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8月,为采集亚洲哺乳动物样本,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亚洲探险队成员罗伊 查普曼 安德鲁斯与妻子率领考察团深入亚洲,开启华北及蒙古地区的博物考察之旅。 接下来的两年内,作者一行往返于北京与蒙古戈壁,在草原上追逐羚羊,在山谷间追踪斑羚羊、狍子等,并制作动物标本。本书含40幅珍贵照片(为作者妻子伊薇特 博勒普 安德鲁斯拍摄),图文并茂地记录了中国北方的自然地理与人文风貌。作者避开乏味的科学术语,以探险家视角记录此次考察,其鲜活与传奇不亚于一部冒险小说,为今人留下了珍贵的动物学、人类学的文字与影像资料。
《鲨鱼/发现海洋系列》将带小朋友和大朋友们一起认识鲨鱼,从神秘的鲨鱼文化记载到鲨鱼祖先的灭亡。《鲨鱼/发现海洋系列》的亮点在于:知识点丰富,图文并茂,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还用黄色对话框加以标注。使小读者主次分明,体验趣味阅读。
这是一本给3-6岁孩子科普蝙蝠知识、提高保护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意识的手绘百科。继《DK蜜蜂之书》《DK海洋之书》后,作者夏洛特·米尔纳继续用手绘知识图册的方式,向孩子展示地球目前面临的重要生态问题。蝙蝠有着奇特的飞行方式,连睡觉的姿势都与众不同;它们能通过回声来“发现”猎物,然而大多数蝙蝠只喜欢吃素。它们是吸血鬼故事中的“常客”,然而关于蝙蝠的真相我们却知之甚少。《DK蝙蝠之书》为孩子细致讲解有关蝙蝠的知识,让孩子了解蝙蝠在维持自然生态平衡上如何发挥重要作用。本书用科学事实破除公众对蝙蝠的误解,同时向孩子普及保护野生动物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尽一份力。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螽斯和蟋蟀的基本常识“和”种类识别”,对200种螽斯和蟋蟀的分类系统、识别特征和常见种类进行了简要描述,并标注了学名、拉丁名及所在科属及分布情况。全书包括彩色生态图片400余幅,从佳角度呈现,有助于快速识别。本书记载了中国常见的螽斯和蟋蟀200余种,涵盖了大部分的属级阶元,摒弃了专业分类所涉及的雄性外生殖器特征,采用了生态照片,栩栩如生地展现了该类昆虫的本色,使普通的昆虫爱好者及其他从事科普教育的工作者能够分辨这些种类。
这是一本给3-6岁孩子科普蝙蝠知识、提高保护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意识的手绘百科。继《DK蜜蜂之书》《DK海洋之书》后,作者夏洛特·米尔纳继续用手绘知识图册的方式,向孩子展示地球目前面临的重要生态问题。蝙蝠有着奇特的飞行方式,连睡觉的姿势都与众不同;它们能通过回声来“发现”猎物,然而大多数蝙蝠只喜欢吃素。它们是吸血鬼故事中的“常客”,然而关于蝙蝠的真相我们却知之甚少。《DK蝙蝠之书》为孩子细致讲解有关蝙蝠的知识,让孩子了解蝙蝠在维持自然生态平衡上如何发挥重要作用。本书用科学事实破除公众对蝙蝠的误解,同时向孩子普及保护野生动物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尽一份力。
本书对我国所产244种爬行动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等予以介绍,涵盖种数约占我国已知爬行动物总数的二分之一。每种皆配有特征鲜明的生态照,令读者能够 加直观地对爬行动物进行识别,并重点对一些常见毒蛇的识别特征、毒液类型和急救措施予以介绍。本书是广大生物专业人士不可多得的野外实习工具书,也 适合爬行动物爱好者、生态摄影爱好者、户外运动爱好者等人士作为参考书。
本套丛书以城市中常见的鸟类(鸽子、麻雀、乌鸦等)为观察对象,通过提出一些常见却不见得有答案的有趣问题,激起读者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再由专业的研究者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比如本书就提问:麻雀被当作“普通的鸟”。但是,就连它那张我们都看腻了的脸,也很难描绘出来。 它的生态环境也充满了谜团。没有人它们也能生活吗?它们能飞几百公里吗?它们刻薄吗?作者因研究“日本有多少麻雀”而闻名,在描述麻雀令人惊奇的真实面貌的同时,本书也表达了对我们日益减少的小邻居的喜爱。
本书对我国所产244种爬行动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等予以介绍,涵盖种数约占我国已知爬行动物总数的二分之一。每种皆配有特征鲜明的生态照,令读者能够 加直观地对爬行动物进行识别,并重点对一些常见毒蛇的识别特征、毒液类型和急救措施予以介绍。本书是广大生物专业人士不可多得的野外实习工具书,也 适合爬行动物爱好者、生态摄影爱好者、户外运动爱好者等人士作为参考书。
全套书20册、400多万字、1600多页、3000多幅高清图片,这么庞大的内容仅用于介绍一个界——动物界,富含近200万物种的生命奇观。本书系向我们展示了地球上这些 多样化的生命组织,带领我们走进这个庞大复杂的世界,并领略其中的奥妙。 本书展示了蜥蜴、鳄鱼等爬行动物的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