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什么》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薛定谔写作的科学通识经典,主要探讨了生命的本质、维持和延续,以及遗传和变异等生物学现象。书中引入了非周期性晶体、负熵等概念,解释生命体如何通过摄取负熵来维持其有序状态。薛定谔还头一次提出了 遗传密码 的概念,并运用量子力学理论解释了基因突变的原因。 这部著作不仅揭示了生命的奥秘,引导后世许多科学家从微观物理学的视角研究生命问题,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并直接启发了 DNA双螺旋结构 的发现。
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由细胞构成,细胞由分子构成。然而神奇的分子世界是纳米数量级的,我们很难直接观看到一个活体生命中的分子。虽然并不奢望过早地看到质子对撞的直播,但人类从很早便开始想象构成人体无数分子、细胞的形态及其运行状态,期待着能够以一种“通俗”抑或“真实”的方式观察它们。 幸运的是,古德赛尔所著的《图解生命》为期待已久的人们带来了“图解”,从高尔基体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生命周期,从ATP合成酶的运转到维生素对生命的意义。虽然没有(也不可能)以这种美妙的方式描绘所有已知的分子生物学现象和研究成果,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作者精心挑选并组织的话题和篇章中,一览时刻运转着的“生命的装置”,包括它们的形态、结构及其运行过程中重要时刻的景象。 当人们看到这些以水彩绘制的分子装置和细胞(
《宇宙史诗(命运砝码)》内容简介:公元前300多年,屈原写下了的长诗《天问》,对宇宙构造、成因、天体运行等提出问题,综合了当时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猜想以及困惑。可以说,在思考宇宙方面,诗人曾经走在时代的最前列。两千多年来,我们纪念屈原,更多的是弘扬屈原爱国主义精神,我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屈原在《天问》里所表现出的疑问精神、探索精神和对于宇宙奥秘的深切关注,蕴藏着更大的能量,更加博大深邃。 秉承屈原上下而求索的精神,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对天发问。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颠覆与重建,今人眼中的宇宙与古人眼中的宇宙已是相去甚远。如今,关于宇宙的书籍很多,人们认识、了解宇宙的途径也很多。然而,像屈原那样以诗歌形式系统解读宇宙的作品,。
进化的观点是全书的基础,它为主要概念的理解提供了必要的帮助。本书从生态学科的性质和历史的简要介绍开始,接着是部分,包含自然历史两个章节——陆上生命和水中生命;第二到第六部分将层级思想贯穿于传统的生态学分支学科:第二部分关注于个体生态学;第三部分聚焦于种群生态学;第四部分介绍生态学中的各种相互作用;第五部分概述群落与生态系统生态学;最后,第六部分讨论大尺度生态学,包括的章节有景观生态学、地理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这些论题最初出现在部分自然历史的内容中。总之,本书从全球的自然历史开始,中间章节考虑到了学科的所有部分,以对整个星球的另一种透视结束。
这是一本森林观测笔记。在这本书里,一位生物学家以一年的时间为主线,在每次的观测中,为我们揭开藏森林一平方米地域里的秘密。在这本完全原创的书里,生物学家大卫以一小片森林作为整个自然界的缩影,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这片森林和居住其中的栖息者的生活状况。书的每一章都以一次简单的观察结果作为开头,比如藏在落叶层里的火蜥蜴,春天里野花的初次绽放。通过这些观察,大卫织就了一个生物生态网,向人们解释了把极小的微生物和极大的哺乳动物联系起来的科学观点,并描述了延续数千年甚至数百万年的生态系统。大卫每天都会在这片森林里漫步,梳理出各种以大自然为家的动植物间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因此每一次寻访对于他来说,都象征着一个自然故事的缩影。本书优美的语言使读者把阅读过程看作一次寻找大自然奥秘的盛大旅行,而作
生态模型是生态学中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之一,自1994年本书第二版出版以来的10多年间,生态模型的种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数量也数倍于以前。但是除了目前已经有的一些专门针对种群动态等生态模型的书籍,能够全面阐述生态模型理论与过程,涵盖各类生态模型的书尚不多见。本书(即第三版)阐述了生态建模的概念和过程,代表了该领域的发展和介绍,为读者提供了构建生态模型的工具。在综合阐述生态模型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读者独立建模的实践性。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生态建模技术,多数章节末尾设有相应的练习。和前两版相比,本版更注重对建模过程的分步且详细的讨论,阐述了建模过程中涉及的子模型和单元过程,并对不同的模型进行概述、举例、复杂性和应用性的阐述,尤其深入描述了的模型技术。 本书适用于做生态模
“罗马俱乐部”对生态危机的告诫与呼吁已过去差不多有半个世纪了,1575位世界科学家签署声明警告人类正面临严重的生态威胁也快有20年了。总管整个世界,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在继续、并且在有的地区还变本加厉。那么,为什么人类在消除生态危机方面如此举步维艰、事倍功半?关键在于人们还没有认识清楚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究竟是什么。《谁是罪魁祸首:追寻生态危机的根源》基于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追寻给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带来如此大威胁的整整的祸首。
本书针对海洋生物的特点,介绍了海洋生物基因工程研究常用技术。除的基因工程基本74操作技术基础外,还重点介绍了分子探针技术、微卫星、蛋白质-核酸、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基本方法。同时对克隆新基因的技术,如差异显示技术、DNA芯片或cDNA微阵列技术、蛋白质芯片技术以及蛋白质组学方法等新近发展的分离特异表达基因和发现新基因的手段,设有专门章节进行介绍。鉴于海洋微生物在样品采集、基因改造等也做了介绍。还主要介绍了蓝藻和衣藻的遗传转化系统。最后一章介绍了分子生物学常用的软件和生物信息数据库OMIGA和DNAMAN。 本书不仅适合海洋生物技术工作者,对其他生物技术,诸如水产、畜牧等工作者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可作为海洋生物、水产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有关科研人员的参考书或工具书。
法拉第Z的通俗科学演讲,用蜡烛将自然的奥秘揭示给世人看,借着逐步的推理、论说与验证,法拉第成功地教育年轻人科学如何借着发问、推想、设计实验并验证结果来获得知识。本书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告诉我们:“如何从事科学研究”“ 什么是科学”。 本书启发了许多人对科学的兴趣,在欧美一直至今,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文字,在英国就印刷了200多版,日文版就了80多版,韩文版也长期在排行榜上。
微型生物是淡水中普遍存在的一类生物,在整个水生态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微型生物能够指示水质状况和水体的营养程度,可以作为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状况的指示生物,用于评价污水的处理效果。本书收入了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蓝细菌、藻类、原生动物门、轮虫、节肢动物(枝角类、桡足类)八大类1800余种微型生物和120余种底栖动物的简介和图片。 本书可以作为教学参考书供相关专业的师生使用,也可供环境监测人员、给水排水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的运转管理人员、食品检验人员以及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展示了世界各个领域中最有研究价值、最有探索意义和最为人们所关注的近500个世界未解之谜,囊括宇宙玄机、地球谜题、史前奥秘、生物奇观、人体迷宫、帝王之谜、后宫秘史、名人谜闻、远古文明、惊世古墓、历史悬案、军事之谜、珍宝迷踪、文明探秘、民俗探源等多个领域。
进化的观点是全书的基础,它为主要概念的理解提供了必要的帮助。本书从生态学科的性质和历史的简要介绍开始,接着是部分,包含自然历史两个章节——陆上生命和水中生命;第二到第六部分将层级思想贯穿于传统的生态学分支学科:第二部分关注于个体生态学;第三部分聚焦于种群生态学;第四部分介绍生态学中的各种相互作用;第五部分概述群落与生态系统生态学;最后,第六部分讨论大尺度生态学,包括的章节有景观生态学、地理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这些论题最初出现在部分自然历史的内容中。总之,本书从全球的自然历史开始,中间章节考虑到了学科的所有部分,以对整个星球的另一种透视结束。
法拉第Z的通俗科学演讲,用蜡烛将自然的奥秘揭示给世人看,借着逐步的推理、论说与验证,法拉第成功地教育年轻人科学如何借着发问、推想、设计实验并验证结果来获得知识。本书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告诉我们:“如何从事科学研究”“ 什么是科学”。 本书启发了许多人对科学的兴趣,在欧美一直至今,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文字,在英国就印刷了200多版,日文版就了80多版,韩文版也长期在排行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