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走向海洋》是一本译著,原著者为美国海军军事学院的专家学者。 近些年,中国在造船、海上贸易、近海能源勘探、捕鱼以及海军的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本书将中国作为潜在的海洋强国进行了公正综合的分析评价,回顾了明清以来中国的海洋政策,讲述了当代中国海上转型的情况。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本书将中国置于更大世界历史背景下进行评述,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从陆地大国向海洋大国转变的案例 从波斯帝国时代到前苏联时代,总结了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该书用比较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已经转入海上转型阶段,尽管仍有人对此持怀疑态度。如果这样的转型证明是正确的,作者们认为这会是中国过去两千年历史长河中的非凡事件。另外,本书还提供了几十幅详细的地图以及积极分析框架,从而使读者
近几十年来,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人类开发活动的日益加剧, 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海洋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的威胁, 并正以空前的速度消失。在过去的几百年里, 人类活动导致物种自然灭绝的速率比历史上增加了1 000 倍。海洋哺乳动物、鸟类、龟类等海洋生物面临的灭绝风险正急剧上升, 渔业资源被彻底开发、过度捕捞或耗竭, 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盐沼湿地等海洋生态系统正逐步退化, 海洋生物多样性问题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已成为主要的全球环境问题之一。 本书在评估分析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变化趋势及其主要驱动力, 揭示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时空差异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 提出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措施。并以大连庄河市作为典型案例, 构建不同海域使用类型、利用强度和保护政策与海洋生物多样性的
本论文集精选了与海洋文化相关研究领域知名研究学者的学术论文12篇,分为海权思想研究、海洋观念与海洋治理研究、海洋经济与贸易研究、海洋历史研究、海洋非遗研究、海洋文学与海洋意象研究等板块。所选编的论文对海洋文化开展多角度的研究,内容丰富,视角新颖,立论颇有见地,反映了海洋文化的发展历程,也显示了海洋文化的现状,对于进一步开展海洋文化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集适合从事海洋文化研究的学者和工作者参考,也适合对历史、经济、地理、华人华侨等研究方向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徐伟、王晗、刘大海编*的《海洋产业填海项目控制指标及集约评价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制定“海洋产业填海项目控制指标”,其涵义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特定经济技术和管理水平条件下,控制单个用海项目的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额定填海面积的标准。该控制指标是衡量各类产业用海是否科学、合理和集约的综合指标,是编审海域使用论证报告、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等文书的重要依据,也是填海造地项目检查、竣工验收的重要内容,对各类产业用海起到规划性、导向性、约束性和控制性的作用,促进建立海域集约利用的长效机制。本书适应我国海域资源管理发展的新形势,从临海产业用海角度探讨各类产业填海面积的控制性指标,形成科学的控制与管理体系,对促进海域资源的科学、合理、节约和集约化利用,提高国家对围填海造地的管理调控能力,保障我国
国际海洋研究委员会(SCOR)成立于1957年,是国际科学联合会(ICSU)属下的个多学科组织,也是历史悠久,规模*,影响也*的国际海洋学界非政府学术组织。SCOR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UNESCO-IOC)的科学咨询机构。SCOR旨在推动和协调国际海洋科学研究,解决海洋研究中的方法学和概念性问题,SCOR强调各国科学家在自愿基础上参与其学术活动。多年来,SCOR在发起和组织大型海洋研究计划,推动海洋前沿领域研究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1984年10月,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在法国罗斯科夫举行的SCOR大会,并成为SCOR的正式成员。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中国SCOR)是我国对应于国际海洋研究委员会成立的全国性海洋组织,其宗旨是增进我国海洋界与国际海洋界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团结全国海洋科学工作者,繁荣我国海洋科学事业。中国科学家苏纪
2005年4月2日至2006年1月22日,我国进行了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历时297天,航程43230海里,相当于环绕地球两圈,出色地完成了多学科、多领域、综合性的洋考察任务,成为中国人探索人类未知科学领域的一大壮举。大洋科学考察是以深海高新技术的发展为依托的一项具有探险性的人类探索海洋未知领域的科学研究活动。随着世界深海高新技术的发展,这一领域正在形成高技术群,有望成为与航天技术、核能利用技术和海洋技术发展的与制高点,也是目前世界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船长以日记的形式全面、翔实地记录了我国首次环球科学考察,特别是对航行与科考过程的细节均有详尽的描述,是一份完整的现场记录,具有较珍贵的史料价值,同时对于介绍我国大洋科学考察和普及大洋科学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海洋遥感技术作为探测海洋的一种有效手段,能远距离、非接触观测海洋。本书详细介绍海洋遥感基础理论及应用技术,内容丰富、语言流畅、结构体系完整。主要介绍海洋遥感基础和应用领域的成效与前景,分六章内容详细叙述海洋遥感基础理论、海洋遥感平台和遥感器、海洋遥感资料处理和卫星遥感产品、海洋遥感定标与真实性检验等,并就海洋遥感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海洋动力环境预报、全球气候变化、海洋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海岸带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海洋防灾与减灾等涉海领域的应用展开讲解。
李乃胜等编*的《经略海洋(2016)》是一部研究 海洋经济战略的专*,全书分为三篇,分别为 海洋 强国建设 、 海洋科技进步 、 海洋新兴产业发 展 。 海洋以其生命的摇篮、风雨的温床、资源的宝库 和商贸的通道,在新世纪显现出愈益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海洋商业文明向海洋工业文明跨越的伟大时代, 新一轮蓝色圈地和新一轮海洋资源开发乘时而动,风 生水起,几乎所有发达经济体都制定了宏大的海洋方 略。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 建设海洋强国 ,中共中 央政治局就建设海洋强国研究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会 ,*总书记于2013年10月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建 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都预示着一股蓝色经济 浪潮正在神州大地渐次铺开并扩展至全世界。面对新 形势,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组织人员开展以深 耕海洋为主题的战略性研究,内容涵盖海洋科技前沿 、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