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技能培养为主,尽量拓宽知识面,增加信息量,很少涉及偏深偏难又不实用的内容,紧跟政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本书共13章,包括宪法与村民自治法的基本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民事活动的基本规定、民法对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保护、婚姻、家庭和遗产继承、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产品质量的保障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妥善处理纠纷与理性维权、如何打官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土地承包法律制度及其纠纷仲裁、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资料的法律保护、动植物检疫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制度等内容。
为了迎合农业文化发展和科学普及的需要,让更多的读者了解世界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和我国正在推行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保护工作,我们邀请了从项目筹划就参与其中,并现任联合国粮农组织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项目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办公室主任的闵庆文教授,根据他多年进行项目申报、保护培训等实际经验,结合我国的农业文化地现状和保护需求,编著了本套图书.《农业文化遗产知识读本与保护指导系列》一共分为三册,分别从 什么是农业文化遗产 为什么要保护农业文化遗产 怎样保护农业文化遗产 三方面入手,既有专业深度又具发展视角,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农业文化遗产在我国的现状、保护进展和未来走向,为分布在广袤国土上丰富多彩的中国农业文化遗产地提供了保护思路、申报指导和发展途径,将中国古人的农耕智慧应用于现
傣族种植水稻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水里灌溉制度——“板闷制”。以“垂直的行政管理体系与家臣管理体系并列、行政命令与治水法规并行、严格的检查验收制度与公平的合理分税制度并举”为核心的“板闷制”,不仅对灌溉用水时解决水地矛盾有积极作用,而且对维系西双版纳封建令主制度有深远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伴随土地所有权和稻作生产方式的变革,传统的“板闷制”被现代的“库渠制”取代,与引水工程、蓄水工程、提水工程相适应的州、县、乡、村灌溉工程分级管理制度逐步实施并发挥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西双版纳傣族灌溉制度从传统走向现代既是当地民众的时代选择,也是灌溉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
新疆阿克苏地区依据市场经济规律,正确处理政府、农民、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走出了一条设施农业的科学发展之路。阿克苏市良种场由政府出面做好土地流转,建设日光温室园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四处招揽技术骨干。一批又一批四川农民(川农)不远万里来到园区,自建日光温室进行生产经营,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戈壁奇葩:新疆阿克苏市良种场设施农业礼赞》既展现了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对设施农业发展模式的探索,总结了他们的成功经验,得出了可资借鉴的启示;又对川农的生产技术进行了充分挖掘,这些技术经验来自于农民,来自于生产实践线,这些接地气的技术更容易推广普及;还提出了设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要扶持那些掌握了过硬技术的农民扩大生产规模,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家庭农场。
本书从农业农村的现状分析入手,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构新农业的 产融五阶 体系:数据 标准 交易 产业 金融。 新农业的 产融五阶 体系,通过五个章节逐步展开,数据章节介绍建立土地、种植和农产品的大数据;标准章节介绍建立产地品牌标准、农产品技术品控标准、品质分拣标准、农产品定价与估价标准;交易章节介绍实现农产品交易电子化、农资农机的上下游交易电子化、冷库和物流配套服务的电子化;产业章节介绍打造产业链,上游农资、生产过程的田间管理、冷库和初加工、深加工和配套产业及下游采购配套服务等闭环价值链;金融章节介绍拓展以土地资产化、农产品银行为基础的多渠道、多层次的差异化金融服务体系和供应链金融、互联网金融、产业基金等产业金融体系。每个章节结合了产融课题组的走访案例,以生动的产地案例和产融案例
王世杰编著的《拖拉机修理工》共十五章,内容包括:拖拉机修理基础知识,拖拉机修理基本技能,拖拉机技术状态的变化及保养修理过程,柴油发动机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指标,机体及曲柄连杆机构的修理,换气系统的修理,柴油供给系统的修理,润滑系统的修理,冷却系统的修理,柴油发动机的总装与磨合,传动系统的修理,行走、转向及制动装置的修理,工作装置的修理,电器设备的修理,拖拉机的总装与磨合试运转等。 《拖拉机修理工》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拖拉机的构造原理、拖拉机修理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通俗易懂,实用性强。适合拖拉机修理的初学者、爱好者自学,也适合在岗拖拉机修理工自学参考,以进一步提高操作技能;也可作为职业院校、培训中心等的技能培训教材。
本书为“中小型水工程简明技术丛书”之一,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中小型围垦工程的相关知识,突出了现代围垦工程“入水和谐”时代具有的环境友好、生态健康、休闲娱乐等特点。全书共10章,分别介绍了我国中小型围垦工程的概念与分类.中小型围垦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管理、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经济评价等。 本书除适用于从事水资源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人员外,还可供相关领域的中职中专、大专院校师生和从事土木建筑与岩土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管理及科研人员参考。
本书的编写是落实科学教材观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也是我们农业科教工作一直以来倡导农民培训机制创新的成果。本教程专业覆盖面广,通用性强;内容新颖、实用、可操作性强;语言简洁明快,能有效解决现阶段中国农民整体文化水平不高与农业科技快速发展形成的突出矛盾。
《沼气技术及其应用(第3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在系统介绍沼气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沼气技术基础,户用沼气池与中小型沼气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沼液、沼渣的加工利用技术,以沼气为基础的生态农业模式,沼气能源利用技术等的同时,重点补充了现阶段研究较广的沼气干发酵内容,包括沼气干发酵原理及工艺条件等方面;增加了大中型沼气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内容,使书籍覆盖整个小型(户用)、中型、大型整个沼气工程,覆盖面与需求范围更广,并增加若干工程实例,使书籍更有直观性和指导性。 《沼气技术及其应用(第3版)》适用于广大农村的农业技术人员,从事现代农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管理人员和广大基层沼气建设工作者参阅,可作为农业工程、生态农业、可再生能源
根据农业部计划司统一安排,按照《农业部定点扶贫地区帮扶规划》(2016-2020年),农业部扶贫办公室、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与湖北省恩施州农业科学院、湖南省湘西州农业科学院联合编写了《农业部武陵山区定点扶贫县农业特色产业技术指导丛书》》,对2016-2020年农业部定点扶贫地区的四个县(恩施州咸丰县、来凤县和湘西州龙山县、永顺县)的重点和特色产业进行科普解读。恩施州农科院、湘西州农科院组织马铃薯、茶叶、红衣米花生、食用菌、猕猴桃、黑猪、草食畜、甘薯、藤茶、生姜、百合、柑橘、高山蔬菜等方面的专家和四县市的农业局、畜牧局及农技推广部门30多人参加了编写工作,在编写过程中我们深入到4个县进行了产业调研,结合每个县的产业发展状况,以特色作物的起源与分布、产业发展概况、主要栽培品种及新育成品种、栽培技术、主要病虫
本书讲述常用联合收割机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故障排除、使用调整等方面的知识,包括联合收割机概述、割台的拆装与检修、脱粒清选装置的拆装与检修、行走系统的调整与检修、液压和电气系统的诊断与维修和联合收割机的操作与保养。
粮食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单位土地面积上 高的粮食生产能力。水稻是中国的 大粮食作物, 稻产量持续突破,是我国水稻科技进步取得的 重要成果,实现水稻超高产是保障 粮食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 自1996年我国 立项了“中国 稻育种计划”以来,经过水稻科研工作者持续二十多年的联合攻关,选育了一批具有不同产量潜力的 稻品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产纪录。其中,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2年和2014年实现了“百亩方”平均亩产700千克、800千克、900千克、1000千克的攻关目标,使中国的 稻育种及栽培技术居 地位。 为了进一步发挥 杂交稻高产相关技术成果作用,我们组织参加 杂交稻高产攻关多年的相关科研人员共同编写了《 杂交稻亩产900千克栽培新技术》,全面梳理和
农业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活动的创造和生存智慧的结晶,是传统农业的精华和关乎人类未来的遗产,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价值,对于传承农耕文化、保护农村生态、发展生态农业、拓展农业功能、建设美丽乡村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丛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力求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统一,系统阐述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起源与演变、生态与文化特征,分析其历史与现实价值和保护与利用现状,提出可持续保护与管理对策,以进一步提升遗产地人民的文化自觉性与自豪感,提高全社会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意识。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的颁布、贯彻和实施,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案卷在执法工作中的作用愈加重要,既是行政执法的重要载体,也是行政执法水平的重要体现。为了适应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形势的不断发展,满足广大执法工作者的需要,特组织有关专家和具有一线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经验的人员编写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案例示范与评析》。
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生态系统网络的联网观测研究及数据共享系统建设”项目的支撑下,为进一步推动国家野外台站对历史资料的挖掘与整理,强化国家野外台站信息共享系统建设,丰富和完善国家野外台站数据库的内容,中国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决定出版《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集》丛书。同时,为了更好的推动丛书的出版,“生态系统网络的联网观测研究及数据共享系统建设"项目组经多次讨论,编写了《农田、森林、草地与荒漠、湖泊湿地海湾生态系统历史数据整理指南》(以下简称编写指南)。本书为广西环江喀斯特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依据农田生态系统研究站的编写指南编撰,以整理、搜集和共享环江站监测和研究数据的精华为宗旨,在对大量野外实测数据的统计汇编和精简编撰的基础上整合而
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在准确了解我国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全面总结发达国家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经验出发,以江苏盐城案例的方式对我国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风险形成机制进行理论性诠释,构建适合我国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发育的风险识别体系,并进一步地深入探究我国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治理机制与风险管理模式,构建科学有效的资金互助组织风险管理范式,提出明确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责任归属,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风险转移机制,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健全社员筛选机制,有限制的扩容社员规模;建立商业化的管理运营机制,加强系统内人员培训;建立健全内部治理和决策监督机制,降低个人在决策中的主导权;建立良好的奖惩机制,提高内部人员工作热情等政策建议。提出明确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
2021年是 十四五 开局之年,也是我国脱贫攻坚任务取得全面胜利后的年。站在新起点上,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简称 十四五 规划),均明确提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与乡村振兴进行有效衔接。如今,面对中央的再部署、再动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经成为当下发展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难点与对策》内容包括一份主报告和七份分报告。研究的主报告试图在深刻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系统地梳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面临的难点问题,进而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与建议。
赵翠萍主编的《河南省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及评析》以案例的形式对河南省农民合作社创新经营的做法进行全面总结,对合作社发展中的不足进行审视并展望未来,以期通过鲜活的案例勾勒出农民合作社蓬勃发展的总体轮廓。通过生动的实践呈现出农民合作社创新经营的各种经验,希望能够对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本书共八章,包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概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家庭承包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内容。可作为职业教育现代农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课程教学实训用书,也可用作农业培训教材。由于编者水平所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不尽如人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读者和同行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