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的四分之三都为海洋和湖泊所覆盖,因此 水球 一词要比 地球 贴切得多。随着人们对全球史观的兴趣日益增加,海洋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主题:科学史发掘了航海学测定地球经纬度的漫长历史。文学研究描述了往昔文学作品中的海洋概念和意象。社会史为码头工人、水手和海盗作传。经济史关注全球贸易和航运的历史。而环境史则致力于研究海洋、海啸,以及污染和全球变暖等生态变化。由此,过去主要由艺术、文学和哲学塑造出的海洋,便呈现出了不一样的面貌。 本书将着力研究海洋在历史中扮演的不同角色。首先,在人口迁徙和物质及非物质的交换中,海洋同时起到连接与隔绝的作用,带来的变化也终将波及那些没有漂洋过海的人。其次,与海洋打交道深深地影响了人类社会。无论是长在海底的,游在海里的,还是船只运来的,大海一直在为人类提供着
美丽而又神秘的海样一直让全世界的人们着迷,因为它不但有五彩斑斓的珊瑚、绚烂的海葵和漂亮的水母,有凶猛的鲨鱼、可爱的海豚和淘气的鲸,还有自己的草场、森林,还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奇异的生物,海洋是一个生物的大家庭。 本书用通俗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亿万年来发生在海洋中的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给我们介绍了海洋是怎样的,它本身有什么特点;介绍了生活在其中的林林总总的生物,介绍了它们的习性、它们的繁殖;介绍了海洋生物在海洋中的生活;还介绍了我们人类和海洋之间密切的关系。 在这本书中,我们还可以明白许许多多:原来河豚有毒不是它的错,海湾也会“燃烧”,海中鱼儿的伪装还有自己的妙招,老实的海贝之间也会发生战争,鱼医生偶尔也会耍花招……
本书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元素在海洋中的含量、通量、分布、迁移,元素在海洋中的存在形式,元素在海洋沉积物中的丰度,元素地球化学过程等方面的内容,主要特色包括:首先在元素组成、分布、分类及物理化学性质的经典理论基础上,融入学科发展的新内容;然后将海洋有机化合物、有机质成岩作用及油气生成、生物标志化合物与古环境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充分体现学科交叉的特点;最后在相关章节给出所涉及的陆源物质沉积作用地球化学,生源物质沉积作用地球化学,自生物质沉积作用地球化学,海底火山、热液活动及成矿作用地球化学,自生矿物环境的一些概念、原理及解释等,以利于读者对海洋地球化学知识的理解和知识面的拓展。
书中探讨了古人眼中的海洋,海洋神话与传说的由来,列述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海神信仰以及与海洋相关的神话传说,对比研究了中西方海洋神话与传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最后总结了海洋历史神话与传说对后世在社会经济、海洋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本书共分6章,从海洋技术的定义、分类和发展趋势等讲起,重点介绍海洋技术涉及的声光电等基础知识、海洋传感器技术以及海洋探测技术、海洋采样技术、支撑海洋观测作业的重要载体——潜水器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海洋观测技术及其应用,包括遥感技术和海底观测网络技术等。
《中国海洋文化史 河北卷》紧紧围绕河北地区海洋历史文化、航海文化、海洋民俗信仰文化、海洋旅游文化、海洋军事文化、海洋经济文化、海外交流文化等方面,介绍本省海洋文化的特色。
全书共有22章,主要内容包括气象学和海洋学的基础知识、天气系统、海洋气候、船舶海洋水文气象测报、航海气象水文信息的获取和应用以及船舶气象导航等。本书内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和STCW 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对各类海船驾驶员在气象学与海洋学两方面的要求,既可供高等航海院校海洋船舶驾驶专业本科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不同航区海船船长、大副、二/三副或引航员的考证培训教材。
21世纪我国海洋安全面临多元安全威胁,维护海洋安全涉及海洋经济、海洋政治、海洋社会、海洋军事、海洋生态、海洋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需要综合协调运用国家各种手段来维护国家海洋安全。国家的海洋安全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法律和科技等多领域的系统工程,《中国海洋安全体系研究》就制定长期的、综合的海洋安全战略进行了全面的解析,来统筹和指导我国海洋安全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中国海洋安全体系研究》特点:《中国海洋安全体系研究》共分九章。全方位地介绍了海洋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安全等诸多方面。对象明确,结构清晰;内容丰富,论述全面;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适用范围:可适用于各大海洋类院校,也可供相关领域研究者阅读。
《海风下》是美国科学作家、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处女作,也是她 的海洋三部曲中风格 为清新的一部。该书记录了卡逊对于北美东海岸海洋生物与鸟类的生存行为的观察,为叙事体,描写细致,语言风格干净、朴素、温暖。作者在书中展示了海洋生命鲜活的本来面貌,画面感极强,使人读之有临境之感。相比于卡逊 的作品《寂静的春天》,《海风下》 能给读者带来阅读的享受。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 的群岛 ,也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在东盟中占据重要地位。本书针对印度尼西亚 海洋管理政策和其海上对外合作举措进行研究探讨,从该国的基本国情、法律制度和外交政策入手,系统分析并总结其海上安全政策和动向,从而为我国有关海洋政策的筹划制定以及“ ” 倡议实施后,建设高效、 安全、畅通的海上运输通道,提升两国海洋发展战略的共识提供助力。
本书为庆祝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成立30周年汇编而成,书中汇集了本单位近年研究项目中关于海洋国策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为未来我国海洋战略研究与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本书共分为五部分:海洋战略与规划、海洋法律与权益、海洋政策与管理、海洋经济与科技、海洋环境与资源。
《中国海洋文化史长编(宋元卷)》是以中国海洋文化史为体例框架,广泛搜集汇总、梳理辑纳学术界有关中国海洋文化的研究成果,编纂集成的一部较为完整系统的中国海洋文化史长编。 全书分“先秦秦汉卷”、“魏晋南北朝隋唐卷”、“宋元卷”、“明清卷”、“近代卷”凡5卷,系统钩稽阐述了中国海洋文化发展史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经济文化、社会文化及其海外影响与中外文化海路传播等内容,既展示了中国海洋文化发展历史极其丰富多彩的面貌,又展示了我国学界不同学科、视角的已有相关研究积累,是学界和社会各界了解和进――步深化研究中国海洋文化的工具书性质的参考文献。
本书汇集了我国三十年南大洋考察与研究的主要成果,反映了我国南大洋研究的重大进展,同时也展示了我国长期从事南大洋科学研究的各位科学家对我国极地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环境与资源已成为制约全球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南极独特的环境和丰富的资源对维系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广袤的空间。我们相信,这些重要研究成果的取得,对促进我国南大洋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提升我国极地科学研究的水平,推动我国极地事业的发展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