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的四分之三都为海洋和湖泊所覆盖,因此 水球 一词要比 地球 贴切得多。随着人们对全球史观的兴趣日益增加,海洋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主题:科学史发掘了航海学测定地球经纬度的漫长历史。文学研究描述了往昔文学作品中的海洋概念和意象。社会史为码头工人、水手和海盗作传。经济史关注全球贸易和航运的历史。而环境史则致力于研究海洋、海啸,以及污染和全球变暖等生态变化。由此,过去主要由艺术、文学和哲学塑造出的海洋,便呈现出了不一样的面貌。 本书将着力研究海洋在历史中扮演的不同角色。首先,在人口迁徙和物质及非物质的交换中,海洋同时起到连接与隔绝的作用,带来的变化也终将波及那些没有漂洋过海的人。其次,与海洋打交道深深地影响了人类社会。无论是长在海底的,游在海里的,还是船只运来的,大海一直在为人类提供着
海风下的主角,是各种鸟和鱼。 它们生存繁衍,它们猎食或被猎食或兼而有之,它们随季节变换而迁徙奔波,它们与其他生物互动共生 一个瑰丽奇妙的海洋世界,一段生命轮回的交响曲。 在核污染水永久危害海洋的当下,让我们回溯过去,认识那尚未被工业大规模污染的海洋原生态环境。
美丽而又神秘的海样一直让全世界的人们着迷,因为它不但有五彩斑斓的珊瑚、绚烂的海葵和漂亮的水母,有凶猛的鲨鱼、可爱的海豚和淘气的鲸,还有自己的草场、森林,还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奇异的生物,海洋是一个生物的大家庭。 本书用通俗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亿万年来发生在海洋中的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给我们介绍了海洋是怎样的,它本身有什么特点;介绍了生活在其中的林林总总的生物,介绍了它们的习性、它们的繁殖;介绍了海洋生物在海洋中的生活;还介绍了我们人类和海洋之间密切的关系。 在这本书中,我们还可以明白许许多多:原来河豚有毒不是它的错,海湾也会“燃烧”,海中鱼儿的伪装还有自己的妙招,老实的海贝之间也会发生战争,鱼医生偶尔也会耍花招……
《中国走向海洋》是一本译著,原著者为美国海军军事学院的专家学者。 近些年,中国在造船、海上贸易、近海能源勘探、捕鱼以及海军的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本书将中国作为潜在的海洋强国进行了公正综合的分析评价,回顾了明清以来中国的海洋政策,讲述了当代中国海上转型的情况。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本书将中国置于更大世界历史背景下进行评述,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从陆地大国向海洋大国转变的案例 从波斯帝国时代到前苏联时代,总结了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该书用比较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已经转入海上转型阶段,尽管仍有人对此持怀疑态度。如果这样的转型证明是正确的,作者们认为这会是中国过去两千年历史长河中的非凡事件。另外,本书还提供了几十幅详细的地图以及积极分析框架,从而使读者
《蓝色经济研究丛书:海洋经济与管理术语手册(版)》共收录术语2151个,吸收了海洋经济与管理相关领域近年来在活动、理念方面的新进展,反映海洋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前沿成果,形成海洋经济术语的统一规范表述。 术语多数为词,如“海洋”;也有固定短语,如“层化海洋”。 每个术语都附有对应的英文,一个规范术语,一般只对应一个英文词。若有一个以上英文表达方式时,均列出,其间用;号隔开。 凡英文词的首字母大小写均可时,一律小写。
李铁刚、熊志方、翟滨著的《低纬度西太平洋硅藻席沉积与碳循环(精)》共分11章,第1章重点总结了海洋硅藻与碳、硅循环的关联,海洋硅藻研究中运用的微体古生物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手段以及硅藻席沉积的时空分布、形成机制及研究现状等;第2章简要介绍了东菲律宾海的海底地形地貌、构造环境、洋流体系和水文、气象等区域地质和海洋背景;第3章首先介绍了本专著的研究材料和方法,其中重点讨论了海洋沉积物中硅藻的提纯方法和ICP.OES测定海洋沉积物中生物硅的技术;第4章勾勒了东菲律宾海硅藻席沉积的时空分布;第5章运用微体古生物学方法确定了成席硅藻的种类以及非成席硅藻的群落组成,并由此讨论了其指示的古海洋环境信息;第6章利用黏土矿物组成以及提纯的E.rex硅同位素确定了E.rex勃发所需营养物硅的来源和利用状况;第7章通过生源组分研
黄晓琛主编的《浙江省海域使用调查与研究》从自然环境、海洋资源、海洋经济、海域管理等多个方面描述了浙江省海域使用背景,重点阐述了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的现状、发展、特点及存在问题;专题研究了浙江省海域使用结构与布局、海域开发强度、用海类型多样性、海域使用协调性、海域利用可持续性等海域使用特点;分析评价了浙江省海域9个典型功能区的自然禀赋、海域使用现状及开发利用特点。本书的研究成果旨在为浙江省海洋管理部门制定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宏观政策方面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为海域使用管理技术支撑工作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现状趋势分析和研究方法经验。
这一次《看地球》将目光投向了海洋。《海洋的新边界》系法国开发署《看地球》系列的2011年版,也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继2010年出版《城市:改变发展轨迹》后的第二本。 在20世纪中,海洋的边界不断遭到挤压,人类的足迹已经到达所有海域,人类一再突破海洋的界限从而获得鱼类、矿产、遗传等资源。随着技术进步、发明创造的涌现、工业需求、国家的战略调整以及生态保护等的变化,各方利益纠结在一起,海洋的编辑不断被改写。当前的一些变化给海洋世界造成了一定冲击,本书就是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如何使未来的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的保护相结合等问题进行讨论。作者采用全面的、跨学科的研究路径,用一种科学的、与政治决策相联系的方式来解析国际社会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综合开发利用、渔业资源的可持续管理、海洋遗传资源的开发以及
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占 生产总值的比重近10%,海洋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我国尚未颁布海洋高质量发展水平监测评估的相关规定、行业标准等,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也缺乏系统理论研究。本书拟研究提出新时代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新时代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分布差异,分析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和政策。本项研究对推动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共分为五章。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及模型
马丽卿、朱永猛编著的《产业融合背景下的海洋旅游综合管理体制研究--以浙江为视点》既立足于海洋旅游经济实际,以发展的眼光审视我国海洋旅游产业,全面梳理现行旅游管理体制的弊端和问题,提出切合未来趋势的创新型海洋旅游综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发展理念的创新,也是我国海洋发展战略中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同时,本书还将研究视野投向浙江,以浙江海洋旅游管理实践为研究蓝本,通过梳理浙江海洋旅游管理体制的现状、存在问题、产生原因等,提出了构建浙江“大海洋旅游”管理体制的框架、实施路径以及运行模式。
费岳军主编的《宁波-舟山港海域海洋倾倒活动环境影响分析研究》是在各倾倒区监测工作的基础上,凝练各倾倒区跟踪监测影响评估结果,分析各倾倒区多年来使用对海洋环境影响情况,为有关部门倾倒管理提供技术依据,同时,为倾倒区影响研究及倾倒区选划技术领域研究提供借鉴。
李乃胜等编*的《经略海洋(2016)》是一部研究 海洋经济战略的专*,全书分为三篇,分别为 海洋 强国建设 、 海洋科技进步 、 海洋新兴产业发 展 。 海洋以其生命的摇篮、风雨的温床、资源的宝库 和商贸的通道,在新世纪显现出愈益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海洋商业文明向海洋工业文明跨越的伟大时代, 新一轮蓝色圈地和新一轮海洋资源开发乘时而动,风 生水起,几乎所有发达经济体都制定了宏大的海洋方 略。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 建设海洋强国 ,中共中 央政治局就建设海洋强国研究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会 ,*总书记于2013年10月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建 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都预示着一股蓝色经济 浪潮正在神州大地渐次铺开并扩展至全世界。面对新 形势,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组织人员开展以深 耕海洋为主题的战略性研究,内容涵盖海洋科技前沿 、一带
近岸海域位于海陆生态系统的交错带,对自然及人为胁迫均具高敏感性,而210Pb和137Cs方法是研究百年尺度环境变化的为常用的方法。卢学强著的《210Pb和137Cs方法及在近岸海域研究中的应用》结合东京湾、伊势湾、三河湾、渤海湾等案例,主要对应用于近岸海域研究的210Pb和137Cs方法及有关模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其不仅可以为210Pb和137Cs方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还为近岸海域环境变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参考。 《210Pb和137Cs方法及在近岸海域研究中的应用》适合于从事海洋学、环境学、沉积学、放射性年代学等学科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阅读,对从事海洋环境管理的决策者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辑共收录论文38篇,内容涉及海洋经济、海洋文化、对外交流以及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既有宏观研究,也有个案研究;既有理论、对策类研究,也有基础性研究。收录的论文除基地研究人员的部分项目研究成果外,也有国内其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以及海外研究人员的相关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有关海洋文化、海洋经济研究,尤其是浙江省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的*动态。
海洋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海洋传统优势产业是海洋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当前整个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海洋产业的市场环境与国际条件都在发生快速的变化,海洋传统优势产业由于发展历史长、参与主体多,如果不能有效转型升级就不能适应产业环境的变化,对海洋产业长期稳定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但是由于海洋传统优势产业深刻嵌入整个原有经济体系,产业技术、产业人才、资本等关键要素的体量庞大、模式更新相对滞后,转型升级的难度较大、风险较高,研究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规律对海洋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当前国际*地形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南北*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 专项获得国家批准,正式以南北*专项为背景,我国相继组织实施了第五次和第六次北*科学考察,南*周边海域物理海洋与海洋气象作为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得以开展,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科学考察数据和研究成果。高立宝、魏泽勋主编的这本《南*周边海域物理海洋和海洋气象图集》总结了专项实施以来南*周边海域物理海洋与海洋气象考察的成果,并结合历次考察的数据,对南*周边海域物理海洋与海洋气象特征和变动趋势进行了反映?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