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反射:动物高级神经活动》详实地叙述了条件反射学说的原理以及各种神经过程的机理,读者从此书中可以系统地了解条件反射学说的发展过程。本书是划时代的巨著,开辟了生理学、心理学、医学、神经疾病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的新的发展方向。条件反射学说在各个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用来治疗吸毒、抑郁症、强迫症、自闭症等,并被广泛应用于广告、营销、催眠、心理训练、语言训练、动物训练等实践中。
鲱鱼,这种约10厘米长的小鱼肉质鲜美、产量巨大,又易于捕捉,很早便成了欧洲人餐桌上的美味。在中世纪的时候,鲱鱼作为 大海中的银子 是用黄金和兽皮来交换的。财富和帝国建立在鲱鱼之上,如果鲱鱼鱼汛没有来,帝国就会衰落。鲱鱼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深入到欧洲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荷兰人对鲱鱼的感情就非同一般,他们常说荷兰的崛起就是从银白色的鲱鱼开始的,如今在鹿特丹的一些古老房屋上,仍可以见到鲱鱼的图案。这本书的作者极富冒险精神,追溯了几个世纪以来鲱鱼丰富的文化和自然历史,并描述了它在几个世纪内的冒险足迹,如果说今天很多人只知道鲱鱼可以做成鱼卷,本书作者则揭示了事实上这个物种是活泼而又优雅的生物。作者对于鲱鱼的捕捞工作,鲱鱼在沿岸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极为熟悉,在本书中,他带着幼时亲切的生活体
本书系统总结了特大城市上海市实施野生动物栖息地修复和极小种群恢复的经验。在引入 栖息地修复 等概念、上海市野生动物栖息地总体情况基础上,全过程阐明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修复实践,既有酝酿准备、政策出台和配套管理办法的制定,又具体介绍12个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修复和珍稀濒危物种(狗獾、獐和扬子鳄)极小种群恢复与野放项目,涉及项目基本背景、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路、项目目标、工程主要做法、野外放归和主要成效。基于在探索中遇到的风险和教训,提出对未来同类修复和恢复项目的管理建议和思考。本书可为城市和区域生态修复,以及濒危物种重引入和种群复壮提供参考,对城市化进程中的自然规划和保护管理有重要借鉴意义。
正如人类社会在各方面的进步一样,科学技术各领域在近20年来所呈现出的面貌是加速发展而不只是发展,动物分类学也是如此。虽然动物分类工作者并未普遍认为这个领域近年来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是各个方向上不同程度进展的总和却是惊人的。如何使初学者能够更快地了解动物分类学的全貌与现状,并有效率地开展工作,这是一个挑战。本书以“新技术为分类学所用”为原则,整理了动物分类学的传统内容,系统性地介绍了分子系统学等新技术方面的基本内容,同时非常重视这两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并对一些重点内容展开论述。
本书从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人员和物品的管理、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实验动物质量控制、设施内环境管理、配套设备的运行管理、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七个方面描述了实验动物设施运行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控制重点。为便于参考和对照,书后还附有供读者参考的相关资料。
大熊猫是我国国宝,也是世界著名的珍贵动物。关于它的前世与今生,至今我们的研究还在继续。曾发现巫山人、蓝田人、和县人等大批重要古人类及其遗迹的知名史前考古学家黄万波教授,在数十年遗址考察过程中珍藏并研究了大量的熊猫化石资料,这次在重庆都督乡发现了6件熊猫骨头,又是熊猫研究史上的一个大发现。本书将带领我们走进都督,从岩溶地质、古生物、古生态、古文化的视角,用第一手的文字、图片资料记载了都督史前熊猫头骨的整个发现、发掘过程,同时,对史前熊猫的体质形态、自然环境、食物结构等方面与今生大熊猫作了对比研究,为我们揭开了为何在长江都督残留下史前熊猫的奥秘。
本书为渤海山东海域海洋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图集中的常见鸟类部分,分了四十多科来介绍了渤海山东海域海洋保护区中的常见鸟类,每科配图从种名、学名、分类地位、识别特征、分布等多方面来介绍了多种常见鸟类。
本书收录了中华穿山甲和马来穿山甲六大系统的共六章约300幅图片,突出展示了两种穿山甲的外貌特征、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等独特的解剖学与组织学特点,可为从事穿山甲物种救护和科研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本书是全国“普通高等教育生命科学专业系列教材”之一。在第一版的基础上,由编者参考当前国内、外动物学最新的相关教材和文献资料,结合教学实践进一步编写、修订而成。全书共分22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无脊椎、脊椎动物在内的共25个门的动物形态学、分类学和生态学,着重反映形态学和分类学最新研究成果。特别设立了无脊椎动物起源与演化、脊椎动物起源与演化及动物地理分布三个章节,介绍当前关于动物起源、进化和动物分子进化等研究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新成果。各章之前设有内容提要,章末设有思考题以供掌握、复习和巩固之用。
这是一本以中英双语图文的形式描写大熊猫巴斯独特而富有传奇的一生的书。本书的整体装帧设计以巴斯所代表的环保概念为设计主轴,凸显绿色、环保风。书中文字以中英双语呈现,不仅能让国内的巴斯迷阅读到这本巴斯的纪念图文书,也让巴斯在海外的千万粉丝们一样能够方便地阅读。可以说,本书从一开始策划就追求国际化的视野和国际表达,以匹配巴斯国际性的知名度。本书从时间维度梳理了巴斯生命历程中的重要时刻、重要贡献和无可替代的价值(如巴斯获救,巴斯出访美国,巴斯登上 春晚 舞台等),再现巴斯独特而非凡的一生,也描绘了海峡(福州)熊猫世界和各界人士对巴斯德倾注的无限的关爱。全书共九章,首先从2015年巴斯 重返 美国切入,突出 巴斯 作为 和平使者 的重要地位。第二章至第八章,从巴斯于四川巴斯沟冰河获救、初涉世间到巴斯
林龙山、张静、宋普庆、钟指挥编著的《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常见游泳动物(精)》介绍了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20目76科108属168种常见游泳动物,提供包括114种鱼类、9种头足类和45种甲壳类的形态图片,以及各种游泳动物的学名、同物异名、英文名、地方名、分类地位、主要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和资源与渔业等相关内容。 《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常见游泳动物(精)》可供渔业管理部门、科技工作者、水产贸易人士和渔民在渔业管理和生产过程中参考,给普通读者在鉴别东山湾及其临近海域游泳动物时提供借鉴和作为参考用书。
张海、孟德荣主编的《河北水鸟》对于开展湿地和鸟类资源保护工作无疑是很好重要的。该书图文并茂,介绍了河北省湿地水鸟188种(含4种远洋性海鸟),包括分类地位、留居型、形态特征、生态与分布、识别要点、相似
本书由从《笔尖上的动物世界》中精选出的12种可爱动物形象构成。动物以精微素描的形式绘制而成,笔触生动细腻,尤其注重刻画了动物的神态与情感。包含有常见的猫科动物、鸟类、犬科动物、啮齿类动物、猿类等所表,现的动物种类较为丰富,每幅插图都配有简略的说明文字,介绍了每种动物的形态特征、生活环境等科普内容。本书力求以精美的插画再现动物的种种可爱,使之更具艺术性与欣赏性;同时对宣传保护环境、普及科学知识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对鱼类进行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基因定位等这些染色体研究技术都离不开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本书介绍了鱼类染色体标本制备的基本原理、制备技术、应用场景等,对认识和了解生物遗传组成、遗传变异规律和物种起源、进化及种族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指导意义。
当今世界,观鸟是风行国际的热潮,许多国外的观鸟者,万里迢迢来到中国,只为了看到心仪的鸟儿,欣赏鸟儿的舞蹈,聆听鸟儿的歌唱。许多中国的鸟儿,已经成为东方审美文化的使者。已故院士郑作新先生,用毕生精力完成《中国鸟类区系纲要》,他为中国鸟类学奠基,并向世界鸟类学提供了有关中国鸟类的完整科研资料。今天,观鸟在中国方兴未艾,但鸟类学的文化梳理却依旧是空白。本书作者陈旭开始他的试水之作,从东西方典籍中梳理出鸟类精灵的身影,他用数十种鸟类的自然史来建构科研视野之外的鸟类故事,希望通过这些故事,增进人们对鸟类的理解,拉近人与鸟类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