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汇集了普洱茶界各方人士的智慧、经验和观点。在这本书里,几乎涵盖了你所关注的熟茶的方方面面。专业而不失生动,丰富而不失条理,深度而不失趣味。 如果你是一位熟茶的消费者,关于熟茶的历史、人物、故事、冲泡品饮、收藏品鉴的知识,不仅是你很好的佐茶 茶点 ,还会让你喝懂熟茶,少交学费。如果你是一位制茶师,这本书可以带你走进熟茶发酵工艺的微观世界,看看神奇的微生物是如何驯服了那生性凛冽的云南大叶种。如果你是一位经营者,这本书可以让你看到行业的动态、市场的走向、消费的需求 如果你还没有迈入普洱茶的大门,那你更需要这本书,带给正能量的指引。
本书是一本关于兰花古籍的书,作者是清朝的方时轩,他虽蕙花的研究及栽培方法撰写成书,内容对如今兰花爱好养植者非常有借鉴意义。书中将花的每个部位剖析开来深入讲解。包含内容有:根、叶、笋、萼、花、色、舌、捧心、栽培等。中国兰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其栽体上分,可有典籍文化,田野文化,非物质文化等。
云南*普洱茶小微产区 冰岛(冰岛老寨、南迫、地界、坝歪、糯伍)的介绍,关于古茶园的实地调查、制茶工艺、茶叶价格的变化、饮茶习俗、茶园管理、交易方式、当地的生活与民族习俗、村寨的变迁、经济收入的来源与支出方向,以及新生代茶农对冰岛茶的情感、外界对冰岛茶的评价等。
本书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体,分别详尽介绍我国已公布的85个国家地质公园遗迹特征、地质形成原因、相关人文知识,并配有公园风景照片,游览路线,小贴士,特产,周边景点介绍等信息。是一本既能使读者增长地学知识,又能帮助旅游者选择出游线路的科普旅游读物。
李怒云、杨炎朝编译的《林业碳汇计量(修订 版)/碳汇中国系列丛书》是着重对林业碳汇进行技术 指导的基础指导手册,全面系统阐述了有关林业碳汇 计量的所有方法与技术,书中内容包括:绪论;全球 碳循环;二氧化碳的减排;碳汇监测所需的行动方式 ,项目及计划;碳汇监测所需的碳库和测量设备;以 大陆为基础的碳汇测量项目等。本书为 碳汇中国 系列丛书之一,旨在引起读者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 ,引导读者积*参与到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来, 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中国北方常见树木快速识别》主要涉及我国北方树木,适当兼顾南方重要的森林组成树种、生态建设用树种、工业原料树种和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共涉及78科203属449种。 本书是《树木学》(北方本)教学及实习的重要参考资料,适合于树木学学习和野外树种识别;也是林业工作者和野外探险郊游者的良师益友,有助于森林调查、自然保护及规划、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森林游憩与鉴赏以及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对造林树种选择与识别。
《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实践的哲学研究/生态文明建设文库》由总序、导言和15篇专题论文组成,大致分为理论探讨和实例分析两大部分,是笔者近年来对生态分明及其建设议题的理论思考的自然延续与拓展。对生态文明建设基础性理论的探讨,尤其是各种形式试点或示范区实践所提出或需要回答的深层次理论问题与挑战,是笔者特别关注和着力分析的对象。与此同时,这种理论性思考又是以较为丰富的实地调研为基础的。因此,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或示范区进行建立在理论文献充分梳理消化基础上的个例研究与比较相结合的综合性分析,是《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实践的哲学研究/生态文明建设文库》在方法论和结构上的主要追求或 特色 。
《林学概论(第2版)》在撰写过程中,其编写大纲、具体内容、知识结构、知识深度、科技水平注意补充了一些新内容,城市森林植物栽培与应用技术、功能防护林栽培与应用技术、自然林栽培技术与思想、矿区植被恢复的新技术、一些和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树种栽培与应用技术都被引入。 《林学概论(第2版)》是作者在30年教学、科研、实践工作基础上完成的,反映了现代社会新研究成果和社会实践,无论在林木种子生产经营、优质苗木培育生产经营、森林经营管理、树种栽培技术、功能林以及城市森林植物栽培技术、矿区植被恢复等方面,都赋予了新思想、新理论。 《林学概论(第2版)》的编写还注重了基础知识的简要介绍,方便非林学背景读者的理解,使《林学概论(第2版)》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全书共分35章,由六篇组
陈鑫峰、班勇主编的《国家森林步道--国外国家 步道建设的启示》系统介绍了国外步道建设的经验, 以便借鉴其成功之道,探索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国家 森林步道体系。全书对三大洲包括美国、英国、日本 等10个有代表性国家的国家步道建设进行了系统介绍 ,内容涵盖国家步道的发展历程、步道特点、法律法 规、管理运营等。同时,还以实例的形式,介绍一些 单条国家步道的历史、景观体验、步道服务设施和周 边服务体系等内容。本书关注了两大重点:一是国家 行为,即在国家层面所采取的法律法规、管理措施; 二是步道的国家代表性,即在步道的选线上是否选取 了能够代表本国典型的自然与景观、历史与文化特色 的地点。国外国家步道的实践表明,国家步道建设的 成功,关键在政策制定、部门协调、组织管理、资金 投入和线路布局等方面,简言之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从事森林生态与经营领域研究工作成果的总结.全书共分8章.分别对天然林植被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的现状、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典型天然林的结构特征及更新演替、天然林的干扰体系与恢复的生态学特征、天然林区人工林近自然改造过程中的生态学特征、退化人然林自然恢复的生态学过程及恢复评价、典型退化天然林的恢复重建技术、天然林景观恢复及其空间规划技术、天然林的可持续管理等进行了阐述。 本书是从事天然林保育、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可持续性经营、生态恢复与重建以从相关顿域科研、工程管理与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的重要参考用书。
1994年,美国提出实施 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 。 2005年,谷歌发布了全球数字地图 谷歌地球 。 2011年,我国互联网地图服务网站 天地图 正式上线。 2012年, 中国林业一张图 取得突破性进展。 什么是林业一张图?为什么要建设林业一张图?怎样建设林业一张图? 这是《中国林业一张图:思路探索与建设示范/智慧林业丛书》关注的重点。 《中国林业一张图:思路探索与建设示范/智慧林业丛书》*篇剖析了中国林业一张图建设背景、需求分析和顶层设计;第二篇论述了中国林业一张图基础平台、数据库、应用系统、运维安全、标;隹规范、相关项目等建设成果;第三篇概述了中国林业一张图在林业资源监管、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应急指挥调度、辽宁智慧林业、示范建设中的应用及发展展望。 《中国林业一张图:思路探索与建设
徐明等著的《森林生态系统碳计量方法与应用》系统地介绍了森林碳循环过程及其测定和估算方法,并以四川和青海省森林生态系统为案例进行实际应用,用大量野外测量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
本书收录了我国常见以及应用虽少但表现良好的园林树木300种(种及个别表现优良的杂交种),加上变种、变形、品种共计566种,隶属于64科、145属。从园林应用的角度,按照习性分为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常绿灌木、落叶灌木、常绿木质藤本、落叶木质藤本六类。每个树种主要包括种名、科属、学名、产地、识别特征、生态习性、园林应用,并与相近种进行辨析,其中生态习性采用直观性强的图例表达。本书图文并茂,每个树种精选了树形、叶、花、果、芽等各部分的图片,并从实际需求出发,注重休眠期即冬态的识别特征,增加了枝干、冬芽、叶痕、枝髓等特征图片,便于读者可以在不同时期认知、鉴别。 本书是作者多年实践及教学工作经验的成果总结,是园林设计、园林施工、工程监理及园林行业其他相关人员、植物爱好者等的实用工具书,也可作为高等院
布凤琴、宋凤、臧德奎编著的《300种常见园林树木识别图鉴》收录了北方常见及应用虽少但表现良好的园林树木300种(种及个别表现优良的杂交种),加上变种、变形、品种共计566种,隶属于64科、145属。从园林应用的角度,按照习性分为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常绿灌木、落叶灌木、常绿藤木、落叶藤木六类。每个树种主要包括:中名、科属、学名、产地、识别特征、生态习性、园林应用,并与相近种进行辨析,其中生态习性采用直观性强的图例形式。 本书图文并茂,每个树种精选了树形、叶、花、果、芽等各部分的图片,并从实际需求出发,注重休眠期即冬态的识别特征,增加了枝干、冬芽、叶痕、枝髓等冬态特征图片,便于读者可以在不同时期认知树种。 本书是作者多年实践及教学工作经验的成果总结,是园林设计及施工人员、工程监理及园林行业
中国林业出版社编著的《中国森林资源报告》,介绍了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与动态变化、区域分布与资源特征、生态功能与生态效益,以及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目标与对策。希望该书的出版,能够让社会公众全面了解我国森林资源现状,更加自觉地保护发展森林资源,共同为实现我国森林增长目标贡献力量。特别是全国林业工作者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正确对待成绩,认真分析差距,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创新林业治理体系,充分调动各方面造林育林护林积极性,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扎实推进森林科学经营,稳步扩大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
本书提出了以“3S”技术为主要手段的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年度监测解决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森林资源变化遥感监测及空间数据自动更新技术;综合应用决策树、神经网络、统计分析、生长模型、遥感模型、专家系统等技术进行属性数据智能监测;基于VRS的DGPS—PDA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应用研究;C/S、B/S结构的森林资源年度监测信息系统和共享平台设计与开发;基于大尺度遥感信息的森林生态宏观监测。本书积极推动了高新技术应用于年度森林资源监测的智能化、自动化、系统化、工程化。 本书可作为林业调查、森林资源监测、环境监测等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供从事林学、森林经理学相关专业的师生和科研人员参考。
进入21世纪,人们走进森林,回归自然的愿望越来越迫切。森林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正适应了人们的这种需求,成为一种时尚。国家森林公园作为一处受特殊保护的林地和游览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的特定场所,已经成为森林旅游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自1982年我国建立处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以来,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至2003年全国已建立森林公园1658处,总经营面积1390.0万hm2,其中*森林公园503处,经营面积983.8万hm2,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全国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1.15亿人次,其中境外游客390.14万人次,以门票为主的直接收入达46.89亿元。 2002年国家林业局在浙江临安举办中国首届森林风景资源博览会暨天目山森林旅游节;2004年国家林业局、国
木材变化是由各种生物的、物理的或化学的因素导致木才固有颜色发生改变的现象。木材变色会大幅度减少木材表面美观、自然的视觉效果,严重影响消费者选购产品的心理取向,降低产品的商品价值和产品价格,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提高木材商品价值,抑制木材劣化,保持材色美观,世界各国对木才变色的原因和防治都非常重视,并积极探讨各种木材的变色原因以及研究开发木材变色的防治技术。 本书介绍了木材构造、木材性质以及家用家居、木地板、室内装修用材和木结构用材树种的基础知识,详尽论述了各种类型的木材变色特征与防治技术、竹材霉变与防治等。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本书既有理论阐述也有实用技术介绍,可作为从事木材学教学、木材保管、木材功能性改良、高级装饰木基材料生产、木材贸易等方面教学研究和生
本书为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深圳仙湖植物园、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四家单位十多位植物学、风景园林、植物保护专业的专家学者的智慧结晶。 作者团队结合深圳30多年来在园林绿化树种应用方面的成功经验,拟定了道路绿地、公园绿地及滨海盐碱地树种选择的基本原则,初步提出了三类绿地适用树种推荐名录和行道树慎用树种名单,较好地解决了树种选择原则过于宏观和推荐树种名录过于宽泛的问题。同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对推荐树种名录中的每个树种进行了详细介绍,特别对其应用特性,如花期、观赏特性、抗风性、病虫害情况等进行了图文标注,使本技术指引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性。