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分级进阶版《石春祯英语阅读理解220篇》分为两册:“基础篇”Ii0篇和“提高篇”110篇,分册装订,独立销售,读者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 本书(包括“基础篇”和“提高篇”,以下同)以2011版《石春祯英语阅读理解220篇》为基础修订而成。 本书的220篇文章均选自国外出版的英文原版书刊。选材以议论文和说明文为主,主要涉及科普、经济、社会生活、文化教育、人的生理和心理等方面。 每单元的前4篇为多项选择练习,每篇文章后附有5道阅读理解题。这些题目以深层次问题为主,主要涉及文章的主旨要义,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文章的总体结构以及上下文之间的关系等。 每单元最后一篇为英译汉练习,要求把划线的5句话译成汉语,重点练习根据上下文准确理解英语原文并用汉语正确表达的能力。 本书后10个单元的每单元第5篇为新题型练习,其中包括:选
本书是考研人员的参考用书。全书共有六章,每章包括三部分内容:部分是主要内容,对重点内容进行综合性地叙述;第二部分是例题详解,在这一部分中,精选了一些典型的、难度不同的题目,并对其进行分析求解;第三部分是习题,供读者自学时选用。在书后附有部分习题答案。本书还收录了1997年至2002年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信号与系统部分的考题,并提供了简要的求解过程或答案。 本书主要面向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应考者,也可作为工科通信、电子类专业本科生学习参考用书。
外经典教材辅导系列是一套全面解析当前外各大院校教科书的学习辅导资料。周三多主编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复旦大学出版社)是的标准管理学教材之一。本书遵循第5版的章目编排,包括按照管理职能划分的总论、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六个部分,共分为21章,每章由三部分组成: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为课(章)后习题详解,对第5版的所有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第三部分为考研真题详解,精选部分名校近年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参考答案。
本书内容分为两部分,部分为重点突破,针对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和教学内容,共分为9章:工程材料中的原子排列、固体中的相结构、凝固、相图、固体的扩散、塑性变形、回复与再结晶、固态相变、复合效应与界面等。每章都从内容精要、知识结构、重要公式、精典范例,效果测试等5个层面对重点内容和主要知识点进行阐述、解题和练习。第二部分为模拟实战,选用一些高校往年典型真题作为例题分析与讲解;用3套考研模拟题综合测试,以了解试题的内容、形式、范围、难度及要求。附录中级出了效果测试题的参考答案、部分高校近年来考研的试题和一些实用的参数。 本书可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各专业本科生学习、应试、考研及以后工作的用书,也可供技术人员参考。
《历史学本科专业学习指南》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三编,每一编的内容包括基本史料、学术争鸣、今人论著部分,并附有《常用历史工具书》。其中“基本史料”部分,将历史学本科生在有关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学习过程中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基本史料做一梳理,简要交代每种史料的作者、主要内容、价值以及版本等;“学术争鸣”部分,简要介绍了学术界对一些重大学术问题的讨论,以期使本科生对该学术领域内的重大学术论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今人论著”部分,简要评介了历史学本科生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学习中需要阅读和了解的近现代学者的重要学术论著。编写该教材的目的是为历史学本科生的学习提供指南,以便学生扩大阅读范围,较好地掌握课本以外的基本知识。
有人说:“吃透真题,考研就成功了一半。“历年真题”是最经典的试题,是广大考生了解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最直接的手资料,考生从中可直观地了解到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试题类型、考点分布和难易程度。这也是广大考生一向对真题重视的原因所在。为帮助考生更好地把握命题方向,便于考生全面系统地复习应试,编者从全国著名高校中挑选了一些经典试卷进行解析,供广大考生参考使用。希望考生能从中提取精华,受到启示,获得收益,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本册为《文学理论》。
《圣才教育 范里安 (第7、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2版)》遵循第7、8版的章目编排,共分37章,每章由三部分组成: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课后习题详解,对第7、8版的所有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第三部分为强化习题详解,在参考外大量的相关资料基础上,补充了部分难题,以巩固和强化本章的知识难点。
本书汇集了作者三十多篇文章,主要包括四部分20篇论文、13篇译文。首次探讨了武汉地区岩溶发育史;结合碳酸盐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各时代地层的关系,总结出碳酸盐岩的“六带五型”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初步对武汉地区进行了岩溶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并提出了各危险区岩溶地质灾害的防治原则;研究了浅层岩溶的类型、发育程度、溶洞规模、分布及充填情况,认为武汉地区的浅层岩溶应归属于上部“垂直渗流岩溶带”;结合工程实践,研究了武汉地区岩溶地面塌陷的机制,并提出岩溶地面塌陷影响范围的预测方法。这些认识和总结对武汉地区的岩溶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抢险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