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在辉煌的数学成就背后,蕴含着数学家们何等的艰辛努力?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中,数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对宇宙的认识是怎样根据数学的知识而形成的?这些问题在数学的题海中是找不到答案的。当我们把目光从课本里拾起来,向历史望去的时候,就会惊讶地发现,数学并不是枯燥定义的累积,也不是繁琐公式的堆砌。数学有自己的灵魂,“它赋予它所发现的真理以生命;它唤起心神,澄清智慧;它给我们的内心思想增添光辉;它涤尽我们有生以来的蒙昧与无知”。(普罗克鲁斯) 本书通过大量珍贵的图;读者去抚摸巴比伦泥板上的神秘刻画,揣摩埃及纸草书中的象形数字,赞叹古希腊数学中的理性精神,感触中国古代数学的算法神韵;看一看阿拉伯的驼队如何把东方数学文明传入意大利,寻访文艺复兴的狂飙如何推动欧
本书是面向普通读者的关于科学革命的研究著作。它打破了学界关于“17世纪科学革命”的流行叙事方式,以宽广的视野对不同文明的自然认识作了深入而系统的比较。作者将的科学史研究成果融会贯通,极具原创性地把科学革命归结为六种截然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革命性转变,从而解释了近代科学为何最终产生于欧洲而非古希腊、中国或世界,更别具慧眼地关注了近代科学为何能在欧洲持续下去这一新问题。
本书记叙的十位不平凡的人物,有着不同的国籍,各异的人生经历,迥然的性格特质,但他们都是20世纪上半叶的数学先锋。以希尔伯特的23道数学难题始,他们首先聚焦于刚刚创立的集合论,进而扩展到整个数学领域的重新审视,他们中的大部分参与并成就了哥廷根的辉煌。数学在动荡的战争岁月没有停下脚步,相反,最初的计算机研发与军用密切相关,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有国界,冯·诺依曼、图灵、霍珀和维纳都在战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三位女数学家中竟有两位叫格蕾斯,她们的学识和成就更来之不易,因而她们的智慧和奋斗精神令人赞叹。本书后半部分的三位美国数学家以涉猎广泛、多才多艺见长,不再是单一的数学家身份,而拉马努金和艾迪斯这对天才与怪才似乎只为数学而生……
本书是《科学史丛书》中的一种,重点讲述中世纪物理科学思想的历史。中世纪科学史,就是古希腊科学经罗马和拜占廷帝国传到世界、进而传到西欧的过程中,人们对古希腊科学的传播、消化与修正的历史。本书没有对这一过程进行全面的论述,而是单就希腊科学在西欧重现的历史勾勒了一幅清晰而又生动的图 像。全书分五章,章简要地描述了自罗马帝国晚期至公元1000年西欧科学的状况;第二章重点介绍希腊科学经阿拉伯世界传入拉丁欧洲的大翻译活动;第三章不仅向我们展示了西欧中世纪晚期科学活动的舞台——中世纪的大学,同时还让我们目睹了该舞台上演的一幕激动人心的正剧——希腊科学特别是亚里土多德的体系与基督教神学之间的斗争;第四章和第五章专门讨论中世纪晚期亚里士多德学派的物理学和宇宙学思想。中世纪晚期经院学者对亚里士多德体
推动并支撑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不仅仅是能工巧匠们,还必须看到那些至关总体智商智能的科学思想巨匠们。如果中外人士有技术至上论者,读介绍中国人之书读出了“惟其手脚兮何需头脑”的结论。本书愿助其悟得:“识其手脚兮知其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