权衡利弊的稀疏概念、貌合神离的条件独立、精益求精的数值解法、体现中庸之道的最小二乘法……数学公式和算法背后的智慧帮助我们更好地看清这个世界,并在遇到问题时提供更科学的视角,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很多事情的最终结果是我们不能预见的,但是,这个结果发生的概率是我们可以靠努力提高的。《心中有数》教你像电脑的处理器一样,快速、深层地剖析事物的“利与弊”,在接受不完美的前提下,通过数学思维权衡多方的利益,找到很好的
本书为《防震减灾科普丛书》的第1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有关地震的基本知识进行了介绍。全书共分7章:首先描述了地震的发生背景,即我们生活的地球的演化历史、内部构造以及有关大陆形成的三个假说;在此基础上,解释了地震的成因,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地震的类型加以划分;然后阐述了全球范围内和我国范围内的主要地震带分布情况;后对地震灾害及发生地震时的伴生现象进行了直观的描述。此外,为了方便读者理解有关地震的基本知识,在第6章对一些常用的地震术语进行了讲解;在本书的后,选择了20世纪以来国内外的几个典型大地震呈现给读者。 本书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地震科普读物,也可供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的学生及教学人员使用。
本书讲述了一种理解和学习微积分的新思路。书中通过探索微积分发展历程背后的数学动机,展现了这一数学基本工具的魅力。作者根据自己研究和教授微积分的丰富经验,结合多年从事中学和大学数学教育的心得体会,对传统的微积分教学方式,即大多按照从极限、微分、积分到级数的顺序进行学习的方法提出了异议,探讨了一种更有趣、更易被接受和理解的学习方法。作者写过不少富有启发意义的微积分教材,此次利用自己在教学与研究方面的特长,写成了这本内容丰富、风格有趣的“小书”。本书适合中学以上水平的数学爱好者、学生和教师阅读。
元素周期表是人类科学伟大的成果之一。同时,貌似枯燥的表格背后则是一个充满激情、冒险、背叛以及执着的故事宝藏。 《元素的盛宴》是一本关于化学与人类生活的既严谨又妙趣横生的科普著作,作者搜集了大量科学史和人类目前鲜为人知的史料,用幽默之笔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化学与人类充满“爱恨情仇”的历史传奇。 你知道氮肥是德国人研究烈性炸弹时顺便发现的吗?你知道水银在很长时间里是作为泻药使用,而镭最初居然是被用来制作保健饮料的!门捷列夫是在打扑克时想出了元素周期表,格拉泽看到啤酒气泡悟到了探测粒子的新方法…… 这些闻所未闻的事件,都是山姆探险化学史的重要发现——它是化学与人类生活交互作用的一部趣味史,也是无数科学家探幽寻微的一部真实的冒险故事。
大多数人每天醒来时都会考虑几个问题:今天要去哪里?现在是什么时候?外面有多冷?有意无意间,对长度、时间和温度的衡量确定了生活的节律。这三个度量中,我对最微妙的那个温度最着迷。过去几千年里,人类对长度和时间的日常理解并没有太大变化,尺子和钟表也很早就问世了。温度就不同。虽然人人知道就连一个婴儿都能分辨冷热,但是我们学会度量温度却只有几百年。比如,我们知道太阳的中心温度,对地球的中心温度却不甚明了。比如,无论生活在北极圈还是撒哈拉,为什么人类的体温保持不变?为什么它始终是华氏98.6度(摄氏37度)?为什么大多数哺乳动物和鸟类都有着大致相同的体温?又比如,我们感染时会发烧,为什么会演化出这样的功能? 温度,不只是数字。在动笔之初,我就知道自己要在这本书里探讨一系列重大问题。过去的一百年,
1925年夏天,在荒芜、偏僻、北风肆虐的黑尔戈兰岛上,23岁的德国青年沃纳·海森堡在此构建了“量子论”,揭开了挡在我们与真相之间的那道帷幕。这一伟大的科学革命,拥有将广岛、长崎瞬间夷为平地的威力,也在人类的精神世界投下炸弹。当原本坚不可摧的事物受到质疑,就会打开新的道路,让我们能够看得更远。 从量子纠缠到多重宇宙,经典物理世界崩塌后,以量子理论重新阐释我们如何存在于宇宙之中。
本书以生动有趣的文字,系统地介绍了从数的产生到微分方程的全部数学知识,包括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两方面内容之精华。这些知识是人们今后从事各种活动所必须的。书中为广大读者着想,避开了专用术语,力求结合日常逻辑来介绍数学。读来引人入胜,枯燥之感。从中不但可得益于数学,而且还可学到不少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本书提出了“碱性成岩作用”的概念,探讨了成岩作用过程中陆源碎屑岩储层中主要造岩矿物的稳定性,以及储层中石英溶解的原因和石英直接溶解现象的识别方法,总结了碱性成岩作用下成岩事件的发育特征及其对储集空间的影响,并对泌阳凹陷核桃园组和塔西南坳陷柯克亚地区西河甫组储层中碱性成岩作用的成因进行了初步研究。 本书可供地质类高等院校师生以及从事沉积学、石油地质学等专业的科研人员及油田技术人员参考。
《气井水合物监测与预警》讲述了气井测试或者生产时,井口附近经常会生成天然气水合物并形成冰堵,严重影响正常作业。为了较大程度地避免这一事故,本书以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机理与相关实验研究为基础,结合气藏渗流、井简多相流、地面管流等理论方法,集成创建了与现场数采设备实时连接的气井水合物监测预警系统,用以即时预警预报,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加强现场操作人员的预防水合物意识。同时,基于理论方法和现场实际的调研与研究,全面总结了水合物预防和水合物解堵技术,并就准噶尔盆地气田水合物生成特征提出了相关预防建议。
陈运泰院士地震通俗读物 系列,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广阔领域,选取公众关注的专题,聚焦于地震科学基础知识的普及,积极传播科学思想方法,以介绍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等地球科学理论为基础,系统普及地震的形成机理、特点特征、相关现象、地理分布、震级、烈度、次生灾害、防灾减灾等知识,并就地震预警预测、全球数字地震台网发展等学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地震成因与机制》从地震成因概述、地震的地理分布、地球内部结构、岩石层板块、板块运动、板块-地幔对流模式、板间地震的成因、中深源地震的成因、板内地震的成因和地震机制 弹性回跳等方面进行阐述,向读者普及了地震成因、地震机制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
《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主要介绍了地质学发展简史,地球的表面形态特征、物理性质、圈层结构及物质组成,地质年代,发生于地球表面环境中的各种地质作用(如风化作用,陆地流水、风、海洋和湖泊的地质作用),成岩作用与沉积岩,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岩浆作用与岩浆岩,变质作用与变质岩;扼要叙述了板块构造学说,造山带与盆地的基本知识,矿产资源的基本知识,地质环境与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地震、山崩、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与塌陷等地质灾害的特点及预报和预防。
《普通地质学(第3版)(彩色版)》在夏邦栋主编的《普通地质学》(第二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基本框架仍保留原教材的体系;同时,将近年来地球科学各领域所取得的新理论、新进展与新发现增补到相关章节中。教材由20章组成,从地质学研究的微观对象元素到显观对象矿物和类岩石再到行星地质,从内动力学到外动力学再到构造,从若干重要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到环境地质学等,彼此既各具特色,又环环相扣,构成了一个完整、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 《普通地质学(第3版)(彩色版)》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地学类的教学用书,亦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地球科学爱好者参考阅读。
《板块汇聚地幔柱对云南区域成矿作用的重大影响/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编著者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 云南地处特提斯成矿域和滨太平洋成矿域的交汇部位,而西南 三江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并流地区是印/亚板块的拼合部位,是全球为复杂的造山带之一。它既经历了特提斯的构造演化,又遭受印度一欧亚板块碰撞和高原隆升的强烈改造。该区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流体活跃,成矿作用复杂多样,矿床类型齐全,是全球著名的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带,其翻江倒海的构造运动使多期构造形迹广布于各构造带,新构造运动形成的高山峡谷深切割的地貌景观使得地质现象自然呈现,因而也被称为天然地质博物馆。这里拥有一大批大型超大型矿床,并且不断发现大型超大型矿床,它是我国*潜力的金属矿产富集区,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
本书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针对岩溶地区特殊的资源、环境等问题都与岩溶管道水有关的现象,充分利用中国岩溶地区面积辽阔,环境跨度大(高原岩溶环境、山地岩溶环境、平原岩溶环境及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岩溶环境等)的优势,选择中国岩溶地区,以典型岩溶多重介质环境中岩溶管道水流系统为对象。主要介绍了岩溶多重介质环境与岩溶水地下系统、岩溶地下水系统、岩溶地下水系统研究方法、岩溶管道水系统与岩溶地下河系统基本特征及数学物理表述、岩溶管道水系统与岩溶地下河系统物理模拟模型设计及模拟方法、岩溶管道水系统与岩溶地下河系统物理模拟的应用等内容;同时,书中还提出了许多留待以后深入、系统研究的课题。 本书内容具体,力求突出研究方法的应用性,可供水文地质、路桥及路基基础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领域的科研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人类以及所有地球生物得以繁衍的能量之源,他的一举一动对人类的发展历程和命运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人类一直将太阳作为研究和探索的目标。 本书回顾了人类对太阳的认识过程,从肉眼直视到通过望远镜观察,再到借助卫星完成空间精细观测,太阳上的日冕、日珥、黑子、耀斑等结构和活动现象越来越清晰;通过场景的再现,描绘了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太阳风暴事件,将一个不同于人们日常认知的太阳娓娓道来。 幽默轻松的语风和生动传神的插图,协助读者通过阅读去认识复杂多变的太阳活动,了解太阳对人类现代社会所造成的影响,激励青少年读者“飞向深空探索宇宙”的热情。
从2006年开始,作者在内蒙古高原上义务植树已经有九年了,也是亲自参与并见证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恩格贝地区在一群志愿者的手中,是如何从当年的黄沙漫漫发展到今天美丽的国家4A级景区。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问题已经尽了很大努力,光是拨款就已经是天文数字,但是荒漠化还是越来越严重,我们迫切需要对生态观做进一步的反省。有什么样的观念导致什么样的行为。当今,要想解决世界的生态问题就要首先建立我们正确的生态观。在这本书里,作者希望通过种树九年的亲身实践和体会,同大家探讨和交流什么是正确的生态观。
《数值天气和气候预测》为研究生、研究人员和专业人士提供了关于天气和气候预测综合而易懂的论述。针对大气模式的使用,讲授其优点、缺陷和实践,对在各个方面应用模式的学者们来说是本理想的书籍。书中描述了不同的数值方法、资料同化、集合方法、可预报性、陆面模拟、气候模拟和降尺度、计算流体动力模式、基于模式研究的试验设计、检验方法、业务预报,以及空气质量模式和洪水预报等专业应用。 《数值天气和气候预测》基于作者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科罗拉多大学30多年所教授的课程,也得益于作者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模式实践经历。 《数值天气和气候预测》将满足在研究和业务应用中需要了解大气模式的人士,适合作为天气和气候预测分支学科的教科书,也可作为具有大气科学、气象学、气候学、环境科学、地理学
用简洁优雅的信息图呈现宇宙,一部艺术化的太空百科全书!在这本由英国天文学家、航天专家、科普作家、平面设计师扎克·斯科特一手包办内文、绘图与设计的图书里,从宇宙大爆炸到黑洞“蒸发”,从发现暗物质的神奇力量到探测遥远的系外行星,原本繁杂晦涩的天文知识被转化成一幅幅简明易懂的信息图,宇宙的历史、天体的运作一目了然。书中涵盖了太阳系的结构、恒星的性质、系外行星探测、星系天文学一直到大爆炸理论乃至宇宙的死亡等所有关键天文主题。无论你是天文学小白还是资深爱好者,都能以“读图”的方式轻松理解宇宙之精妙。
湿地学科是一门新兴的 学科,目前基础较薄弱,急 需加强对湿地研究的方法体 系进行系统整理。任何一门 科学研究都需要采用正确的 方法,也是得到正确结果的 佳途径。湿地研究法是以 解决湿地问题为目标的通用 理论和方法体系,包括环境 、阶段、任务、目标、工具 、方法、技巧等,直接影响 到研究的水平,是开展湿地 研究的一项 基础工作。由 于湿地多样而复杂,而研究 目的和认识水平不同,对研 究方法的应用也就不同,同 时研究方法随着时间、地点 、环境的变化也发生着变化 。 本书内容不仅包含湿地 植物、动物、水、土壤、气 象环境、沉积物、微生物等 湿地元素,而且还应用自动 化、信息化技术,包含了湿 地研究的3S技术和湿地大 数据研究方法。本书将为行 业科研机构、大学、管理部 门提供一本基础科研和生产 实践用书。
本书一方面立足于对大陆边缘多年的地球科学研究,另一方面立足于对《公约》第七十六条的深入理解与实践,开展了对大陆边缘地质地球物理的特征研究,提出了主要三类大陆边缘对划界影响的不同要素,通过分析研究三类大陆边缘的地形地貌、地球物理、构造、板块边界、沉积发育及大陆边缘演化等特征,结合各沿海国提交的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划界案例的分析,深入浅出的阐释了大陆边缘对外大陆架划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