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鱼体色彩鲜艳、花纹美丽、体型或鳍形独特、具有特殊水族功能、有趣生物学习性等作为选择原生观赏鱼的标准,从14个科中选择观赏价值明显、中国原生、较为常见和具有代表性的原生观赏鱼编写成书。对每一种原生观赏鱼主要介绍中文名、别名、拉丁学名、分类地位、分布水域、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观赏价值、利用概况等内容,并配置1-4张彩色图片。中国原生观赏鱼物种资源丰富,分布区域广泛,本书选择140种中国原生观赏鱼,以图片配合文字说明,既提供鉴定物种的要领,也为中国原生观赏鱼的学术研究、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书是一部介绍中国鸟类分类系统以及种和种下分类与分布的专著,在编写中参考了鸟类分类学研究的昀新进展。全书共收录中国鸟类1507种(2571种及亚种),隶属于26目115科506属。书中给出了每个种的中文名和英文名,以及种和亚种的拉丁名、分布区(包括动物地理亚区和省级行政区)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级别。为便于国际交流,书中列出分布区的英文名。本书还对中国鸟类特有种名录进行了核定,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鸟类。书末附有参考文献以及拉丁名、英文名和中文名索引,以便读者检索。
《世界猫科动物》一书的内容涵盖当今世界所有猫科动物物种,是一本全面、权威的猫科动物生态学综述和大百科。作者以毕生心血收集有关猫科动物的各类资料,从古罗马时代的自然史书籍,到现代猫科动物生态学研究,累计引用各类文献近2800篇次,涵盖了几乎所有猫科动物研究专家学者的重要和**研究。在此基础上,作者把庞杂的内容按照地理分布、生态行为、野外生存状况和人工饲养状况进行分类,把科学殿堂中复杂的专业术语、概念用平实的语言加以解释,使普通爱好者到专业人士都可以毫无障碍地领略在过去2000年间人类对猫科动物不断深入的研究,揭示它们那让人着迷的隐秘生活。
本书较全面系统地收集和整理了我国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鱼类系统分类学的中外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回顾了我国近、现代内陆鱼类系统分类研究的发展历史;同时,整理出截至2014年上半年,我国记录的内陆鱼类有效种1384种(包括亚种),剔除21引入种,原产于我国内陆的鱼类1362种(包括亚种),隶属于17目47科303属,包括37单型属,84特有属,878特有种(包括亚种),250濒危种。绪论部分结合内陆鱼类物种多样性统计,对不同分类阶元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利用GIS技术,分析探讨了我国内陆鱼类物种多样性,以及特有种和濒危种的分布格局;探讨了我国内陆鱼类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与气温、降水等环境因素的关系,特别是与人口密度的关系;分析了中国内陆鱼类物种多样性、特有种和濒危种的热点地区。名录部分按分类系统分种记述了我国内陆鱼类,记述内
鲎是一种具有重要科学研究意义和经济价值的海洋动物,也是地球上动物界少数现存珍贵的“活化石”。我国是世界上少数拥有鲎资源的国家,世界上95%的中国鲎资源分布在我国,可以说,我国是中国鲎真正的故乡。我国的鲎研究一直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当今,由于经济迅速发展,海洋环境、沙滩受到污染,加上由于鲎的极大的经济价值,造成对鲎的乱捕滥杀,世界上鲎资源急剧衰竭,这已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我国鲎资源的衰竭更是触目惊心。在上世纪70—90年代,在我国广西北海海城,每年鲎的渔获量可达60×10(4)~70x10(4)对,到近年已减少至30×10(4)对。如果这样衰减的速度得不到遏制,再过数年,我国将成为无鲎的国家,中国鲎或许将只能是存在于教科书上的学名了。 本书作者自师从原厦门大学校长汪德耀教授从事鲎研究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在动物遗传育种中常用的主要计算方法,内容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混合模型方程组的相关计算技术,包括加性遗传相关矩阵及其逆矩阵的计算,大型混合模型方程组的建立与求解,大型矩阵的储存与计算技术,用REML方法估计遗传参数的有关计算方法。第二部分是Monte Carlo方法,包括随机数的产生,Monte Carlo基本方法,Monte Carlo方法在统计学和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第三部分是MCMC算法,包括贝叶斯推断和Markov链简介,Metropolis-Hasting抽样,Gibbs抽样,MCMC算法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布洛赫手绘鱼类图谱》从德国博物学家、海洋学家、鱼类学家马库斯 布洛赫的12卷巨著《鱼类博物学》中选取了213幅手绘图谱。 这些图谱艳丽生动,描绘精细,是科学绘画的杰作,从其精美程度上看,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堪称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微博科普达人@开水族馆的生物男(周卓诚)任译名品质担当 中科院院士陈宜瑜及众多微博科普大v@博物杂志 @飞雪之灵 @李昂杜父鱼 等联袂推荐 《雷杜德手绘花卉图谱》精选了伟大的博物学家、植物科学画家雷杜德的261幅精美花卉画作(涉及43个科,126个属 ),这些作品既注重科学的准确性,又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丰富地展现了植物的多样性和美学欣赏价值。对博物学爱好者、艺术爱好者和植物学教师而言,都值得收藏或参考。 《雷杜德手绘花卉图谱》收录的所有图版
鲟鱼是一类古老、珍稀和濒危的物种,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我国是世界上鲟鱼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为开展鲟鱼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鲟鱼环境生物学-生长发育及其环境调控》是作者30余年来在鲟鱼环境生物学领域进行系统研究的凝练和总结,不乏他们对研究工作和研究对象的独到见解。内容涉及鲟鱼的早期发育特征、环境因子对其早期发育的影响、个体发育行为、体型形态对水流的适应、生长的环境调控、生长的营养需求、性腺发育调控、盐度适应与渗透压调节机制、生态毒理响应等诸多方面。不仅丰富了鱼类生物学知识,而且为改进鲟鱼物种的保护技术和开发鲟鱼养殖新技术提供了理论指导。
本册志书是对2019年12月底以前在中国发现并已经发表的离龙类、鱼龙型类、海龙类、鳍龙类和鳞龙类化石材料的系统厘定总结。书中包括33科92属126种。每个属、种均有鉴定特征、产地与层位。在科级以上的阶元中并有概述,对该阶元当前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等做了综述。在部分阶元的记述之后有一评注,为编者在编写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或编者对该阶元新认识的阐述。书中附有160张化石照片及插图。
鸟类鸣声,因其和人类语言颇为相似而受到科学界广泛关注,是目前鸟类学、动物行为学、进化生物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领域。本书通过声谱图分析,结合国内学者相关研究报道,对我国常见的199种鸟类鸣声作较为详细的展示与说明。同时配以各鸟种的英文名、别名、地理分布、鉴别特征、生态习性等内容介绍。暂未收录的鸟种及鸣声介绍将在今后补充完善。《BR》鸟鸣研究也可应用于实践,通过鸣声回放在野外找寻行踪隐秘或者夜行性鸟种,也可作为有效手段区分表型相似的近缘鸟种。另外,当前我国国内观鸟及摄影、鸟类保护等活动正值蓬勃发展阶段,也亟须综合性、快速地介绍鸟类鉴定识别知识的书籍。
本书包括5章内容。章 世界动物多样性;第二章 中国脊椎动物多样性,主要介绍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爬行动物、鱼类多样性;第三章 中国无脊椎动物多样性,主要介绍中国昆虫种类、分布,中国节肢动物多样性,中国其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中国无脊椎动物保护史;第四章 中国动物保护现状主要包括中国动物生存现状,各类保护名录及受胁等级评估与更新,实施动物多样性保护行动;第五章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实例,主要包括中国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实例
本册志书是对2015年10月以前在中国发现并已发表的副爬行类(包括波罗蜥类、前棱蜥类、锯齿龙类)、大鼻龙类和龟鳖类化石材料的系统厘定总结。书中包括19科69属126种。每个属、种均有鉴别特征、产地与层位。在科级以上的阶元中并有概述,对该阶元当前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等做了综述。在部分阶元的记述之后有一评注,为编者在编写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或编者对该阶元新认识的阐述。书中附有199张化石照片及插图。
虻类是重要医学昆虫类群之一,它们不仅因刺叮和吸血,给人、畜造成直接危害,而且更重要的是一些种类会传播疾病,如在非洲传播人的罗阿丝虫病,在我国传播马传染性贫血病和牲畜的锥虫病。 《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59卷双翅目虻科)》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对虻类的研究简史、形态特征、分类系统、区系分布、生物学、传病关系及标本采集等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各论部分包括迄今我国已发现的虻类3亚科14属458种及亚种(含3个新种)的分亚科、属和种的检索表,亚科和属的重要特征,并对各种虻的鉴别特征、形态、生物学和地理分布等作了记述。在每个种记述中还配有重要形态特征的插图495幅,以及彩色图版8面,黑白图版9面,以便读者对照鉴别。书末附参考文献、英文摘要和索引。 《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59卷双翅目虻科)》可供从事分类
《画笔下的鸟类学》中包含了从伦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中所选出的精彩图片,书中以优美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将鸟类学、艺术史、传记结合在一起,这些历史文献讲述了鸟类在过去的漫长岁月中的令人惊叹的故事,鸟的形象不但具有灵活的身手但又美丽动人,通过在不同历史不同地区对这些美丽生物的图说,使读者深深地被鸟类的世界所吸引。 本书编写特点: 虽然本书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编排,不过所有参与者都认为,按年代划分内容能*好地展示这个领域的发展。 对艺术家的选择当然不是任意随性的,但也远远说不上是兼容并包,因为这个领域实在是过于广袤深邃:伦敦自然博物馆的藏品(本书大量插画都出自其中)包括约五十万张的博物插图,以及一百万本书籍。 向人们展现鸟类艺术涵盖面之广博:从早期更奇异梦幻的异域鸟类插画,到近现代精确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绪论,能量代谢的基本特征,哺乳动物体温调节的一般特征,低代谢动物的体温,哺乳动物产热和体温调节机制,生长、繁殖、发育和年龄与体温调节,哺乳动物的休眠,鸟类和哺乳动物恒温性的进化,温度驯化,动物对季节性环境变化的生理反应,野生小型哺乳动物能量学和产热调节特征,哺乳动物对不同食物资源的生态和行为适应,小型哺乳动物妊娠和哺乳:基础代谢率和能量利用,繁殖特征的自然选择和个体变异,光周期控制啮齿动物繁殖和免疫功能的季节性变化:一种多因子途径,以及激素-行为相互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