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总结了特大城市上海市实施野生动物栖息地修复和极小种群恢复的经验。在引入 栖息地修复 等概念、上海市野生动物栖息地总体情况基础上,全过程阐明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修复实践,既有酝酿准备、政策出台和配套管理办法的制定,又具体介绍12个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修复和珍稀濒危物种(狗獾、獐和扬子鳄)极小种群恢复与野放项目,涉及项目基本背景、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路、项目目标、工程主要做法、野外放归和主要成效。基于在探索中遇到的风险和教训,提出对未来同类修复和恢复项目的管理建议和思考。本书可为城市和区域生态修复,以及濒危物种重引入和种群复壮提供参考,对城市化进程中的自然规划和保护管理有重要借鉴意义。
正如人类社会在各方面的进步一样,科学技术各领域在近20年来所呈现出的面貌是加速发展而不只是发展,动物分类学也是如此。虽然动物分类工作者并未普遍认为这个领域近年来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是各个方向上不同程度进展的总和却是惊人的。如何使初学者能够更快地了解动物分类学的全貌与现状,并有效率地开展工作,这是一个挑战。本书以“新技术为分类学所用”为原则,整理了动物分类学的传统内容,系统性地介绍了分子系统学等新技术方面的基本内容,同时非常重视这两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并对一些重点内容展开论述。
本书共包含两部分内容:①揭示了湖羊肌肉生长性状的分子遗传学基础,为湖羊肌肉生长性状的选育提供遗传学资料,丰富湖羊品种遗传资源的研究;特别介绍了Dlk1、GHR、IGF-Ⅰ、MSTN、MyoG基因在湖羊不同生长阶段背*长肌中表达丰度的分析方法及其与湖羊屠宰性状、肉质性状的关联性分析(*章至第四章)。②介绍了利用芯片表达数据构建绵羊背*长肌基因网络调控图的方法,并且探讨了TGF-β信号通路在美臀羊形成中的作用(英文部分)。本书一方面将为从事羊肌肉生长遗传调控机理相关研究的人士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另一方面提供了解释洞角科草食动物中两种肌肉增加表型的机制的新观点,丰富了洞角科草食动物重要功能基因遗传资源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将推动我国动物遗传资源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国内外关于大熊猫国家公园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栖息地的选择与利用、生境质量评价、人类活动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影响等方面。但现在关于大熊猫国家公园研究局限于生境适应性评价,很难落实到栖息地保护管理工作中。本书结合层次分析法、 3S 技术、生态位模型等方法,对大熊猫国家公园进行生境分析,进一步实现地域分区和功能分区,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片区进行栖息地适应性评价与预测未来适应栖息地。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片区生境基于恢复力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基本原理与方法,摸清大熊猫生境选择特性、景观格局特征以及与生境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生境保护决策,以及制定保护管理对策提供理论参考。
本书从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人员和物品的管理、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实验动物质量控制、设施内环境管理、配套设备的运行管理、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七个方面描述了实验动物设施运行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控制重点。为便于参考和对照,书后还附有供读者参考的相关资料。
大熊猫是我国国宝,也是世界著名的珍贵动物。关于它的前世与今生,至今我们的研究还在继续。曾发现巫山人、蓝田人、和县人等大批重要古人类及其遗迹的知名史前考古学家黄万波教授,在数十年遗址考察过程中珍藏并研究了大量的熊猫化石资料,这次在重庆都督乡发现了6件熊猫骨头,又是熊猫研究史上的一个大发现。本书将带领我们走进都督,从岩溶地质、古生物、古生态、古文化的视角,用第一手的文字、图片资料记载了都督史前熊猫头骨的整个发现、发掘过程,同时,对史前熊猫的体质形态、自然环境、食物结构等方面与今生大熊猫作了对比研究,为我们揭开了为何在长江都督残留下史前熊猫的奥秘。
本书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动物们的生存能力,包括谋生、逃生、再生、御敌、繁殖、发明、感觉、认知、情感、审美等能力;二是动物们的两性关系,包括婚姻模式、性关系、两性地位等现象。求生与求偶,可谓包括人在内各种动物的两大生活主题。作者通过众多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动物们神奇的求生与求偶技巧:海岛上的老鼠掌握了用尾巴钓取螃蟹的技能;风暴来临时,鸟儿会到人类的海船上躲避灾祸;水牛群会向狮子冲锋,将其踩得粉身碎骨;飞蛾的翅膀宛如隐形飞机的机翼,几乎不会反射蝙蝠发出的超声波;蜜蜂会在蜂巢中一起振动肌肉,为蜂巢提供“暖气”;原本是好丈夫的雄冬鹪鹩在食物富足时就会“出轨”;小丑鱼的一妻多夫家庭中雌鱼如果死去,一条雄鱼会自动变成雌鱼;雌宽尾拟八哥会通过修缮鸟巢的姿态让“拈花惹草”的丈夫收心回家…
本书主要介绍了天祝毛毛山常见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各100种。其中,常见野生动物包含鸟类75种、鱼类3种、两栖类1种、爬行类2种、哺乳类3种、昆虫16种;常见野生植物包含裸子植物3种、被子植物97种。每一个物种均详细介绍其形态特征、生境、分布并配以多幅彩色图片。本书的出版有助于 好地加强对甘肃省祁连山 保护区动植物资源的宣传,丰富社会公众对保护区资源的认知,也便于为有志于从事保护区资源保护工作的读者提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