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猫科动物》一书的内容涵盖当今世界所有猫科动物物种,是一本全面、权威的猫科动物生态学综述和大百科。作者以毕生心血收集有关猫科动物的各类资料,从古罗马时代的自然史书籍,到现代猫科动物生态学研究,累计引用各类文献近2800篇次,涵盖了几乎所有猫科动物研究专家学者的重要和**研究。在此基础上,作者把庞杂的内容按照地理分布、生态行为、野外生存状况和人工饲养状况进行分类,把科学殿堂中复杂的专业术语、概念用平实的语言加以解释,使普通爱好者到专业人士都可以毫无障碍地领略在过去2000年间人类对猫科动物不断深入的研究,揭示它们那让人着迷的隐秘生活。
本书按照系统解剖与局部解剖相结合的方式编著,骨骼系统单独作为一章。全书以图像资料为主(270余幅),每幅图片后附以少量文字说明。本书所用图片是用1200万像素数码相机拍摄的。最终从5万余幅彩色照片中精选而出。 尝试把一些临床新技术应用于大鼠解剖,如PET-CT骨骼系统三维重建、动脉氧化铅悬浊液灌注造影、动静脉乳胶灌注冷冻后断层解剖等。针对当前医学研究的热点(如器官移植),本书对个别小器官(如爪、肾上腺、卵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显微解剖。
.本书在编写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农业大学刘星月、李虎,东北林业大学韩辉林,西南大学王宗庆,华南农业大学陈晓胜、王厚帅,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黎少辉、邓玮杰、邓卫华等同行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谨向为本书的编研和出版工作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我们衷心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我国的昆虫多样性保护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能为我国的昆虫学工作者、爱好者,以及研究生、大学生在昆虫学科的野外实习时提供参考。由于水平有限、时间紧迫,疏漏甚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在藏族民歌中,人们认为苍鹰飞过雪山也会折翅,青藏高原应该是天神栖居的地方。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矗立于世界之巅,是全球海拔、落差的自然保护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之一,享有“地球第三极”之美称。雄奇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别具一格的藏族文化使之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该保护区的特点是由特殊的生态环境造就的丰富独特的动物多样性。生活在这里的野生动物曾鲜为人知,光怪陆离的神奇色彩等待着被人类发现。 《活在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通过清晰简洁的语言、大量异彩纷呈的照片,展示了珠峰壮丽的景观及珍稀鲜活的高原精灵,体验这片属于野生动物的乐土与天堂所带来的惊喜和触动,揭秘那令人怦然心动的野性之美!
本书内容简介:应用鱼类行为学是捕捞学的专业基础学科。介绍捕捞对象对渔具渔法的行为反应是进行渔具选择性捕捞和实现生态友好的捕捞技术的基础。该书同时是行为学和动物行为学的重要分支。 本书共九章,前六章介绍了鱼类感觉能力和相关行为能力的研究成果:第七章讲述了鱼类行为学研究成果应用到渔具设计和捕捞作业方面成功的案例;第八章 和第九章介绍鱼群行为和空间分布,除了传统的生物学观察研究成果外,还重点介绍了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数学建模。 本书可作为海洋生物、水产和渔业研究等专业的教材,并可供生态工程学、仿真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科研人员使用和参考。
仔稚鱼资源在鱼类生活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鱼类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渔业资源监测的重要手段。 本书基于2018-2020年深入系统地调查研究长江下游鱼类仔稚鱼资源现状的研究结果编撰而成。全书系统描述了长江下游各种类仔稚鱼的资源变动、分布特征及不同江段水文特征,并针对不同种类仔稚鱼的早期形态进行特征阐述,以期为长江下游水域鱼类仔稚鱼资源的变动及发育特征补充基础数据。本书比较全面地揭示了长江下游鱼类仔稚鱼资源的基本面貌,指出今后长江下游鱼类资源保护的重点方向,填补了长江下游鱼类仔稚鱼资源基础数据资料的空白,为鱼类科技工作者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为长江大保护和长江十年禁渔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常见野鸟图鉴.北京地区》由机械工业出版社于近日出版,是自然之友野鸟会(早期名为“观鸟组”)2001年出版的《北京野鸟图鉴》的升级版,12年之后再版亮相,面貌一新,书中介绍北京常见315种鸟类,包括700多张图片,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北京师范教授、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秘书长张正旺称之“兼有科学性、观赏性和实用性,是一本出色的观鸟图鉴”。此书是继《教你认识北京的植物》、《自然北京无痕游》出版后,自然之友推出的一本自然科普类书籍。该书将带你了解代表华北地区北京的鸟类概况,通过图鉴,可以清楚地知道一年四季北京地区都有哪些鸟类,他们的特征、分布器情况、事宜观鸟时间以及怎样才能观赏到候鸟壮观的迁飞!
在坦桑尼亚的这些年中,“我”一直与生活在鳄鱼湖畔的曼泽狮群和平相处。这群美丽而冷酷的“大猫”在此地繁衍、成长、杀戮、死亡……“我”以文字和图片,记录了曼泽狮群从兴盛到瓦解再到称霸一方的故事。生命就是一次次的循环,愿这种美丽的生物能在星球上生生不息……
由郑生武和宋世英主编的这本《秦岭兽类志》是继《秦岭鸟类志》、《秦岭鱼类志》、《秦岭植物志》之后,又一部秦岭地域性的系列科学专著。 本书分为总论、各论及附录三部分。总论概括地叙述了研究简史、自然概况、化石及其地质时代动物地理区划、古籍中记载的兽类等。同时基于兽类标本测量的重要性,所以在总论的《兽类外形、毛被、头骨和量度》章节里,特别详细地绘制了不同类型目别的动物外形测量和头骨测量的方法图型,俾使读者对各目动物的分类做更进一步的研究时,知所问津。各论则先就各目、科简扼地论述其特征,然后分别描述各种于属下,每种列出次发表该种的文献和必要的异名文献、学名、别名,重点介绍其形态、生态、资源价值与保护,同时还耗费较多笔墨进行了分类讨论和缜密的分析。 鉴于兽类野外工作方法、标本制作、寄生虫
郑光美主编的这本《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是一部介绍中国鸟类分类系统以及种和种下分类与分布的专著。在编写中参考了鸟类分类学研究的进展。全书共收录中国鸟类1371种(2304种及亚种),隶属于24目、101科、439属。书中给出了每个种的中文名和英文名,以及种和亚种的拉丁学名、分布区(包括动物地理亚区和省级行政区)。为便于国际交流,书中列出分布区的英文名。本书还对中国特有种鸟类名录进行了认真核定,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鸟类。书末附有参考文献以及学名、英文名和中文名索引,以便读者检索。 《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可供从事鸟类学教学、科研以及从事农业、林业、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员使用,也可为大专院校动物学、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等有关专业的师生提供参考。
本书是一本以风趣易懂的绘本和漫画形式全面介绍中国猛禽的原创科普地板书,猛禽是鹰、隼、鸮的统称,在生物界,它们处于食物链 ,也是天空的霸主。 这本书以8开的超大开本和近100页全手绘插画和通俗的文字为形式,以猛禽自身为 视角,详细介绍了我国的33种猛禽的趣味科学知识,此外,读者还可以了解到猛禽救助过程中的有趣故事,如何科学地帮助需要救助的猛禽,专业猛禽康复师们是如何救助和治疗受伤猛禽的,以及猛禽的历史文化知识,等等。本书内容均来自“ 家专项猛禽医院”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成立20多年来的近6000份救助实例和病历,资料珍贵、内容翔实、风趣幽默、可读性强,由 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和 获奖科普创编团队小蜗牛科普共同创作完成,北京师范大学鸟类研究专家及多位 知名专家 。
王强、童霞主编的《成都动物园志(1953-2010)》介绍了成都动物园1952年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包括成都动物园的发展沿革、成都动物园的筹建、成都动物园的搬迁、成都动物园初期的动物来源、动物交换、成都动物园的动物饲养、展览、动物的疾病防治、管理;成都动物园的庭园建设、基础建设、人员培训学习、机构沿革、成都动物园的票务管理、科研成果、科普活动、动物的保护教育等。
黑白分明的标志性颜色,憨态可掬的可爱形象,“活化石”般的珍贵罕有,这就是大熊猫。大熊猫是深受海内外各界关注、为不同肤色、不同国别的民众所喜爱的中国国宝级珍稀动物之一。《守护大熊猫》这部图册,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主持策划。书中史诗般地展现了大熊猫的演化和发现,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大熊猫今日生活的家园,外献身大熊猫保护事业的专家学者的故事,熊猫明星的“幕后戏”披露等生动内容。书中不但内容精彩纷呈,大量图片亦均是发布,具有赏鉴和珍藏价值。在中国政府、外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以及广大民众的共同努力下当前野生大熊猫已增加到1590余只,有关大熊猫的保护和科研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拯救、保护大熊猫的理念深入人心。愿这部精美的图册在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能为守护大熊猫的事业出一份力。
本书主要收录了长江河口(E121°-E122°;N30.7°-N31.8°)潮间带及潮下带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126种,其中腔肠动物1种,环节动物13种,软体动物37种,甲壳动物73种,棘皮动物2种。 每种动物都配有照片(附标本采集地图),并从其中文名、拉西学名、别名、形态特征(其主要特征用粗体字表示)、常见度(分别用1-5个“”表示常见度)、分布与习性及经济意义等方面进行描述。 本书可作为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工作者实地鉴定手册,亦可为大专院校相关师生及博物馆等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本书编撰一套适合中国环保志愿者使用的,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指导手册,解决志愿者专业知识比较薄弱的问题,规范志愿者监测底栖动物的方法和流程。本书的出版有利于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和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吸引更多的群众亲身参与水环境保护,又能加强公众与政府管理部门的联系,推进上海市河道水环境质量评价与管理工作。本书主要内容包含监测方案制定、采样方法和流程、采样仪器和设备日常保养、资料查询方法、采样点的空间定位方法、生物样品处理方法、物种简单鉴定方法、数据记录与处理、采样点环境评估方法、水质生物学评价方法与指数、常规水质指标测定方法、数据管理与交流、志愿者培训计划、安全保障措施等。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跨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北热带三个亚气候带,位于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的中国华南山地地区。由周放等编著的《广西陆生脊椎动物分布名录》共记录了广西陆生脊椎动物4纲,39目,150科,1149种,另67亚种。其中,两栖纲3目,11科,105种,另3亚种;爬行纲2目,21科,177种;鸟纲23目,82科,687种,另55亚种;兽纲11目,36科,180种,另9亚种。比20多年前有较大增长。
《动物标本制作彩色图解》主要包括:动物解剖骨骼干式标本的制作、动物教学干式油制标本的制作、动物教学干式气存标本的制作、动物教学干式塑封标本的制作、动物教学干式冻存标本的制作、动物脏器铸型标本的制作、陆地动物整体剥制标本的制作、淡水动物标本的制作八大部分,彩图五百余幅。内容全面、详细、易懂,可供职业高中、技校、大中专院校的师生参考,也可供广大中学生、中小学教师及标本制作爱好者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